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读史之大唐(143):从一个活着的传奇,到循规蹈矩的帝王

 金色年华554 2021-02-24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43)

作为一个相当成功的皇帝,李世民最大的特色,就是没什么特色。

各项法规制度,在高祖李渊手上已经成型,到他这里只不过修修补补。治国理念,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以民为本’啊、‘以诚治天下’啊,包括后面‘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前面早有人讲过,前代帝王的诏书里也反复出现,都快要烂大街了。

这情况出现在李世民身上,其实是个有点奇怪的事。我们倘若退后一步、从更宽阔的视野来观察他,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二十九岁(实际是二十七岁多点)登上皇位为界,他的人生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

前半生,他是一个活着的传奇。少年时斗鸡赌马,青年时纵横沙场。作为战功第一的开国将领,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奇思百出、神鬼莫测’,充满了灵感和想象。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他。玄武门事变,就是突破束缚的顶峰。

然而后半生,他开始变得循规蹈矩。成天念叨着圣人们的教诲,努力听从大臣们各种规劝。那个无所畏惧、一意向前的英雄仿佛不见了。给人的感觉:一个有着无穷精力的破坏王,忽然间手里被塞了个定时炸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捧着,一边对自己说:“我不会出错,我可以做到的。”

我认为,这其实是李世民主动实施的、一个相当成功的策略,甚至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策略。

作为一个天才的政治家,一种深刻的直觉贯穿着他的行动。其实任何领域,最伟大的人物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解决他能找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并全身心投入到解题当中去。对李世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一直以来,他都承担着同样的角色——解最难的题、做最难的事,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

还有什么比治理面前这个古老大国更困难的问题呢?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而长久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地域广阔,各部分之间从气候、地理到人的习惯都存在极大的不一致。而且这些不一致、以及随之俱来的冲突和偏见,很多都根深蒂固。李世民眼下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个奇迹的延续。

接下来的问题:除了圣人们的教诲,他还有其它可用的方案或工具吗?很不幸,在李世民那个时代是没有的。他只能搞搞父子君臣、儒家法家那套。党派政治、人民民主,不要说搞,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样,任务就变得很明确了:不惜一切代价,把圣人们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他的转变:在一个数学家眼里,国王算不得什么;同样,在一个政治家眼里,自由也算不得什么。为了实现开创盛世的抱负,放弃一点自由、承受一点约束,又算得了什么呢?

蓝图只是个目标。有了目标,还要有路线。李世民上台之初,曾经有过一场关于治国路线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讨论双方的代表,一个是封德彝,一个是魏征。讨论的课题:怎样培养新时代的良好公民。(‘上即位之初,与群臣语及教化。’)

李世民先起了个头,抛出问题:“国家乱了这么久,教老百姓守规矩,恐怕不容易吧?”

魏征说:“我觉得容易啊。其实难管教的是太平百姓,因为长久安定,一则易骄、放纵自己;二则易娇、贪图安逸。而乱世之民,成天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一天苦哈哈的,巴不得国家早点整顿秩序。好比一个又饥又渴的人,随便给点吃的喝的就满足了。怎么会不好教化呢?”

李世民听了猛点头。封德彝这个杠精立马跳出来反对:“魏征你个不识时务的书生,尽讲虚的。三代(指夏商周)以来,老百姓早就没那么纯朴好糊弄了。所以秦朝用法、汉朝杂用王霸道(指儒法兼用),是他们不懂得教化吗?是因为没办法教化!皇上你千万别听他的,会坏了大事!”

轻松读史之大唐(143):从一个活着的传奇,到循规蹈矩的帝王

魏征不服:“老封你少来。三代以前那些明君,哪个不是因地制宜、教化治下百姓?某某、某某和某某,都在大乱之后致力于教化,大获成功。你说人心不古,其实人心从来不变。如果真是越变越坏,到今天世上都是妖魔鬼怪,还有人吗?”

作为经常拿皇上练手的大唐第一辩才,基本上魏征是没有对手的。况且,人家说的确实有道理不是?所以讨论的结果是‘上卒从征言。

这个争论不仅在中央会议上进行,各地官员也参与其中。基本还是两派,一派主张用霸道、加强管制和集权,以力服人;另一派就是魏征的主张,强调教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多讲理少动武。

李世民很明智地选择了后者,尽管这个方案更加麻烦、辛苦。本来嘛,治国就象解答一个有着无穷变量的超级方程,你想要轻松、想要简单,是没资格来答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