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究竟遗失了什么?真正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傅佩荣 2021-02-25

现代人茫茫然地跟着旋转,已经面临了关键时刻,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人生有何意义?
——傅佩荣

我们的生活,往往按照固定模式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很多人喜欢追问一个问题:我的灵魂在哪里?

是的,如果没有一套经由自己领悟而来的人生观,我们与机器人又有什么差别呢?

1

日本地震之后

人毕竟不是机器,因为人有心智。这个心智会要求人反省:

你所知道的是真的吗?

你所感受的是美的吗?

你所选择的是善的吗?

“真、善、美”是价值,而人生正是实现价值的历程。

一谈到人生与价值,有些朋友会马上皱起眉头。因为这个道理不容易说清楚,就算说清楚也显得很抽象。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吧!

在日本,一次地震过后,有家工厂的厂房垮塌了。

老板赶来善后,面对数百名惊魂未定的员工,他只问了一句话:有没有人受伤?

听到员工回报“没有”,他说,“很好,很好”。

结果,就因为老板的这一句话,员工们士气大振,大家很快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去。

为什么?

因为当工厂遭遇灾难时,老板最关心的不是他财产的损失,而是他的员工有没有受伤。

他是在肯定人的重要性。

2

一场火灾留下的启示

这位老板能有如此的修为与表现,其秘诀何在?

很简单,因为他读过《论语》,并且在关键时刻应用出来

《论语·乡党》中有一章,原文只有十二个字:“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意思是,孔子在鲁国为官期间,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向他报告马厩失火了,他立即询问“有人受伤吗”,而完全没有问及马的损伤。

要知道,马在古代是非常贵重的资产。我们在历史资料中经常看到,王公贵族以拥有多少马匹,作为自己富有的标志。

而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是有阶级的,相对于贵重的马匹,那些在马厩里劳作的车夫、佣人,往往很难受到重视。他们的性命甚至不值一提。

在这种背景下,孔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才更显得可贵。

再怎么贵重,也不能与人相提并论,这就是一种价值观其中彰显的人文主义与人道精神,无疑代表了普世价值。

孔子这句话所建立的,是一个大原则。

建立了这一类大原则,关于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就不难落实了。

这也是孟子所谓的,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我们在选择人生观时,先确立重要的原则,琐碎的枝节就无法取而代之了。

3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回到现代的场景: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享有各种自由,但很快就发现,自由是一把双刃剑。

我可以“自由”选择,但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负责”的压力往往胜过“自由”的诱惑,于是许多人在有意无意中选择了“逃避自由”。

于是,按照“别人这么说”、“人家这么做”、“大家都觉得”、“电视上这么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如此一来,大势所趋,现代人茫茫然地跟着旋转,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停下来想一想: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要去哪里?

人生有何意义?

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要知道,这些问题并没有现成的、客观的、标准的答案。

对每一个人而言,这些并非问题,而是奥秘。

什么是奥秘?奥秘就是“不能被解决”,而只能“与它一起生活。”

但是,仍然有一事,是我们可以做并且必须做的,那就是:真诚地、深刻地、周全地去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许那个属于个人所独有的答案会露出端倪。

现代人喜欢讲“寻求灵魂”,所寻求的不正是那独一无二的真正自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