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大葱:期货市场价格运动原理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1-02-26

吴大葱,本名吴佳栋,复旦大学新财商研究中心主任,0529全球操盘手节发起人,05年起每个交易日都有交易持仓单至今从未间断,从业至今获荣誉无数,3起3落的人生经历练就成熟稳健交易技术,曾创连续17个月收益30%+神级记录,现致力于新财商教育赋能事业,带领团队为实现帮助一亿家庭实现财富正增长的使命而奋斗!
以前我们讨论过,好的图表分析技术离不开好的基础理论,只是学招数而忽视学习各种与分析技术息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使面对再好的技术他也学不好、学不精。没有相当的理论底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战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可以肯定,一个不愿意化力气去弄懂价格变化有关原理与市场定律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技术分析和实际操作的高手的,这和那些虽有作战经历但军事理论贫乏的人很难成为名将是同一个道理。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最大的特点是多变性和突变性,因此,价格总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价格的变化:“时而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时而急风骤雨、巨浪滔滔,时而单边疾走、义无反顾,时而来回上落,磨磨蹭蹭”。由于市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价格变化不可能循规蹈矩,即使价格走势再怪异也属正常。对此,莫说生手,即使是行内的老手,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直慨叹市场的价格变化实在太过无规律......
自从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挂牌交易以来,现代国际金融市场迄今已发展了三百多年,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无数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定理和定律被科学家发掘出来,可综观金融市场,能反映价格波动规律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他参与股票交易惨败之后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不能计算出人性的疯狂”。面对充满人为因素的,复杂的市场,即使是大科学家也感到无可奈何。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牛顿的话本身就是答案,因为人性的确是最难捉摸的。
难道价格波动真的不可捉摸,市场毫无规律可言吗?这个问题有意思。按道理,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毫无规律的,小至细胞、原子和基本粒子,大至天体、时间和空间,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科学家的信念中,没有无规律的事物,只有仍未发现其规律的事物;这就是说:未发现,并不等于没有;从这点来看,价格变化应该也会有一定规律才对。然而,面对现实的交易市场,却总是让人得出相反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不但多,其中大部分因素还很不稳定,而且还在不停的变化着;另外,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又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再加上各种消息和突发事件,还有资金大户的肆意妄为,凡此种种,所谓的价格波动规律又从何谈起?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价格的波动又似乎是无规律可言的。
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两种看法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怎么办?答案不可能既是有规律,也是没规律吧?这可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定律。看来,解决这个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需要借助一下物元变换。
什么叫物元变换?曹冲称象就是物元变换的典型例子,有人想搞清楚别人送给曹操的大象有多重,但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大的称,大家一点办法都没有。曹冲提出把象牵上船,然后在船边水面的地方划一条线,待象下船后再放小石头到船上,直至船下沉到与之前所划那条线为止,之后就称那些小石头的重量。曹冲将称大象转化为称小石头,聪明地解决了大象称重的问题。按惯性思维的其他人,只想到用称来称象,自然感到束手无策。在这个故事里,大象,船,小石头和称都是物元。所以,当有些事情难以解决的时候,适当变换一下过往的定式思维也许就能解决。
回到原来的问题,价格波动好像真的没有什么规律,就算它原本有规律,市场中那么多人为因素也会把它破坏掉。不过,先别忙下结论,因为有一样东西叫做“市场习惯”,这个“市场习惯”可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它来源于市场中人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市场习惯虽然不是规律,但也有点接近了。习惯是不易改变的,好在这个市场习惯不是一两个人的习惯,而是成千上万人综合形成的,更不会说变就变。我们因此认为,某些根深蒂固的市场习惯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当作市场规律。
学过微积分的人都知道,对一条曲线无限切割,就能得到无限趋近直线的“直线段”。假如我们对交易市场的某个时间段进行切割,使人为的干扰因素趋近于零,那么,是否也能够得到一些非常接近规律的东西呢?
对于规律,人们通常都会把它看作绝对的、百分之百的东西,是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但事实上,自然规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失去某些特定条件,即使是自然规律也未必能够做到毫无例外。比如时间和空间,本来毫无疑问是绝对的,后来爱恩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发现它们居然也是相对的。另外,现在不是有混沌理论与模糊数学等新理论出现吗?所以,即使是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排除它的相对性。何况经济规律从来就不可能像自然规律那么严谨,经济规律从来都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用看待自然规律的眼光看待经济规律。只要我们在理解上把人文科学中的规律与自然科学中的规律区分开来,用非线性思维来看待和寻找价格波动的规律,不搞绝对化,不追求百分百,那么问题就好办多了。现在可以说,交易市场应该确实存在一些“相对而言的规律”。只要你能用心观察,你将不难发现,看起来毫无规律的价格波动果然存在某些“规律”。 
寻找相对的大概率事件
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和自然法则同时影响和制约着价格市场:这就是说,价格变化始终受到人性和物性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人性和物性并非完全不可捉摸,因此价格变化无论表面上看上去是多么的杂乱无章和毫无规律,事实上却必然存在某些规律。并非这些规律很难察觉,而是当人们试图寻找这些规律及价格变化的原理时往往很快就感到迷惘,他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所找出来的东西全部都有明显的例外,令人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即把它们当作规律和原理来看待似乎站不住脚。投机市场至今仍没有一套正确率较高的预测系统,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恐怕与此有关。这就是我们提出用相对的眼光看待规律的原因所在。
对规律的理解从绝对走向相对之后,无形中等于是允许人们探索挖掘出来的规律可以出现例外。既然允许出现例外,我们就可以在寻找市场规律和价格波动规律时跳出“追求百分之百”的框框,把那些带有明显规律性但又不排除有例外的东西找出来。这里产生一个问题,既然找相对规律,怎么个相对法?我们认为,按三七来划分比较好。假如从千变万化的价格波动中挖掘出来的“规律”出现例外的比率大于三成的就全部丟弃,小于三成的就留下,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具有70%以上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规律”当成价格变化原理来看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七成当十足”。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但没办法,没有相对规律的理念,没有实用主义的三七分,图表分析的基础理论很难逐步形成和建立;只有将“七成当十足”作为探索研究价格波动规律的大前提,各种价格变化原理才有机会浮出水面,各种实用的图表分析技术才得以全面、深入地发展。
这样一来,在“七成当十足”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图表分析技术立刻变得具有实战性及可操性了。首先,交易者在理论上具备了人为争取七成以上胜算的可能。其次,由于分析和预测不追求十足完美而令它反而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加具有可信性。至于允许出现例外的规律到底还能不能称其为规律,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七成当十足中的“当”字本身就是当作的意思,何况真理本来就是相对的,特殊事物有特殊规律嘛。
有了上述所说的大前提,我们就可以在以下篇幅放开束缚去探索价格运动的内在原理和变化规律了。
我们接着探索价格运动的内在原理和变化规律的问题继续展开,重点介绍三个运行原理:价格记忆原理、连续发展原理 和间歇变异原理。
价格记忆原理
市场对价格变动出现一种称为随机漫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时候价格的未来变化都如同抛硬币,即其升跌机率只是50%。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是没有记忆可言的,昨天的升不代表今天会升,上一刻跌也不代表下一刻跌,价格未来的升跌与之前的升跌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价格的所有变化都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因此根本不存在走势预测这回事,图表派的所有推测只是一派胡言,即使预测对了,只能算是巧合,并不能说明什么。
其实,随机漫步理论认为任何时间段价格升跌机率均各占50%的论据是不成立的。假设有一个布袋装有十个小布球,其中白球七个,黑球三个,那么我们伸手摸中白球的机率就是百分之七十。如果根本不知道布袋里黑球与白球的实际数量,自然无法确认能够摸到白球的机率,我们凭什么就认定其机率是百分之五十呢?市场就是一个布袋,这个布袋里头有时黑球多,有时白球多,因此真实的升跌机率绝对不是凭主观能够认定的。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股票市场处于牛市的时候,价格上升的机率就明显大于下跌的机率,熊市则正好相反,价格下跌的机率明显大于上升的机率,按照随机漫步的观点这该如何解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的大量实例证明:价格升跌机率均衡是偶然和相对的,而不均衡则是必然和绝对的。价格趋势不但存在,有时候还可以被预测。价格变动本身当然没有记忆,但价格变动是由资金引起的,而资金是由操作资金的人引起的,人可是有记忆的啊!比如,昨天价格下跌并且低位收市,那么,本来没有打算卖出的人就有可能因为担心继续下跌而考虑卖出,而本来计划今天要买入的人心里头就会犹豫甚至放弃,因为昨天的下跌人们还记忆犹新。于是,人的记忆就不知不觉转化为价格的记忆。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价格变动有记忆是说得过去。
只要关于价格变动存在记忆这个前提成立,那么,随机漫步关于价格升跌概率相等的假设及认为价格变化完全不可预测的结论也就不成立。事实上,随机漫步理论其它几个主要观点也是似是而非的,一派胡言的帽子扣在它头上才对。如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价格的上落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这个缘和故里面,多少包含了记忆的烙印。
看来,随机漫步理论指责图表技术分析纯粹是“主观主义的一派胡言”的论调说明了他们的无知,“主观主义”的帽子恰恰应该由他们来戴。
连续发展原理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三生万物。大家应该玩过或者见过多米诺骨牌,前面一块牌倒下,后面的牌也因被前一块倒下的牌碰撞失去平衡而一块接一块倒下,这种现象被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连续性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从哲学的观点看,事物的变化发展普遍具有连续性。什么是连续性?顾名思义就是连接与继续。无论物质的运动,还是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价格运动也不例外,同样具有连续性,价格波动具有趋势性就是很好的证明。打开各种金融商品的K线图,你定会发现价格连升或连跌非常普遍,即使连升或连跌十天八天也是很平常的事。因此,若今天的价格上升,我们则可以根据连续性原理优先考虑明天价格也可能会继续升;若价格出现下跌,我们也可以根据同样的理由优先考虑明天的价格会继续下跌。当然,这种对后市价格走向的侧重完全是基于对升跌机率的评估,故不应指望和要求它一定与随后发生的事实相符。通过对连续性原理的简单理解从而判断出后市升跌机率的大小,尽管仍需事实来验证,对于实战中的交易员来说已经很有意义了。
价格连升或连跌的累积幅度有时是很大的,它说明价格波动的连续性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杀伤力”很大。难怪有“顺势而为是市场的金科玉律”的说法。所以,对连续性原理有充分认识的人,在实际交易中能更好的把握其中机会,至少也会减少一些摸顶捞底的操作而少吃一些亏吧。
间歇变异原理
有思想家认为,事物的发展不但具有连续性,也同时具间歇性。我们认为:前者反映事物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后者则反映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异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两个面。间歇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连续的中断,而这种中断有时是暂时性的,有时则可能是彻底的终止。
知道了价格发展具有连续性,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价格趋势,知道了价格发展具有间歇性,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价格回调整理。间歇性的发生是必然的,但什么时候发生却充满了偶然性。具体到价格问题上,价格发展的过程中,无论上升趋势还是下跌趋势,反弹和回调是必然会发生的,趋势的完结和逆转也必然会迟早发生,而什么时候出现和在什么位置上发生却是偶然的。价格随着趋势在往上或往下推进时,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停下来,回调整理甚或结束原来的趋势。所以,市场没有绝对的、永恒的趋势,任何趋势都只能看作是相对和暂时的。市场内的人为因素和市场外的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令原来的趋势在瞬间发生逆转,这时候看上去是偶然,实际上反映了一定的必然。
任何迷信趋势或夸大趋势的心理与行为都是盲目性的表现。图表分析离不开客观性和变通性,什么时候对价格变化的预测都应该是一种留有余地的预测,即使在你感到很有把握的时候,最好也要保留三分余地。事物发展的间歇性和偶然性告诉我们,所有主观的判断或预测在事实还没有出来之前,都不能排除随时发生变故的可能。正因如此,有经验的操盘手总是坚持反对孤注一掷的交易行为。
连续性和间歇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连续就无所谓间歇,没有间歇也无所谓连续。明白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事物发展的间歇性,将令我们的交易操作更具理性。
我们接着探索价格运动的内在原理和变化规律的问题继续展开,接着介绍三个新的运行原理:价格乖离原理、价值回归原理 和速度牵引原理。
价格乖离原理
所谓价格乖离,是指价格偏离价值。每一种商品都有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呢?当然是价格了。按道理,价格就应该反映价值才对,但现实市场中,价格却经常严重偏离价值,当某商品受到市场追棒时,它的价格可以一高再高,甚至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而当它被市场冷落或唾弃时,它的价格亦会一跌再跌,甚至可以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比如有些原本几元的股票居然可以一路飚升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几十元的股票同样可以在市场的连续抛空下被砸到面目全非。这种情况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在交易市场中,价格的升跌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借口而已。绝大多数人也只关心价格而不会去关心价值,因为大多数时候,价值管不住价格,价格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严重偏离它,这种偏离原因复杂,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说是人为因素。某上市公司公布业绩仅增加几分钱,股价立刻升几元甚至十几元,是该股票价值提升了吗?显然不是,当然你可以说该股票被低估了,现在是看好它的未来。再看,国际油价从五十美金一桶不到一年升到一百四十七美金,真的是需求太大,产量太低吗?如果是,那么几个月之后又跌到三十三美金,这又怎么解释?在油价大起大落期间,石油实际需求以及它的自身价值都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的。所以说,在资金的推动下,价值和需求经常显得模糊不清,价格出现乖离早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能否说价值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价格?不能这样说,价值也会变化,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嘛。比如一个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高,那么该公司的股票的实际价值自然也会跟着提升。对于价格是否偏离价值,市场价格是否合理,普通投资者没必要太较真;从技术的角度看,不管价值和价格如何变化,交易者分析和操作时应一切以价格的实际表现为准。说起来,价格偏离价值也未必是坏事,正是由于到处都有这种偏离,整个市场才充满了投资或投机的机会,难道不是吗?
价值回归原理
人为因素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情况随处可见,那么价格是否就完全不能反映价值呢?当然不是!人为因素只是价格变化的外因,商品本身的内在价值才是价格变化的内因。人为因素和价值是影响市场价格变化的两只“无形的手”。比如黄金从850美元/盎司一直跌到300美元,结果英国居然还以280元的低价大手笔抛出,这样一来,按理金价会跌得更低才是,但结果金价并没有进一步下跌,反而结束了持续十几年的跌势掉头攀升。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毕竟黄金有其自身的价值,而300元已经是接近当时国际上黄金开采的成本价了。既然黄金依然还有相当的价值,你总不能把它打压到废铜烂铁的价格里去吧?当一只股票跌至其资产净值以下时,往往会出现强力反弹。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价格经常偏离价值而否定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和牵引作用。价格就像顽皮的小孩,而价值就像小孩的家,小孩在外面玩到一定的时候总得回家呀!人们把价格走完极端之后又重新回到价值附近的情况称为价值回归。
总的来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太复杂,常令人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价格偏离价值是绝对的、长期的,不偏离是相对的、暂时的。一般来说,当价格远离价值时,基本因素分析对此会比较敏感,而图表分析则相对“麻木”一些。因为图表分析不太关心商品的真实价值,它只相信图表所反映的价格现状,而且,图表分析特别讲究“眼见为实”。你说偏离,谁知道会不会继续偏离?你说回归,谁知道什么时候才回归?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所谓“物极必反”,谁知道“极”在哪里?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曾经提出一个这样的观点:“理论上,只要价格还在升,任何价格买入都不算错,同样,只要价格还在跌,任何价格卖出都不算错”。
金融交易其实不需要太过相信投资价值,因为大量事实证明,价格波动经常与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无关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比如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公布业绩只增加了1%,而股价居然可以升到了10%涨停的价格,这显然是不可理喻的,有谁会用自己的10元去买别人的1元回来?事实上,这1%的业绩只是市场主力拉升股价的借口而已,散户们之所以跟着争相抢购,其中绝大部分其实是在“搏傻”,只要还有更“傻”的人在后面就没事。金融交易的这种“搏傻”现象有点像击鼓传花游戏,谁都知道一旦鼓停时花在手上自己就会成为前面那些人的“埋单者”和“奉献者”,但为了能赚钱,人们还是勇敢地把花接过来,然后再等待别人把花接过去,只要击鼓未停就有希望。显然,价格波动受市场交易者总体心理的影响反而比受商品内在价值的影响更大。正是因为投资价值被盲目的市场行为严重扭曲,令市场上大多数的交易品种都在不经意间变成缺乏实质投资价值的、虚拟的东西。因此,不少有经验的投资者干脆就把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交易品种的投资价值放到一边,只把它们当作某种交易游戏中的道具来对待。
速度牵引原理
理论力学中的惯性原理早已成为人们的物理常识了,对于物体运动存在惯性,大家都很熟悉。有意思的是,除了物体运动之外,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行为也普遍带有惯性,这种惯性通过人们在市场中的买卖行为在不经意间被带进了市场,于是乎,价格波动也变得带有惯性了。不过,价格波动的惯性跟物体运动的惯性有很大不同,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而价格波动的惯性无法以质量进行分析,只能以价格移动的速度进行分析。通常,价格移动惯性的大小和速度是正比关系,价格走得越快,惯性就越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牵引原理”。
对价格运动惯性有充分认识的人在实际交易中往往比别人容易占得先机,当价格突然出现急升或急跌时,也许一般人还没反应过来,那些有经验的交易员,尤其是那些短线高手已经采取跟风行动了。他们不担心价格又倒回去吗,当然担心,只是他们看到价格的快速移动推进,知道在惯性的作用下,价格马上又倒回去的机率比较小,因此表现得比别人敢拚。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急升急跌偶然也会说转就转,急走急回。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时是因为消息市中人们对同一消息看法不同造成的,有时纯粹是主力为了扫止损挂单,有时可能是因为大户刻意震仓,剪散户羊毛。所以,既然拚的是机率,投资者就要有随时止损认赔的心理准备和做好止损防范措施,反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样就不怕它“昙花一现”了。
我们接着探索价格运动的内在原理和变化规律的问题继续展开介绍三个新的运行原理:能量积累原理、量质转化原理和趋势坚执原理。
能量累积原理
大家都知道,市场是由买卖双方共同组成的,有买就有卖,有卖就有买,理论上,所有的买卖行为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动,不同的只是影响的大小而已。无论是买方的力量还是卖方的力量,只要以资金的形式进入市场,都立刻变成一种推动价格移动的能量。买卖双方这种能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市场的总体能量,简称为市场能量,市场能量永远处在不断变化中,如果价格在某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反复上落,市场能量就会逐步累积而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累积”。
价格变化中的能量累积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图表上K线的密集程度去感觉它的存在和大小,因为能量的积累除了进场资金的积累外还需要时间,两个因素缺一不可,而密集的K线基本上反映了这两样东西,所以,K线越密集,说明其积累的市场能量越大。
能量既然积聚,最后总要宣泄与爆发,爆发后所产生的价格冲击力度与能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正如乌云积得越厚,雨下得越大,火药装的越多,爆炸的威力越大一样;股市就有这样的说法:“横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能量积累的情况在可双向操作的期货市场尤为常见并且更激烈,多空双方在某个价格区域内你来我往,激烈争持,一旦某一方胜出,价格往往快如脱缰之马,急如漏网之鱼,正所谓得势不饶人。如果投资者在交易中碰到这种爆发行情,切记要宁顺勿逆啊。
尽管能量积累的大小可以通过价格争持区中K线的密集程度找到感觉,而在某个争持区的能量宣泄与爆发的方向,虽然也可以做一些判断或预测,但不可靠,一般只有在事实出来之后我们才能确定。如果想利用能量爆发的特性做交易,稳健的做法最好是等待能量爆发的方向出来以后再伺机介入。
量质转化原理
辩证法三大定律中有一条定律叫做“量变引起质变”。这条定律告诉我们,数量的变化不只是单纯的增加与减少,事物数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质的改变。比如,享受美味的食物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假如一个劲的让你多吃,那么你很快就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又比如,若你偷偷把不属于自己的小物品或十元八角放进口袋,那顶多算是贪小便宜,但如果你装进自己口袋的不是十元八元而是十万八万,那你就是贪污或盗窃,是犯罪了,整件事的性质完全是因为数量的改变而彻底改变了。可见,量和质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并非数量稍变质就会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的改变。在价格市场上,辩证法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是完全适用的。
有个股民想买进某个正在上升的股票,他想买个好点的价钱,心里就默默叫喊:“快点跌吧!跌多点吧”。结果如他所愿,价格跌停板了,于是他满意的买进了这个股票。可谁知道,这个股票竟然连续跌了七个停板,该股民的损失可想而知了。其实,他原来准备等价格回调时才动手买入的想法没有错,问题是价格回调得太深就不能买了,因为回调太深往往意味着升势有可能结束了,何况还是跌停板!该股民要是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他一定不会毫无警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回调明显乏力或开始重新上升时才买,如果价格一直往下跌就要小心或干脆放弃。同样,若价格反弹得多,也可能表示趋势可能转跌为升了。曾经有个叫做哈兹的人,他一直坚持一种做市的手法,当某只股票价格上升百分之十他才考虑买进,而手中股票跌幅达到百分之十他就会考虑卖出。哈兹的这种做法所根据的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他的这一手法后来被人称为“哈兹转换法”,据说他赢了不少钱。
中庸之道很强调一个“度”字,很多明明是好的东西,超过了某个度就变成不好的东西了。比如炒菜煲汤,不放盐没味道,稍微放多一点就是太咸;女孩子为了身材苗条而适当减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了头,减成白骨精一样就有损自身健康了。做什么都得讲究适度,过度就是过量,就会引起质变。价格波动也一样,上证指数从六千多点都已经快跌到三千点了,居然还有经济学家出来说股市仍然是牛市,最后股指跌到一千八百点还未停下来,这下彻底无语了。这位专家仁兄要是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就不会闹这种笑话了;当然啰,也不能排除他是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得到某些好处才出来放烟幕坑人的。
趋势坚执原理
价格运动中的趋势除了表现出倾向性之外,还经常像一个认死理的老头子一样表现得很“固执”,我们不妨把趋势这一执着难改的特性称之为 “转势难”。别看转势难三个字听上去十分口语化,也许换成任何其它文字都没有它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笔者认为,这是一条容易被人忽视的价格波动原理。
趋势固执难改反映和说明价格发展的过程中,其运行趋势具有持续而不容更改的稳定特性。就是说,价格波动一旦形成趋势,若没有特别的、足以令其扭转的因素出现,价格都会顽强和固执地按趋势的发展方向运行。价格变化既然出现趋势,说明市场中买卖双方投入市场的资金量已经明显发生倾斜,这种倾斜实际体现了市场的主流意愿和信心,而市场意愿和信心通常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应该就是趋势形成之后“转势难”的主要市场原因。另外,在趋势发展的过程中,普通投资者顺势而为,推波助澜的跟风操作也是造成转势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转势”确实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或者可以这样说,趋势要是容易逆转,它就不是趋势了。
强调转势难是为了改变交易者的交易意识。在双向操作皆可获利的商品期货、指数期货或外汇货币等市场,经常会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是见势不敢跟,生怕跟进去之后行情反转而被套,结果常常“目送行情空悲叹”。这里面少数是因为“恐输症”,多数则是因为对趋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认识不深。另一种是喜欢主动去“摸顶捞底” 的人,本质上,这两种人都是属于对趋势不容易逆转的道理体会不深之人。在有经验的市场老手眼中,“摸顶捞底”是一种危险操作,一般都不敢亦不愿为之。因为过去他们吃过亏,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不会随便相信转势,宁愿入市价位差一些也要顺着趋势运行的方向来做交易。
若进行外汇或期货日内交易,一日之中,顶和底只有一个,当你认为某个价格是顶或底时,可能不一会它又被新的顶或底代替了,若遇到单边市时,趋势会一直延续到当天收市呢。我们说,摸顶捞底即使偶然成功也未必值得恭喜,恐怕还会应了人们形容赌徒的那句话:“输钱皆因赢钱起”。还有一种期待转势的人,他们在交易中做错了方向,又不舍得通过止损认错离场,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祈求和等待价格反转,可是,转势有那么容易吗?这种咬牙不认输的做法虽然有时确实减少损失甚至扭亏为盈,但往往一次失败就带来灭顶之灾。
认识转势难的原理,可以帮助你克服操作中的侥幸心理和“重价不重势”的毛病,从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当然,转势难不等于说趋势可以无止境发展,趋势的稳定性毕竟是相对的,试图捕捉行情的头部或底部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我们的建议是,如果真要逆势“做反手”,最好是在市场已经出现明显转势信号的时候才考虑动手,而且一定要预先设下止损单。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