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提拔焦虑症”

 wenxuefeng360 2021-02-25

■来源/《北京日报》、领导文萃,作者:陈鲁民


时下,在部分干部中存在一种“提拔焦虑症”。

老觉得自己职务提升不理想,进步节奏太慢,怕“赶不上趟”,怕“错过机会”。有的甚至任期还未到,就急着托人情,找关系,跑门路,总琢磨怎么才能“往上挪一挪”。

干部的职务高低,进步快慢,都是工作需要,而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正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不少经过长征的老红军,由师长、团长降为营长、连长,原来的营长、连长成了普通战士,但是他们都能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一样英勇杀敌,一样冲锋陷阵。

今天,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一辈子的干部依然很多。譬如那些一干就是数十年的高原兵站的老站长,卫生所的老所长,研究室的老主任,铁路上的老工段长,由于专业性比较强等种种原因,职务一般都提得很慢,有的还会因编制需要由领导职务改成一般职务,由领导变群众。但他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作出的贡献一点不打折扣,令人敬重。

从管理学角度看,任何序列的职位都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上走筛选越严格,升迁机会越少。一个干部想获得尽快提升,以取得更大平台,担负更重责任,不是坏事,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个人如果在这方面考虑过多,想入非非,不仅会影响工作,难以尽职尽责,说不定还会急火攻心,搞起邪门歪道,譬如跑官要官买官,即便侥幸得偿所愿,早晚也会受到查处。

有人把进步简单等同于“升官”,这是很狭隘很俗气的。人的进步,应该是包括思想觉悟、学识境界、管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方面面在内的综合素质提升。而且与职务相比,这些含金量更高,往往更重要、更根本。如果没有这些进步,而只是单纯“升官”,很可能会出现德不配位、才不配位、能不配位的尴尬。职务可能会随时变动,但能力水平是谁也夺不去的,放在哪里都会熠熠发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