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25

上古古人的春节

上古代,在没有春这个字以前,那时候这个春节不叫春节,就是一个占卜、祭祀、庆祝活动的称呼。至于叫什么,笔者也不清楚。如果从甲骨文的字义和形结合后世对文字的解释来分析,也许、可能称为贞。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甲骨文的贞

贞这个字的甲骨文,明显就是一座岗楼或祭坛的侧视图图纸。其上有一个卜字。其本意是在神坛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

就像现在开演唱会,要搞一个高一些的舞台一样,形成万众景仰的效果。高台,本身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身态效应。

无论占卜、祭祀,这在上古代是重大的集体活动。由部落中通常是最有文化的巫或部落首领来主持。

贞这个字至《周易》以后被人文化使用,不再是古意了。贞字在季节对应上是秋后到立春之前这个时间段。

对于一个农耕为主的部落,这个最大的活动时间当然最好是在农闲时节。

年这个字的来历

《尚书》中记载,当时的古人已经知道一年的概念,是365又1/4天。并且知道了冬至、夏至的时间。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年的甲骨文

年的甲骨文是人背着庄稼(禾)的象,表示农人载谷而归。也就是年本身这个字就有秋收的意思。这个字很形象,还说明发明这个字的时候,当时可能没有扁担,或者扁担被抽象简化掉了。

春字的来源

待有了四季的概念,也就有了春这个概念。《尚书》中有记载。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甲骨文的春

甲骨文的春,这幅“画”就很有内容了。

甲骨文的春的本意是: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种子重新发芽吐绿。

春的中间是一个屯字。屯在这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还表示种籽萌芽扎根。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甲骨文的屯

屯的甲骨文的象是一粒种子发芽,上有茎,下有根。《説文解字》:屯,難也。象艸(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这个字即表达了开始,也表达了开始的艰难。写《说文解字》的时候,数理文化早就已经形成系统了,所以才有这种人文性的哲思表达。

春的左侧底下是日字,也就是在太阳照射下,大地回暖的这个基础上,两个木,代表草木,开始发芽,这就是春的意象。

春,是几个意思兼容在一起的表达:太阳的影响,大地回春;草木发芽(甲骨文、金文中未发现芽字,篆字中出现芽,代替了这个意思);开始(这个意思与元同义,在《周易》中元被表达未开始。后来被完整表达出来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之稚嫩与艰难。(这也是《周易》中要表达的元的意思。)

这就是古代数理一统文化的兼容表达方式。

节字的来源

甲骨文的启发——春节定在哪一天,古人颇费思量

节的金文

甲骨文中未发现或尚未认出节字,至金文出现节字。其造字本意是以木(竹)制餐具就餐。节字取即字的声旁和形旁。即,指竹节。

也就是至少周朝开始重视这个节的专用表达,需要一个专用的字来表达这种集体的大型活动。同时,节的本意是就餐,也就是节之后通常会大吃一顿以示庆祝。

有了春,有了节,那么春节这个特定的节日选择哪一天呢?古人选择的日子是有变化的。

历法的发展

古人曾经以冬至日作为春节,冬至这个日子古人通过早期历法很早就知道了。这个春节的概念应该形成的早一些。其麻烦在于,这距离春耕的时间有些长。

随着历法的发展,在天干地支文化的影响下,以及对月亮的观察,古人有了月的概念。并且能够准确表达二月二这个日子。基于龙图腾,这也就产生了“龙抬头”这个节日。

对于一年这种循环,哪里作为一年的起点才是最适合的呢?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有了立春、春分的历法观念。这个与农耕为指示的节日时间被定在清明、立春或春分。最后定在春分。

而祭祀庆祝活动的这个春节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节日,被定在农历历法的正月初一。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过年,这个活动不是一天,而是一段时间的庆祝活动。基于历法定义,过年的时刻也就是农历三十晚上的12点正,初一早上的0点正。这是现代的表达,古人的表达就是这一晚子时的正中。

这就是春节这个传统文化的节日的由来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