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大彬紫砂壶!关于认识时大彬紫砂壶的几个误区,科普贴

 新用户99079681 2021-02-26

  在紫砂壶历史上,名人名匠众多,“时大彬”其中之一,他的出现给紫砂文化画上浓厚的一笔,起到重要性的意义,在紫砂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国内现存于公家的,有以下四件时大彬作品:1.“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明墓系万历四十四年的。“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2.“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3.“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4.“僧帽壶”。“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壶”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精雅独到。底款“生莲居大彬”五字。该壶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目前存世仅有30多件,而收藏于公立博物馆院的仅仅只有3件。扬州市双博馆的这件六方紫砂壶与宜兴陶都博物馆的提梁紫砂壶及北京故官博物院的紫砂胎色漆壶均为国宝。

  时大彬制壶极其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扔掉,有“十不得一”一说,如果都不满意,就一只不留。他制壶的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最 大的绝活是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

  时大彬,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宜兴人。生卒不详。号少山、时朋子。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和铭刻等,都有深入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掺杂砂缸土制作,有“沙粗质古股理匀”的赞语。所制砂壶,具有朴雅坚致的特色。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其后改作小壶。作品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为前后名家所不能及。所制茗壶,初期请书家落墨,然后自己用竹刀刻出运刀成书。

  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紫泥载道——紫砂壶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总共202件精品上拍,其中吴大澄、吴湖帆祖孙递藏的明朝人时大彬制菱瓣圆壶、扁圆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1350万元起拍,19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185万元成 交。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