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上进?可能是父母不懂“增减效应”,合理运用孩子更努力

 皓哥儿 2021-02-26

文丨C妈学堂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考虑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自信心,敢去对未知的事情进行一定的探索。

当孩子接受的爸爸妈妈的鼓励,以及奖励之后,自然而然也会极其开心,会愿意朝爸爸妈妈所希望的方向,不断地发展。

可是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家孩子本身的进步程度?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开始接受鼓励之时,必然会异常地上进,但是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表现出来比较懒散的情况,这也让宝妈们感到十分的郁闷。

我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已经没了爸爸,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给予他的关注与陪伴对他是较为重要的。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学画画,当时送孩子去绘画班学习的时候,确实他也表现出来一定的天赋,老师还夸赞他说这孩子要是好好学,长大能成一番大事业。

在孩子学画画的时候,我也非常上心,基本上每天都会查看他是否练习,同时带孩子去上课的时候也会进行接送。

可是后来上班时间越来越长,晚上下班孩子早都放学了,就选择让他奶奶去,没想到孩子就因为这样的情形,绘画功底越来越差。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前段时间有读者私信表示,他家孩子出现了这样的症状,他感到十分的担忧,通过一定的询问以及了解,我才了解到孩子可能缺少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馈赠,可是慢慢长大之后,父母也变得越来越忙,对于他们就不再上心,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表现出来破罐子破摔的情形。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之中,其实父母表现出来对孩子的陪伴,是由多变少的,那么孩子也就无法承受。

心理学上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我们认识到了给予相应付出时,由多到少,由少到多,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如果爸爸妈妈在生活之中,不懂得把握这个效应所带来的原理,很有可能让孩子之后变得越来越平庸。即使给予更多的奖励与鼓励,孩子或许也不会变得越来越上进主动。

阿伦森的“增减实验”

美国有一名心理学家叫阿伦森,当时他考虑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外界事物对于他们的心理影响,所以选取了差不多80名左右的孩子进行一定的实验,并且这些孩子也被分为四组。

当然,实验的目的就是,孩子在遭受评价的过程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他们通过询问评论的方式,让我们了解清楚孩子内心的波动,以及他们对于评论者的喜爱。

第1组孩子:被实验者冠之以没有能力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时,评委组基本上都是以一种批评的态度去指责他们,从来不说孩子身上的优点。

第2组孩子:即使孩子身上出现了某些缺点,评委组也有可能视而不见,他们对于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更加关注,所以,孩子在被实验过程中,也接受的全都是赞美。

第3组孩子:考虑到上面的两种方式,第3组孩子先被批评后被表扬。孩子经受多次批评之后,评委选择利用一定赞美的话语,让他们重拾信心。

第4组孩子:优点缺点评论的互换,孩子在被表扬三次之后又被评为主,训斥认为他身上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论者,其实也可以幻化的生活之中,就是父母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根据阿伦森的实验,他最后得知大部分的孩子比较喜欢那些,对他们进行一定批评,又不断赞扬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全部是批评训斥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十分的自卑,而全是夸赞的话语,又让孩子感到异常不适应。

先夸赞后批评,会让孩子完全感受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点,而不是思考自身的特长。

从这个实验之中我们得出来的道理,最后被阿伦森命名为增减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于孩子的付出不断增加,或者不断减少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以及行为。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只有先减少后增加的状态,才能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了解到这样的效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就应该清楚以怎样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斥,或者持续的夸赞。

“增减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明明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考虑得多夸赞孩子,会让他变得更自信,所以表现出来的任何行为都会进行一番赞美。

“明明真优秀,今天都知道帮妈妈做家务了,真勤快。”

“你真棒这次考试还进步了5分,妈妈真的非常欣慰,下次也一定要继续努力哦。”

“上次你和欢欢一起玩耍的时候,听说他摔倒了,你扶他起来了,真懂事。”

就像这样简单的话语,明明确实在小时候也表现出来自信心爆棚的行为。

可是慢慢长大之后,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关注,也逐渐地减少,类似于夸赞的话语就越来越少,甚至成为了班上的倒数第一。

看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妈妈也是非常的生气,随即训斥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不争气没出息。

出现同样的情况,红红妈妈却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她主动了解的孩子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且进行一定的分析。

最后选择慢慢先和孩子探讨他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一定的鼓励,孩子也越来越上进。

从上面的事例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清楚,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其实内在动机,以及外在动机都是较为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动机,对于他们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毕竟孩子或许也对于自己人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他们会朝着爸爸妈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其实就是外在动机所带来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我们一定不能减少自己对于孩子的动机刺激,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长时间处于夸赞孩子的状态,而不去考虑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或者仅仅只是批评孩子而不去赞扬孩子,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想要让孩子持续不断地进步,一定要明白欲扬先抑的道理。只有先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批评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夸赞,孩子才能更加容易去接受,并且愿意改正。

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利用增减效应促进孩子的成长呢?

从上面的分析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父母的鼓励以及付出的增减,对于孩子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父母一定要避免单一方式的选择。

除此之外,对于孩子兴趣的探索,以及内在动力的搜寻,其实都是较为关键的。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只是没有比较明显的兴趣,他们自然而然也不会像父母想的那样努力。

但是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表现出来天赋之时,爸爸妈妈想要进行培养,就应该考虑增减效应。在进行增减效应的过程之中,父母也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了解清楚孩子内在动机

“妈妈妈妈我喜欢画画,你要不给我报一个绘画班,我去系统的学习一下吧。”

孩子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会表现出来这样比较明显的兴趣,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了解清楚他们的内在动机状态,而不是一直以为孩子会持续的喜欢。

当发现孩子内在动机,存在一定不足之后,外在动机的刺激就较为必要,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增减效应发挥作用。

对于孩子的鼓励付出适度

虽然我们上面说,到了鼓励孩子激励孩子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孩子本身的成长并不一定完全是靠父母的鼓励。

当孩子沉迷于父母鼓励无法自拔,并且表现出来没有鼓励就不愿意努力的状态。这就是父母需要父母进行一定的纠正。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长期只愿意在外在动机的刺激之下成长,岂不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别人的傀儡。

鼓励、付出要讲究技巧

和自家孩子沟通的过程之中,很多父母可能并不愿意利用过多的话语,去讲述孩子身上的优势,甚至会选择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孩子感知到爸爸妈妈内心所想。这样的方式正确吗?

实际上孩子本身的领悟能力,也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强,所以千万不要羞涩于对于孩子喜爱的表达,我们也相信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交流,或许会让他们更幸福,更加愿意努力。

简单的一个批评与鼓励的技巧,相信也能够改善孩子成长过程之中的表现。希望家长能够明白,增减效应带来的好处。想让孩子不断地进步,一定要了解清楚先批评后鼓励的道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