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钱塘江(3)

 书柜茶室 2023-05-23 发布于上海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黄山。

钱塘江上的船渡作为许多年前主要的渡江方式,至今仍然保留在许多市民的记忆当中。

清代同治三年,红顶商人胡雪岩见到钱塘江两岸民众渡江十分艰险,决定兴办义渡,先出资10万两白银,在三廊庙与西兴建造渡船码头,又购买数艘行驶比较平稳的方头平底渡船,免费为两岸百姓摆渡。1864年建成后,码头变成了交通贸易的要地。

1929年,码头经历了新一轮改建,在北岸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栈桥,又在两岸矗立土牌楼,上书“浙江第一码头”。

这里曾是浙江省最大的内河码头,高峰时期,每天有两万人从这里过江。那时,杭州城是从轮渡的汽笛声中悄然苏醒。天还没亮,就有一大拨人在码头排队等待着第一班渡轮,大多是生意人,将农产品运到城里售卖,晚上再搭乘最后一班渡轮回去。

为了增加载客量和安全系数,杭州重建新的码头,并建造了两艘三十客位和五十客位的渡船。

20世纪80年代是钱塘江轮渡最辉煌的时候。当时钱塘江航运公司客运所有包括杭桐线、杭诸线等在内的7条航线,鼎盛时期有28艘客轮,从1979年到1984年,袁浦渡口的客流量在每天1000左右,在1984年至90年代,这个数据提高到了1500人。

袁浦渡口的票价经历了几次调整,1979年到1992年,票价3分到2角。

1983年,由于钱塘江潮水,洪水影响钱塘江的航运,袁浦码头每月两次小潮汛期间,大概有八天,轮渡不能靠近码头,顾客上下船困难。在这个时期,经各方协调,搬到外张村和老沙村交界处。

进入20世纪90年代,钱塘江上的几座大桥陆续开始建设。

2002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浙江第一码头正式停渡,轮渡时代落下帷幕。随着钱塘江上各座大桥和隧道的陆续建成,剩余的轮渡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7年6月25日,随着最后一班从钱江五堡渡口至萧山的轮渡停开,钱塘江杭州市区段正式告别了轮渡这一传统交通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