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超越弊端中体现“正天下”的智慧

 商坛论衡 2021-02-27

第十八章 在涵养企业生态中“正天下”

——《胜市正言》沪续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以正企不是孤芳自赏,也不会独善其身。一位企业家对以正企信念的坚守,对于同行而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其理想境界应当如孟子所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尽管企业家“正天下”依然属于“在商言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家假如没有天下情怀,也很难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一节:在超越弊端中体现“正天下”的智慧   

与一般的创业者容易抱怨环境不如意不同,优秀企业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对社会施加积极的影响,即发挥“正天下”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的“商战”思想就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在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上百年历史中,实业强国注定命运多舛;然而,近代商业前驱心系天下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足以使我们从中汲取“正天下”的智慧。

         超越过去的弊端

马云认为21世纪的企业不是靠抓机会,而是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这无疑是富有远见而又自信的表现。应当看到,现实并不完美;然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抱怨环境的创业者往往认为,自己主观上也想在经营活动中“取之以道”,但迫于权钱交易等潜规则的存在,不得不去“适应”。可是不要忘了,总有人在“替天行道”,艰难前行。在举行于湖北天门的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夏季峰会暨“互联网+”重塑实业精神年会上,三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艾欣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企业家永远在讲故事和内容,传统企业家永远是讲市场不好,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这个心态需要调整。他的话或许有些绝对,但不乏警示意义。

调整心态,不仅是在问题面前保持淡定和从容,“讲故事和内容”最终还是为了超越弊端,是在“正天下”。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天下”是一个特称概念,指的是特定领域的“天下”;超越弊端绝不是单方面为自己做大做强式的攻城略地,而是“得道”者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里的“正”指的是的一种商业逻辑: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的支持下,针对社会公平、公正出现的某种规则中的弊端,通过商业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模式、新规则。

就企业内部而言,需要超越的弊端也包括在社会风气影响下带有共性的管理弊端。受法国的雷诺委派,卡洛斯·戈恩出任日产董事长的时候,日产已连续七年亏损,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濒临破产。戈恩上任后一头扎进了公司的各个角落,亲自到生产车间、职工食堂及经销商那里听取情况汇报,并亲手试开了几十辆日产汽车。在日本的商业传统面前,他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超越了习惯于"和风细雨"式改革的弊端,将一切成见归零。针对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的问题,采用了“外科手术”式的大胆改革,瘦身、裁员,包括砍掉引以为自豪的航天部门。尽管戈恩因此而被称为日本传统主义者的公敌,但日产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由一个挣扎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健全的企业”。

如果说戈恩的成功与其外国身份的超脱有关,那么转型的倒逼则难以回避。当问题集中到不能不予以解决,即将被“颠覆”的时候,企业转型在所难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移动互联网营销、移动端广告超越PC端只是时间的问题。这种转型成本往往很大,也很痛苦,但不手术必然死亡,不能指望继续享有过去弊端的“红利”。然而并非所有的转型都是超越,因为具有超越性质的转型并非单纯地转产甚至转行,而是既要突破自己的成长瓶颈,又要使得某种特定的弊端得到釜底抽薪式的诊治。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尽管比较成功,却没有超越,被别人得了这块“天下”。

超越过去的弊端与其说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不如说其更相信历史拨乱反正的主旋律。当然,在弊端乱云飞渡面前的超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只是一个开始;对弊端的超越还需要实力支撑,需要用进步的事实证明。因此在调整心态之后,重要的是开始实力布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