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赚钱方法论第二篇:两种思路积累财富

 LXM1 2021-02-25

第一篇中,我就讲了一个事情:首先先建立自己的现金奶牛,然后去通过尝试一件理论上可以无限变现的事情做突破。(后方稳固,前线突破)

今天,我要顺着这个无限变现的事情,来具体讲一讲怎样才能无限变现。

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无限变现。就是理论上,你做这件事情的最高收益没有天花板(或者天花板很高,高到可以让你财务自由)。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你无限变现呢?

有两种类型的事情。

第一种:最容易理解的,高赔率的游戏。

这类事情是大家最容易意识到的。但是它有个最大问题就是:高赔率背后,隐藏着的高风险。本金风险。

比如:超短打板,玩百家乐玩德扑,甚至于赌球买彩票。全都属于这个范畴。

因为这类事情,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潜在高赔率。(激发赌性),所以跟风者众。

也因此,当你在做高赔率的事情的时候,你首先需要做好一个意识准备:你的本金是不安全的。甚至于赔率越高,越意味着你的本金损失程度以及概率越大。

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般刚进A股的股民,如果他说,我就就拿这些钱试试,输光拉倒。通常这笔本金最后都是赚的。如果他说,我不贪心,翻倍就走,绝对赔钱。

非常诡异且惊人的准,而且这两种状态是会交替的:比如先拿一些钱试,打算输光走人的。他赚钱尝到甜头之后,发现这玩意真能赚钱,火速加钱(而且会加一大笔钱),然后心里想着,我不贪心,翻倍就走。卒。

然后另一种,刚经常就打算翻倍的,赔崩之后很伤心,随后又不服气,剩下那点钱,决定拼了,也不加钱,剩这点钱继续做,打算赔完就走。结果居然干回来了。匪夷所思。

其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背后就是隐藏着一种人性心态:当你的注意力在你的本金安全性的时候,你是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的。一般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的,都不容易犯低级错误。

而当你的注意力放在高盈利上的时候,你处于一种贪婪状态。贪念一动,人就丧失基本的判断力。犯大错沉船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当你参与高赔率博弈的时候,最重要的方法论,不是你想着如何赢得这场博弈(获得高利润),而是通过控制本金数量来维护心态。

毕竟高赔率的博弈,影响结果的因素非常之多,结果非常不可控。无论你怎么精进技术,单次博弈输掉的概率远远大于赢的概率。

而高赔率博弈最大的价值本身就在于高赔率。它意味着,即使你投入的不多,如果赢了,你的收益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这个控制投入,并不是让你只投入一点点,而是根据你对这件事情的胜率预判的前提下,投入在你能承受失去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本金。)

用我最熟悉的超短打板来举例,很多人尤其是有家庭负担的股市新人,听人说打板做好了很暴力,受着一年十倍的诱惑,匆匆上场。结果家庭一大笔存款做了他人的盘中餐。

一般遇到这种本金负担很重的人来问我,我都是极力劝退的。说白了,输不起本金的人几乎没有可能能够在这种需要大心脏的博弈场里胜出。怕输本金本来就让你输了先手。

技术好不好什么的,反而不是要紧事。大家再回头来看龙头板往往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龙头的启动板(尤其是二板确认板),往往是在大盘风雨飘摇,信心崩溃的时候出现的。

你现在知道万兴很牛,但是3月2日的万兴,是以一个次新跟风者的情况,走出烂二板,烂了大半天。同时当天昨日的板块龙头都埋了,并且市场基本没有什么赚钱效应。假设那天你空仓手握重金,但是因为你的本金已经出现亏损了,而这笔本金是你家庭一大半的存款,你不能再亏了,你想着寻找一个确定性机会。

3月2日的万兴科技是绝对不可能是你想要的确定性,哪怕你再懂技术,你也很难下得去手,为啥?因为你输不起啊。而对方还是一个跟风烂板。

例子太多了,比如3月14日的中成股份,当天赚钱效应很烂,而下午走出了一个烂七八糟的什么国改题材的二板。模式上你应该上的,但是出于对大盘氛围走弱的顾忌,你也很难坚决出手。怕亏,就会让你想要多一分的确定性。

而这种所谓的心理上的确定性是什么?反而是毒药。其实你想要的确定性,就是市场赚钱效应很好。但请注意,当你感受到市场赚钱效应很好了,说明已经滞后了,该板的都板了。这时候你再去出手打板,不是跟风没溢价,就是市场由盛转衰,马上炸板潮。

打板踩节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买在分歧,卖在一致。这句话说的容易,所以买在分歧,就是买在大家都不看好,但是它又很强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怕它是诱多?如果你害怕你的本金受损,你很难去说服自己冒这种风险。

只有一种人可以办到:符合模式,那我就试吧。死也死在龙头上。

所以牛逼的交易都是试出来的。下手那一刻都是不确定的,你想寻找确定性,不存在的。

比如最近我一个游资大哥几乎包揽了好几只妖股的买一,如果只看龙虎榜,会以为他是个风格极为激进的超短推手,实际上私下,我们曾经讨论过仓位分配的问题,他恰恰最强调的,就是通常情况下,不可太过重仓单只票。因为怕总体回撤太凶。正是因为对他来说买的少,仓位不算太重,所以他才可以在手法上更加激进,心无障碍。(这个例子并不是鼓励小资金分仓,人是因为资金体量非常之大了,实际上我认为小资金打板不应该太过分仓,而是指账户投入占自身承受能力不能太重。)

并且,他买每只事后都成功走成妖股的票里,很多时候,他也不能确定能走成,更多的试。

所以,如果本金负担太重,你根本没有试的勇气。而你追求的确定性,反而是一致行情里可能要转衰的迹象。

因此,高赔率博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做好牺牲本金的心理准备。甚至某种意义上说,参与高赔率博弈,却没有做好牺牲本金的准备,是一种耍流氓行为。

而当你做好牺牲本金的准备,一来你会在投入数额上做出控制,二来你会保持高级警惕心,会让你更加理性做出正确决策。

第二种:往往被人忽视的,靠规模去放大低风险确定性收益

迅速赚钱,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要去高赔率战场里做拼命三郎。(这也符合人性中想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之心,其实这也是一种负面的妄人之心。)

还有一种更容易实现,但是需要麻烦准备的路径。(第一种,最不麻烦,梭哈就好,赢了一赔八,简单干脆)就是通过在低风险确定性收益中,放大规模,来制造大额盈利。

什么是低风险确定性收益?最简单的国债逆回购,可转债,各种规则套利等等。

可能看到这,就有疑问了,低风险确定性收益就注定了收益比例是很低的啊?那么低的收益,如何实现大额盈利,更别谈财务自由?

这思维上的一种误读。

举一个最理想的极端例子:比如2017年9月28日,国庆节前倒数第二天,你卖出一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用规则套利,能实现将近年化100%多的无风险收益。10万元本金,能无风险收益300多元。

做惯了高利润的你,这点收益你可能看不上。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这时候,你卖出10个亿呢?那你的收益就是300万。注意,这可是完全无风险套利噢。

看到这,你可能就疯了,“我去哪里弄10亿来?我要是有10亿还用干这个?我早他妈吃香喝辣去了。”

这就是思维的误区,那么我们再理想化一些,比如刚好有一笔在你账户上呆半个月的钱呢?比如,你可以以年化5%的利息,借来一大笔迅速就可以到账的短期钱呢?

这个看上去有种理想化,近乎天方夜谭的案例,其实藏着一种极为普遍的盈利模式:息差。

任何资金都有成本,如果你能够找到一种策略实现你借来的钱的成本低于你能够确定性实现的收益。再把它规模化。那么,这个息差就是你的收益。

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银行,简单来说就是这套盈利模式。

不扯远了,2014年,就有一个专门做无风险套利的交易员利用这种方式实现了财务自由:简单来说,就是他之前做套利策略的股票投资赚了将近70万。(2014年,大连重工业绩补偿,大股东10送8不除权这个案例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其实股票市场也有很多,确定性相对较高的套利型博弈),然后当时牛市的味道已经隐隐约约的显现,这哥们发现有一些银行的可转债依然在100元以下,于是,他用了一种操作非常麻烦的方式上了10倍杠杆来买这个银行可转债。他计算了一下,如果赌失败,算上最坏的亏损,就是亏掉自己赚的70万,(因为可转债本身是有兜底价值的,这里不细说)而如果赢了,就实现财务自由。

当然,后来成功了。可能有人说,如果2015年,如果他10倍杠杆上普通股票赚的更多。这又陷入了一种错误思维:执果索因。拿着结果去看当初决定。注意,这套下注策略里面,他最差就是输掉自己盈利的70万。(因为要付融资费用,以及注册上杠杆用的主体公司等费用),如果他拿去做股票,那么最差结果就不是只输70万那么简单了。可能是自己的全部本金。

规模化低风险交易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一定得是低风险。

而这个故事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时很多人都好奇他的模式,想要跟随,但最后,没有一个人做成。原因在于,这个策略操作起来非常麻烦,需要注册公司,用公司主体来申请杠杆(收益互换账户),跟随者们被麻烦击退了。

我再举一个灰色地带的大家可能熟悉的例子:Credit card(为了避免违规用英文)是比较容易T出没有成本,或者低成本的资金的。而这笔资金恰恰就可以实现一些低风险收益的套利。一张额度很低,如果你有很多张呢?

赚息差的本质就在于,你并不需要拥有本金,你只要有办法用低于你收益的成本使用本金即可。

金融市场的本质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波动,一个是杠杆。

那些十倍杠杆打板发家的选手,是极少数把这两个核心因素融合在一起的人,但其实,你只要掌握其中一个,并且把握当中相应的要点。两条不同的路,都可以让你实现财富的积累。

这是两种思路,点到为止,但如果你能衍生往下想,会发现新的世界。

下注瞬间为什么会有快感?因为你准备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