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天资蠢笨,是如何成才的他发明一个笨方法

 东方文捷 2021-02-25

作者:黄妙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曾国藩这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晚清重臣,他以文人身份创立了湘军并成为湘军统帅,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然而曾国藩并不是什么天才,甚至在他的家乡湖南湘乡还流传着一个这样一个笑话:

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文反复背了N遍也没背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后再行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说:“你这种笨脑袋,还读什么书?”

连小偷都嫌笨的曾国藩,能从一个资质平平的湖南乡下小子逆袭到晚清重臣,他有什么读书学习的独门秘籍吗?

在曾国藩留下的那些挥洒自如、于平常事蕴含真知良言的家书中就有这第一笨人的逆袭读书法,难怪著名的通俗历史作家张宏杰说:“阅读他越深,对他敬意越重。”

用书来完善自我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这是曾国藩写给自己的二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他说,不希望儿子们做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由此看来,他为儿子们打造的人设是做一个君子。

什么是君子?在他看来,“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的人,此为君子也。

君子是通过读书能明了事理,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真正快乐的人,这些宁静和快乐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

曾国藩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也不是为了获得财富和权力,而是为了完善自我,找到心灵的归宿,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打造“精神避难所”。

所以,当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在乡试中落榜、决意放弃科考时,曾国藩反而鼓励他,不妨效法王羲之、陶渊明那样“襟韵潇洒”,终老田园,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像曾国藩这样开明、不功利的家长,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看、读、写、作,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介绍了一种“看、读、写、作”的学习方法,并对这种学习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他把阅读分为两类:一是看书,二是读书。

“看书”就是一种快速吸收新知识的阅读方法,

“读书”就相当于细品、精读、反复研读。

如果用持家致富作比喻,“看书”就好像在外面做生意,而“读书”就像在家中守住家业;如果用兵家战争来打比方,“看书”就好像攻城略地,开疆拓土,“读书”就好比深挖沟壕高筑坚垒,坚守阵地。

“写”,就是写字、练字。“作”就是作诗、写文章。

曾国藩认为这四样,每天都不能少。“看”是输入新知;“读”是巩固旧知;“写”是修身养性,是门面;“作”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博闻强记、灵活运用。

而曾纪泽正是在父亲的指导下,找到了一种以页数加遍数的独特的阅读、学习方法,即每天学几页新课,再复习几遍旧课,循环反复,最终他自学英语,成了学贯中西的外交家。

阅读要“专”“精”,学会抓主脉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们的家书。在信中,他提到要“专”要“精”,“专”“精”就是要集中精力,铆足了劲在一点上、一种书上钻研下去。

庄子曾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面对浩瀚的学海,个体的生命何其短暂。再好学的人,如果不加选择地去学习,就算穷尽一生也将没什么建树。

所以,在曾国藩看来,不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在看、读、写、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专精”,只有这样,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得到升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体悟才能深刻有见地。

他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计划,漫无目的、不成系统地看书,他将不会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也无法形成真知灼见。这就好比一个人挖井,东挖一下,西挖一下,到头来还是没水喝,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能坚持到底,对着一点深入挖掘下去。

有段时间,曾纪泽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文,感到学习起来很茫然。于是就写信向父亲求教,曾国藩为此回信,建议他系统阅读,抓主脉。“试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园田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反复地读,如能窥见陶渊明广阔的胸襟、深远的寄托,就只到此公不愧为圣贤豪杰,造诣极深。”

多做笔记多写心得

“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有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

曾国藩从一个湖南乡下小子走到晚清重臣,他一直认为自己资质平平,不是什么天才,他知道自己的蜕变是他一步步日积月累的成果,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自律、自省的结果。所以,他在家书中教导弟弟、子侄们读书写作并没有什么高超奇妙的方法。

比如,他告诫长子曾纪泽读书的这篇家书,他深知曾纪泽记忆力不是太好,做父亲的开导儿子,记忆力不好没什么值得忧虑的,怕就怕一没恒心,二看书就像走马观花,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为此曾国藩说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做做笔记、多写心得体会,这样不但可以加深记忆,有助于增强理解书中内容,还为自己以后写文章、做学问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实,翻阅曾国藩的家书,不难发现,他经常抱怨自己写字太迟缓、抄录的札记太少了。

这种摘抄、做笔记、写心得的读书方法,其实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曾国藩家书里还有很多关于读书和写作方面的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背后是一位博古通今的读书人、是一个谆谆教诲的老师,更是一位含情脉脉的老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