分享

【肝胆好医生】谢雯教授:要肝,不“药”肝!

 新用户8825scGG 2021-02-24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

哪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症状是怎样的?当哪些指标异常的时候,需要警惕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又是什么?这些你都了解吗?

普及肝病知识 聆听权威声音

由肝胆相照平台隆重打造的科普栏目“肝胆好医生”全新上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亲临直播间,带来药物性肝损伤的知识讲座!

精彩内容

详戳左下角“阅读原文”!

专家简介

谢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评审专家;CFDA药物评审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等多家杂志编委。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看完整视频

引起DILI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TCM-NM-HP-DS等。

DILI的危险因素

DILI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急性DILI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一至数日、长达数月。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ALT、AST及ALP、GGT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ALF)或亚急性肝衰竭(SALF)。

慢性DILI

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AIH样DILI、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等,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SOS/VOD)及肝脏肿瘤等,SOS/VOD可呈急性,并有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表现。

DILI诊断要点

DILI诊断成立必须同时具备:

服药史、肝损伤、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

排他性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DILI临床诊断目前仍为排他性诊断,应结合用药史、临床特征和肝脏生化学指标动态改变的特点、药物再刺激反应、其他肝损伤病因的排除等进行综合分析。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下列情况应考虑肝组织活检: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确诊DILI,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仍不能排除时;

▪停用可疑药物后,肝脏生化指标仍持续上升或出现肝功能恶化的其他迹象;

▪停用可疑药物1-3个月,肝脏生化指标未降至峰值的50%或更低;

▪怀疑慢性DILI或伴有其他慢性肝病时;

▪长期使用某些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药物,如甲氨蝶呤等。

DILI如何治疗?

DILI的基本治疗原则:

▪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

▪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ALF/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

及时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怀疑DILI诊断后立即停药,约95%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少数发展为慢性,极少数进展为ALF/SALF。对固有型DILI,在原发疾病必须治疗而无其他替代治疗手段时可酌情减少剂量。

停药标准:

 多数情况下血清ALT或AST升高≥3ULN而无症状者并非立即停药的指征。

为避免贸然停药可能导致原发疾病加重的风险,FDA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停药标准可供参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血清ALT或AST>8ULN;

(2)ALT或AST>5ULN,持续2周;

(3)ALT或AST>3ULN,且TBil>2ULN或INR>1.5 ;

(4)ALT或AST>3ULN,伴疲劳及消化道症状等逐渐加重,和(或)酸性粒细胞增多(>5%)。

药物治疗:

大家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找不到“肝胆相照一家人”怎么办?简单三步,将“肝胆相照一家人”设置为星标公众号,问题即可轻松解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