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能持续向前的主因,是“读无用的书”与“做无意义的事”

 老友手札 2021-02-24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可想要持续做、持续做好一件事情,那真的很难。

可即便再难,面对现实生活对我们越来越高的要求、肩膀上越来越多的责任与内心中对期待生活与日俱增的渴望,我们似乎并没有停下的机会和选择。

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朋友也确实在过着,一边恨不得自己成为机器人,保持高度的自律,一边因为自己偶尔没有完成目标或拖延,而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攻击中的生活。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里,其实包含了:

不想去上班工作,却必须勉强自己去、只能留给自己极少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得留给应酬和社交、无论是否真的开心,都得强颜欢笑、每天只有躺在床上后,才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这时候白天压抑的情绪又汹涌而出,一瞬间就把自己压垮、顶着太多的失望与压力,和太多的茫然与不甘,一边努力向前走,一边又担心走错了或被伤害……

我们也会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结尾,才配得上这一路的跌宕起伏”。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只是看着这些文字,也觉得身在其中的你跟我,确实都不容易、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勉力地往前走走,确实很不容易。

这也让我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朋友会在某个时间段进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他们太累了,却又不肯真正地放下内心深处的希望。

其实在这里用“不肯真正放下”也不是那么合适,因为在极限承压、找不到情绪与生活的突破口时,略显“极端”或夹杂“放弃”含义的方式,其实也是推动自己人生继续往前走的助力。

谈到这里,可能你会有些不理解。

记得有次去超市买东西,一不小心就买得稍微多了点,虽然平时也有锻炼,提这么多东西步行个十几分钟回家也不是难事儿,可走着走着还是因为袋子把手勒的生疼,而不得不停下来,待手上的疼痛缓解了一些后,才能继续往家里走。

其实,这跟刚刚描述的状况是一样的。

当我们肩膀上、内心中所放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与消化能力时,生物本能就会站出来保护我们,阻止我们被这些压垮。

其实,这也就像我们忙碌了一天,需要用休息、自我满足与睡眠来补充精力、体力一样。毕竟,如果始终被掏空,那别说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能第二天的生活我们都面对不了。

说到这儿让我联想到一位曾经遇到的朋友。

如果用大众的眼光去评判他的话,会得出“他真的太上进了”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不仅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无论通过努力自己收获了什么,他都会认为“我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然后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我完善上,从不会去给自己留一丝一毫的空隙,用他的话来说“我就差压缩睡眠时间了”。

“是什么动力在推着他往前走呢”,这是当初我们交流时我心里的想法。而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现在他就好像是一个被控制的机器人一样,只能往前进,丧失了停下来的能力,就好像非常担心自己稍微一松懈就会失去很多,甚至被社会和时代淘汰。

没错,从表现上看他确实很上进,可实际呢,他只是陷入焦虑中出不来罢了。

焦虑确实为他提供了动力,可持续的高压、对自己的不认可、对自己的逼迫等,又能让他走多久呢。而如果能够长久保持,也就不会需要找心理工作者交流了。

而其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朋友与他类似,不过在表现上可能是“我必须是一个高效的人,而且越高效越好”、“没有意义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我今天又偷懒了,我真是一个废物”……

当佛洛依德老爷子提出的“生的本能”越来越浓烈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这种状态里。而它越浓烈,我们就越想拥有最好的生活与最好的自己,甚至于这种期待不自觉地超过了现实,就比如,我们再高效,那也只是个普通人,不可能如机械一般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并不是基于“现实是如何”去进行分析,而是“我觉得我能做到”这样的主观认识。

那接着,高冷的现实就会用失望和打脸回馈我们的高傲。于是,失望越来越多、努力了,却没有收获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越来越想要摆脱这种失控的状态,那你说,我们能不焦虑吗?

而被焦虑驱使的我们,很快就会变得更加盲目和理想化,并距被压垮只有几步之遥。

你能够在“停下来”的时候,安心地享受当下吗?

你能够在面对“努力了,但目标却没实现”的状况时,坦然接受吗?

你能够在努力的时候,不想着小说、好吃的与综艺,在享受属于自己时间时,不陷入“你有什么资格玩”的念头中吗?

如果答案是不能,那现在的你,大概率正被焦虑驱使着。

我并没有想要说“焦虑是一件不好的东西”,相反在很多时候,它确实能带给我们不小的助力。可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持续向前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那焦虑并不能帮你实现内心所想。

可能你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没意义的事”,却真的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我想列举的第一点,是你也需要吃饭休息、你只是一个凡人,以及“如果这个模式真的能带给你你想要的,你可能早就实现了”这个事实。不过就不过多展开了,免得又显得太过唠叨。

而关于第二点呢,是生活中并没有“无用”和“无意义”,有的只是暂时没看到它的用处、暂时没能力挖掘出它的意义。毕竟,这些我们眼中的“无用”和“无意义”,在他人的生活中却实实在在地正在发光发热。

第三点呢,我觉得也没什么复杂的,因为它所指的仅仅是当我们陷入自以为的“高效”状态中时,大脑会持续的高负荷运转,而这高负荷运转既不能一直保持下去,也不会在运转过后,还没怎么恢复呢,就又立刻高速运转,所以,在做一些暂时不用花费很多脑力、看起是“无用”和“无意义”的事情时,大脑反而会获得休息。

第四点呢,当我们的眼中只有那些自认为“有用”、“有意义”的事情时,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异常狭窄,并且充斥着风险。

“狭窄”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自己拥有的世界就相对来说要小很多,同时呢,也丧失了“这些无用与无意义,慢慢在我们做得多了之后,就开始带来更多积极影响”这样的可能与由此产生的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张,以及,当我们遇到需要与另外一个人搞好关系,而那个人恰好对我们认为的“无用”、“无意义”的事情挺有兴趣时,我们因为平时鲜少接触这些,而失去了快速拉近双方关系的机会;

至于“风险”呢,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只喜欢吃牛肉,其他的食材在你眼中就是平平,那连续的吃不到牛肉,就会让你的精神状态持续下滑,可如果你喜欢吃的东西比较多呢,你就总能从“内心诉求得到满足”带来的舒适中得到压力的缓解与快乐。这两相对比,自然后者要更“安全”一些。

看到这些,你会不会对“有用与无用”、“有意义和无意义”有一些新的看法呢;会不会稍微打破一些现在坚持的“要过好生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这个观念呢;会不会发现了一些可以供自己在高压生活中喘息的机会;会不会对当下的自己有更多的接受呢。

人这一生,没有哪一段经历、没有哪一些事情是绝对无用或绝对没有意义的;我们也永远只能活在“心里满是力量的时候,才能直面生活的艰辛,而努力过后便又需要补充力量”的状态里,不可能如机器一般。

所以,如果做那些“对当下和自己最有帮助”的事情能推动人生向前的话,那读无用的书与做无意义的事,才是人生能持续向前的主因。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