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耕细作抓改革 砥砺前行谱新章

 快乐者生存 2021-02-24

梧州,地处两广交界,滚滚西江奔向广东,是中国西部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近年来,梧州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国库改革20年来,梧州市财政局坚持对标先进地区,在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试验田”上深耕细作,从源头的国库集中支付到末端的会计档案存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狠下功夫,不断前进财政国库管理的列车跑得既快又稳。

深化集中支付电子化,开启支付加速度

2000年,被称为“财政革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所有的财政资金纳入了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加强了财政资金支付和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做到每一笔资金“雁过留声,支付留痕”。

改革20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逐渐成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2017年7月启动改革以来,梧州财政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围绕建设“数字财政”的目标,蹄疾步稳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向广度、深度发展。

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2019年1月1日起,梧州市本级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全部实行支付电子化,成为全区最快全面上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地市。2020年4月,实现市、县、区、乡四级财政电子化支付全覆盖。

实现支付方式“无纸化”。为保证资金安全,上线初期改革采取了电子和纸质凭证“双轨运行”的模式。在全面上线的第二个月,梧州市财政不再向人行和代理行报送纸质单据,结束了梧州市本级成立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以来,整整14年向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纸质传送历史。2019年6月17日,预算单位全面取消向代理银行报送纸质凭证,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业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梧州市本级成为全区第一个取消“双轨运行”的地市,标志着国库集中支付走进了新时代。

实现支付对账电子化。梧州市本级电子化对账系统从测试、上线到正常运行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是全区最短时间实现电子对账业务的地市,为电子化支付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保证数据清晰,创建分库设计的模式来实施电子化改革项目,将旧的支付系统与新的电子化支付系统分开在两台服务器上运行,物理分成两个独立的数据库。该模式是广西14个地市里属于首创,最大的优点是将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严格区分开来,互不干扰,保证各项数据清晰明了。

实现电子支付安全化。为保障财政紧急支出等业务顺利进行,梧州市财政联合人民银行、各代理银行和相关预算单位开展为期3天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应急演练,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到每一个部门对数字证书进行实地检查,督促单位不定期修改数字证书(CA棒)密码,绑好支付“安全带”,防范外部支付风险。不仅为集中支付修建了“高速路”,而且搭建了“防护网”,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电子化体系。

实现电子支付自助化。2020年,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梧州市财政联合人民银行推动集中支付自助柜面业务系统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全覆盖,成为全区首个实现市本级全覆盖的地市。该业务系统在代理银行无人到岗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安全有序自动应答完成支付,资金拨付实现了“从跑银行到点鼠标的变革”,支付时间从平均半小时缩短至3分钟,开启集中支付“加速度”。

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装好支付记录仪

会计核算是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后反映。2019年以前,市本级预算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各不相同,少数预算单位还有手工记账的情况,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账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装好支付记录仪,2019年梧州市本级正式运行预算单位财务服务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预算单位账务与财政数据大平台衔接,减轻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提高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财政可以通过数据大平台实时查询监督预算单位账务核算,强化对预算单位财务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和高效运行,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决算报表高效化,盯紧公开显示器

推进决算报表高效化。决算报表是国库管理重要的一环,随着报表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梧州市财政在扎实做好财政与部门对账等工作的基础上,在编制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2019年是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梧州市财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财务系统预制决算报表模板,一键自动提取业务数据,生成决算报表。作为广西第一个实现辅助预算单位生成部门决算报表的地市,这一做法不但减少了人工录入数据的工作量,而且保证了决算报表的编制质量。在考核评比中,梧州市决算报表连续12年获得自治区表彰。

推进决算公开统一化。改革20年来,决算公开由无到有,由粗到细。面对不单单“晒账本”的共识,还有“晒效果”的诉求,梧州市财政紧紧盯住公开的“显示器”,一是统一模板,统一提取。梧州市财政充分利用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全区首创开发了部门决算报告自动生成模块,对报告中涉及数据部分自动从部门决算报表中提取,部门决算信息基本上实现了一键式提取,打通部门决算公开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决算公开工作全过程信息化,不仅有效地避免手工操作错误,更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决算信息公开质量。二是统一方式,统一流程。针对部门单位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等客观情况,对部门的财务人员分批组织集中培训和现场填报,填报时采取部门单位互相审核、财政终审的方式。通过改变传统填报审核方式,既能为部门现场答疑解惑,又能促进部门财务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经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快决算公开的工作进度。

落实资金对账规范化,握好库款方向盘

落实资金对账规范化。资金安全是每一个财政国库人心中的“红线”,是国库管理工作的根本。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子对账无疑大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其中的风险和隐患也相伴相生,尤其是来自外部的风险。梧州市财政想方设法将对账细节上做细做实,为资金安全打造“铜墙铁壁”。在每月对账的基础上,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周对账,周对账单上需要至少两个银行工作人员确认签字。同时,梧州市财政不定期派两人以上到各商业银行“上门对账、当面对账”,关紧资金安全的笼子,确保资金绝对安全。

握好库款调控方向盘。改革20年来,梧州市财政在库款管理上狠下功夫,确保财政政策有效落实。但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和不断加大的刚性支出需求,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给国库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梧州市财政千方百计把好库款调控方向盘,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一是精准施策,科学调度。根据各县(市、区)情况,梧州市财政实施不同的资金调度,对未纳入上级关注名单的县(市、区)实施“三保”支出均衡调度和重点项目资金专项调度相结合方式,既保证“三保”资金,又保证项目资金的拨付;对已纳入自治区重点关注名单的城区,专门制定资金调度管理办法,实行财政收入库款100%上解市财政,市财政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剩余部分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及实际进度进行专项资金调度。经过多方筹谋,城区的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指标逐渐向好发展,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退出自治区“三保”重点关注名单。二是联合监测,加强监控。为兜牢“三保”支出底线,我市财政与人民银行共同建立地方库款联合监测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库款的监控力度。通过设置工资保障水平和“三保”库款保障水平监测等指标,加强对县(市、区) “三保”库监测预警,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解决,防范支付风险,兜牢“三保”底线。

实现会计档案无纸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造“绿色账本”。会计档案的存储是国库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一直以来,总预算会计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纸质化材料开展的,单单2018年梧州市本级财政支付笔数超11万笔,打印纸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工作量大,纸张消耗严重,占用管理空间大。2019年,梧州市财政率先在全区建设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这不仅方便保管、查阅,还不再需要堆积成山的纸质材料,减少原来纸质凭证归档的整理、装订、保管等工作,进而降低财务人力资源、计算机配套设备、纸墨耗材等经费支出。据统计,每年可节省纸张50万张,降低会计档案数量60%,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50%,进一步做到绿色办公、低碳环保。

打破信息壁垒。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部门间工作的效率,极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每年审计部门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需要财政部门将全年的纸质凭证提供给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求在上百册会计凭证查找原始附件,查找效率慢、耗时长。如今,进行会计档案电子化改革后,审计部门不再需要查阅纸质凭证,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或者在账务系统查找到记账凭证,就能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完成查询、调取、复制和纸质输出,查找时间仅需几秒钟就能完成,高效又便捷。



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