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以易解老”:其一、老子具有师承《易经》的历史机缘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24

东方既白 著

所谓“大道至简,大道同源”,《易经》乃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老子的《道德经》又被誉为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万经之王”,世人为什么会给予这两部书这么高的评价和肯定呢?它们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某种关联和联系呢?它们两者之间能不能互通有无,甚至“以易解老,以老解易”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追溯历史,赫然发展老子是最有可能、也最有资格师承《易经》历史机缘的那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易经》的成书及广泛传播早于老子

从目前所知的公开资料来看,《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大概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因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易经》历三古而成(远古,中古,近古)。

何以“以易解老”:其一、老子具有师承《易经》的历史机缘

《易经》历三古而成

而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人,据史料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或说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人。其生活的时代就是春秋末期的周王朝,当时的社会应该是把周易和周礼当作通行版本推行的,因为是他们的老祖宗写的卦爻辞,而且又是周天下的统治,文化和制度规则方面应该会一脉相承。

二、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有综合研习《易经》的最佳条件

据史料记载: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17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何以“以易解老”:其一、老子具有师承《易经》的历史机缘

老子游历广泛、博学多才

老子曾经两次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不争的事实,而守藏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其生活的时代就是春秋末期的周王朝,当时的社会应该是把周易和周礼当作通行版本推行的,因为是他们的老祖宗写的卦爻辞,而且又是周天下的统治,文化和制度规则方面应该会一脉相承。而连山、归藏有可能都不再公开流通,但老子由于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有利条件使敏而好学的他能够阅读到当时所有的有益书籍,其中就有可能包括了除周易之外也包括连山、归藏以及其他的礼仪、制度方面的书籍。

三、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有破译《易经》的动机和天赋

据史书记载曰: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商容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后经商容推荐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何以“以易解老”:其一、老子具有师承《易经》的历史机缘

老子天下第一

因此按现在正常的逻辑猜想,当时老子一定是对包含易经和周礼在内的所有相关的古典书籍和资料都认真加以研究,进而形成了他整体而全面的哲学思想的发端,那就是包含世间万物的道。当然这只是目前看来最合理的一种推理猜测,因为按照老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习生活经历来看,是很有这种可能性的,其实我们不妨以老子的角度和立场,去对《道德经》的成书做一个合理且大胆的推理,即:假如我们就是当时一路走来的老子,一路高歌猛进的老子,我们会怎么思考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人生理想的关系,怎么去构思和丰富《道德经》这篇文章的主题架构和中心思想,这本书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是什么,而不是在整篇文章的具体章节或者具体词句上纠缠不清。

当然,这种推理猜测是不是事实真相,我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也许考古界能给出最终的解答,因为也许随着科学考古的进一步深入,有幸使连山易、归藏易及其他相关古典书籍重见天日,就能对连山易、归藏易及其他相关古典书籍的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比对其与《周易》和老子《道德经》的区别和联系。

比如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就让我们在考古界的身上看到了这种胜利的曙光。

何以“以易解老”:其一、老子具有师承《易经》的历史机缘

文物保护人员在对出土的竹简进行修复工作

据中国江西网报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 东方既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