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楹联匾额内容是笔者在民间搜集整理来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别的地方大家或许看不到这么多、这么全的同类资料。 天地爷龛上的楹联和匾额,以赞美之词歌颂天地神灵对万物的覆载生成,体现了天地之神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 天地爷龛上的楹联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主要体现“天地”的名称,比如:“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上下联的头一个字是“天”和“地”。 这一特点占得比例稍多。 第二个特点是要体现“天地”的性质或功用,比如:“资始资生德莫大,职覆职载量无穷。” “始”是天的“道”,《易经》乾卦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生”是地的“道”,《易经》坤挂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覆”是天的功用,“载”是地的功用,所谓“天覆地载”。 上下楹联基本上把天地的“德”和“量”都说清楚了。 第三个特点体现了人对天地的态度,比如:“敬天香一柱,奠地酒三杯”。 “敬”与“奠”都是人的态度。 下面再看几组其它的楹联: 楹联:“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出自《道德经》。(图中红纸对联中有错别字,写成了“天德一德清,地德一德宁。”这种错别字在当代民间常发生,而古代流传下来的基本没发现有什么错别字。) “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外侧的石刻楹联:“敬天地富贵,孝父母平安”。 '大哉乾元物资始,至哉坤元物资生'。 乾和坤代表天和地。 “高明其覆乎,博厚其载也”。(后半句是猜的,因为完全看不清楚) 取自《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流行资化育,覆载广生成”。 天地有化育之德,有覆载之德。 “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这是农村天地爷龛上最常见的楹联。 下面是笔者搜集到的天地爷楹联集合(包括了前面图片下面的内容),其中也有几幅来自网友的提供,多谢了: 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 苍天自古悬日月,大地至今载山河。 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天高悬星辰曰月,地厚戴万物群生。 资始资生德莫大,职覆职载量无穷。 大哉乾元物资始,至哉坤元物资生。 德配皇天万物始,厚载大地造化成。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 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 敬天地富贵,孝父母平安。 敬天地年年富贵,孝父母日日平安。 敬天香一柱,奠地酒三杯。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日月无私照,天地有公平。 流行资化育,覆载广生成。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高明其覆乎,博厚其载也。 天保千家风调雨顺,地佑万户物阜民安。 高天万年雨泽润,厚地千载麦谷香。 高天赐来天德重,厚地赋给地恩深。 阅读这些楹联,深感中国文化有着博大深厚的发育土壤,老百姓对神灵的祭拜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有着发自内心的情感。 下面再看几组天地爷龛上的匾额: 清宁 出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之句。 中和 出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始生万物(前后两字缺失) 出自《易经》中屯卦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 生成大德 ![]() 天地 ![]() 天高地厚 ![]() 虔诚 ![]() 恭敬 愿天地众神保佑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