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渡口||葛华 摄影/文

 一犁_书馆 2021-02-25

作者:葛华



渡口,是江河两岸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方。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运河上的渡口,一路从春秋走来,在2000多年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人来往于此。它承载着运河两岸人民的乡愁与希望;见证了运河的沧桑与变迁。

在运河历史上,渡口对漕运起过重要的作用,尽管漕运衰落之后渡口没有了原来的繁华和功能,许多古渡也仅存遗址,但渡口并没有消逝,摆渡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一直沿用到现在,仍在造福于人民。在“邗沟”(又称古运河)这段中国大运河最早修建的河道上,至今还有多座渡口在运营摆渡,它就像流动的桥梁把两岸串联在起来。

国家对运河渡口非常重视,海事部门统一配发的渡船和建造的待渡亭,极大的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来往。即使在桥梁、道路发达的今天,渡口仍是连接两岸交通的补充,也是古运河上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沉寂了多年的运河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也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运河渡口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用摄影记录这一文化遗存不失为一种最好的留存方式。

《运河渡口》这组专题,取材于“邗沟”北段的淮安境内。近年来我把镜头对准这些渡口,对准渡口上摆渡的人,对准渡口发生的故事……

1. 2018年2月4日,袁庄渡口。一块水泥做的牌子简单而低调,已有年份了。这是一个小渡口,掩映在一片树林中很不起眼。

2. 2015年4月25日,陈庄渡口。待渡亭的窗口像一个画框,将摆渡的时空定格。

3. 2015年5月9日,黄埔渡口。两位待渡人坐在水泥墩上望着来往的船只。此岸为淮安区,彼岸为宝应县,渡口连接起两个不同的辖区。

4. 2018年2月4日,泾河渡口。待渡的打工妹和学子。临近春节,在外打工的农民和在外读书的学生陆续回家过年。

5. 2015年4月11日,林平渡口。两名骑摩托车的时尚女性在待渡亭旁一边等待摆渡一边摆弄手机。在渡口处都统一建有样式相同的待渡亭,待渡亭的墙上有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有各种私人小广告。

6. 2018年2月4日,泾河渡口。乘客正在登上苏淮渡519号渡船。运河渡船经历了木船、水泥船到钢铁机器动力船的更替,现在的渡船都是由海事部门统一配备,安全系数很高。

7. 2018年2月4日,泾河渡口。春节将至,渡口一片忙碌。

8. 2019年3月10日,泾河渡口。苏淮渡519渡船上的渡工曹长青今年65岁,开渡船已40多年了,按理该退休了,但在这个合伙承包性质的渡船上只要身体允许还得干上几年。

9. 2016年4月9日,林平渡口。在运河母亲的怀抱中,渡船像一只摇篮搭载着人们走过春夏,走过秋冬。

10. 2018年2月13日,泾河渡口。从对岸赶集归来的村民。

11. 2018年2月4日,泾河渡口。一位住在运河边的老人望着对岸的渡口。

12. 2018年6月10日,黄埔渡口。今年已八十二岁高龄的老刘,是从部队回乡的复员军人,二十世纪五十年被安排在渡口旁边的黄埔轮船客运站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运河客运停止,他和老伴至今一直住在这个老码头的房子里。运河上的客运曾经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重要纽带。

 

13. 2018年6月10日,黄埔渡口。住在运河边的人家利用运河水资源养些家禽贴补生活。

14. 2018年2月4日,泾河渡口。女孩直立身望着远方,弟弟紧靠在姐姐身上,母亲在一旁整理行李,是准备去他乡还是刚回故乡?渡口上,离开与归来在此交织,有了归来,离开不再沉重;有了离开,归来便也可期。

15. 2018年6月10日,联合渡口。两位年轻人接过父辈的船篙继续把舵着运河的摆渡。

16. 2018年2月13日,袁庄渡口。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了,渡口的主人在房门上贴上了挂浪,小小福字寄托了摆渡人美好的愿景。


作者简介  

葛华,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副研究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淮安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影展中入选、获奖。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上海三联书店联合出版的《中国摄影家》光盘。《故乡记忆——葛华摄影作品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