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挺中医,但别搞复杂了

 禹杰 2021-02-24

中医虽好,是给我们的健康兜底的利器,但不代表我们可以随随便便用中医。

当然,中医里面承载着很多基本的生活原则,对我们是有指导作用的。比如《黄帝内经》讲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正确的生活指南。

但这些原则又不是中医的专利,而是中华文化的思想。一个能领悟自然大道的养生者,未必需要学中医,如《庄子》里面就有一篇《养生主》,和《黄帝内经》说的一样,甚至更全面、更到位。

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医原理,其实老百姓早就知道了。像我妈大字不识几个,都知道生病了要吃清淡的。小时候感冒,就只能吃稀粥配九层塔,猪肉要剁碎,不能吃鸡蛋、馒头,等等。这哪用专门学,几千年的实践,一代传一代。

我所认为的中医,是指具体的医疗实践,如开药方、针灸、推拿和诊断,是医术的范畴。简言之,这是医术,而不是医学理论,能给病人解决病痛的就是好中医。

术无好坏,人有高低。凡是技术,就需要经实践的考验,纸上谈兵是完全不行的。我曾想过学习中医,掌握医术,但看过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后就放弃了。我知道没有若干年的苦功,是无法掌握的。

什么阴阳五行,奇经八脉,就算我都懂,但是一个活生生的、将身体和生命托付于你的病人,是不可能按照理论和书本来生病的。一个好的医生,必然是力求一举功成,而不是这个试一试,那个试一试。

治病不是过家家,不是做实验。现在很多中医爱好者和大V,就是这么做的,临床实践经验是非常少的,但是胆识过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的医术水平,比在学校受了几年系统训练,然后又接触大量一线病人的中医高。

药王孙思邈早就说过,“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如果连专业的中医都觉得棘手,时灵时不灵,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怎么就能信手拈来呢?我认为,业余人士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实属不明智之举。

我只要知道怎么判断好的中医,知道怎么找到就行了。一般来说,我们也不需要找那种顶尖的中医,能治棘手的疑难杂症的那种。会生这种病的人,生活方式本来就不太中医了呀,华佗再世也恐怕很困难。

我爸有个老中医朋友,头疼脑热都很快搞定。他搞不定的慢性鼻炎,我在外面看也搞不定,最后还是自己老实站桩和练八段锦才恢复得差不多的。

挺中医,学中医,和用中医,是三种不同的逻辑,要注意。

另外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喜欢用中医术语来表述自己的症状或者麻烦。实际上,因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不同,在表述的时候,可能同一个词会表示不同的内涵,或者不同的词却是一个内涵。更何况,还有什么经方、时方、火神派、补脾派之类的门派之别了。

以我为例,在一年之内因为鼻炎看了几个中医,分别说的是寒湿太重、寒中带热、肾湿、肾阴虚、肺热……好像都有道理,但我该听谁的说法好?

都不应该听,应该看疗效。哪来那么多理论,治好才是硬道理。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体质之说,谁知道代表什么实质。

当有人跟我说寒啊,湿啊,瘀啊,热啊,咋办的时候,我都会打断:谁说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你先确定你说的东西,是不是我理解的那个东西,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是持续的还是短暂的。如果不清不楚,后续还说个屁。

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

所以我对中医理论不感兴趣,我不愿意研究这个听起来很玄虚的体系,这些理论肯定有它的道理,但对我们没用。我只关心结果,怎么治好,怎么配合,这就够了。我一个半桶水,听了几个专业名词,每个字我都明白,不代表我真的懂。

你不信?

八卦你知道吧?

你想的肯定是那个八卦。

而我脑中的八卦是,乾、坤、震、兑、坎、离、巽、艮。你看到这八卦,是不是脑壳疼,不明就里?但我却知道怎么运用八卦,这就是我们和中医的区别。

我现在把中医理论浓缩为八个字,“骨正筋柔、气血以流”,从《黄帝内经》里摘出来的。一切疾病的源头和症状,都和这八个字有关;一切治疗手段,也是冲着这八个字去的。不管是针灸、推拿、药方、拔罐,都是实现的手段。能实现的,就是好方法,好中医。

整天说中医多好、多好,没用,倒是把推拿、艾灸等技术学一学,多练习,多琢磨,能产生实际效果,才是硬道理。

我就这个判断标准。所以在我眼中,练八段锦、广播体操、站桩,也是中医治疗手段。因为它们都可以促进人体的“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结果很清楚。我不用去研究为什么,练起来就知道是好东西。当然理论我也研究,不然我就不会写《筋膜健身塑造优雅体态》了,还和西方的筋膜理论和运动康复实践串起来。

但我们普通人不需要理论,实践就行,别搞复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