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时期马远二十五幅精品绘画赏析

 听月工作室 2021-02-27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鹤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这里介绍四大画家之一马远绘画赏析,他的主要作品有《秋江渔隐图》《梅石溪凫图北京》《寒江独钓图》《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华灯待宴图》《白蔷薇花图》《对月图》《晓雪山行图》《山径春行》《梅石溪凫图台北》《春雨富士图卷》《溪山无尽图》《雪滩双鹭图》《梅花书屋》《举杯玩月图》《松寿图》《洞山渡水图》《王羲之玩鹅图》《寒岩积雪图》《孔丘像》《高士观瀑图页》《松荫玩月图》《邀月就梅图》等。

  

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绘画大师。

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南宋时期马远《秋江渔隐图》作品赏析

  南宋时期马远《秋江渔隐图》一副绢本墨笔画,纵:37厘米,横:29厘米,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秋江渔隐图》是马远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图为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他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

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波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瑟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画中,这幅《秋江渔隐图》的构思常被后世所称道。

南宋时期马远《梅石溪凫图》赏析

  《梅石溪凫图》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28.6厘米。是南宋画家马远所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是一件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小品,即所谓“江南小景”的典型样式。画面摄取溪塘一角,红白山桃,斜出崖上;溪水清澈,涟漪晃荡;老小群凫,飞集游泳;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图中的山石以浓墨大斧劈勾皴点染,坡石则以淡墨勾染,野桃根干虬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面,似与群凫含笑呼应,显然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色彩。

南宋时期马远《寒江独钓图》赏析

  《寒江独钓图》绢本,水墨淡彩规格纵26.7厘米,横50.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

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

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从形象上看)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而船尾微微上翘。

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

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南宋时期马远《踏歌图》赏析

  马远《踏歌图》轴,绢本设色,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雄踞于左角,几老农正在垅上踏歌而行,远处更是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整个气氛显得欢快清旷。此图在画法上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干净而利落的,带有明显的院体画气息。

此图取材于南宋都城临安附近的农村,是一幅表现“全景”的作品,虽然以人物活动为主题,,描绘四个老农在群峰林立、幽深邃远处“踏歌而行”的场景,实则称为一幅山水画也不为过。此图在右下角描绘了四个农夫,载歌载舞地走在垅上,四人姿态神情各不相同,脚步轻盈而的富有节奏感。走在前面的那位白胡子老人拄着手杖,边走边舞,转过身去招呼正要过桥者,或开个玩笑,或说几句戏谑的话;刚上桥头的这位老人不知是身体状况欠佳,还是喝酒太多,以致还需旁边的老人对他进行搀扶。落在最后的那位老人肩挑着酒葫芦,迷迷糊糊地挎着脚步。画面左下角处,还有一妇女和孩童回首张望,脸上带着欢欣的表情。马远巧妙地将这诗意的自然之景与人物风俗活动结合起来,静动结合,相辅相成,整幅画面既安静闲适,又不乏愉悦轻松之感。此图所有的艺术形象也并非全都为真实之景,其中也掺杂了作者所蕴之诗意。翠竹红梅姿态婀娜,路旁的老柳树也都抽出了新芽,在乍暖还寒的风中摇曳,观看者也似乎能置身于画中,耳边回荡着农夫们欢乐的歌声。

南宋时期马远《水图》赏析

  

马远《水图》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1段20.7厘米,第2-12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规格:横45454厘米纵1168厘米是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水图》由十二册页成卷,尽水态之妙。十二页图中,除了第一段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幅作品专门画水,除了一两幅有极少岩岸山日外,没有任何其它的景色,它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和情趣。笔法变化多端,手法因景因情而异,表现得尽善尽美,尽得画水之理。 [2]

此卷《水图》为中国山水画中“水”形象的创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是中国山水画“水”形象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水”形象的历史长河中处于中心地位。

南宋时期马远《西园雅集图》赏析

  《西园雅集图》南宋 马远 绢本 淡设色横19厘米×429.5厘米。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传本。传为马远临李公麟作品,但无论是否真是马远所作,都是一幅好画,这就足够了。因为艺术之佳并不在于真假,而在于好坏,如此而已。

马远的这幅作品,并非临摹,乃是再创作,即使有参考李公麟的作品,但精神面貌和绘画技法已经与传说中的李公麟的白描技法相差太远,不可混为一谈。这如同清朝“四王”的很多作品,都写着仿某某,其实很多地方都已经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几乎相当于再创作。

马远很好地诠释了米先生描述的西园景色,松翠如云,风竹相吞,溪水潺潺,山石森森,草木繁盛,氛围可亲,众人围在大画桌之前,观看画者作画,或赞许,或品鉴,或顾左右而言他,尤其有小儿不觉此机会千载难逢,竟然要求嬉戏玩耍,完全不顾大人们之沉浸在雅集的快乐当中。

南宋时期马远《华灯待宴图》赏析

  《华灯侍宴图》立轴,宋代,马远,绢本淡设色,纵125.6厘米,横4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俯视的角度写华灯初上时分豪门达官酒宴的情景,但作者的兴趣并不是放在细写堂内宴席与众宾客的活动上, 他的独特构思在于成功表现外部环境上,描写烘托出室内的豪华与欢乐气氛。图中表现松树很具特色,用笔瘦硬如屈铁,枝条长而斜向出,所以有“拖枝马远”之称。画山从不作全景式图,常取一角或一峰给予突出的描写。 这是马远在继承前人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他对山水画形式美感探索的可喜成就。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也作南宋宁宗杨皇后所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和,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谨,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南宋时期马远《白蔷薇花图》赏析

  《白蔷薇花图》页,南宋,马远绘,绢本,设色,纵26.2cm,横25.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蔷薇花开硕大,枝叶繁茂,显得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南宋时期马远《对月图》赏析

  马远对月图,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49.7厘米,横78.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特点是笔线粗重而带颤动,树石皴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树干瘦硬如屈铁,树枝斜拖而长,水作勾勒回纹,构图布局尤喜半边一角之景,遂有“马一角”绰号。用特重烘染的手法来制造出月夜朦胧的景色,给人一种境界高简、意象幽邃的趣味,发人深思。此图充分发挥了他的特点,是南宋象征主义作品的代表。

南宋时期马远《晓雪山行图》赏析

  宋 马远 晓雪山行图绢本,淡设色,纵31.2厘米,横4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位猎主,带着野山鸡和两驴子满载而归的情景。画面用大斧劈侧锋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画树简括,枝条劲健。作者以局部取景,来表现出当时人们生活。

南宋时期马远《山径春行图》赏析

  宋 马远 山径春行绢本,淡设色,纵27.3厘米,横7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高士携一抱琴童子行山径中,山径的石头用大笔按石的面侧刷扫,左上角露出重叠的山峰,笔筒意繁,树干画法如石,一鸟飞于空,一鸟蹲于枝,柳枝在空中翩翩起舞,形容大自然美好的景观。

南宋时期马远《梅石溪凫图》赏析

  《梅石溪凫图》页,绢本,设色画,纵26.7cm,横28.6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款署“马远”。钤藏印:“ 潞王宝”、“茅林心赏”、“阿蒙”、“于腾私印”。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马远的山水画变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歇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的说法。

南宋马远《春雨富士图卷》赏析

  南宋 马远《春雨富士图卷》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25厘米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时期马远《溪山无尽图》赏析

  

马远的《溪山无尽图》卷,纸本设色,(33.8×46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溪山无尽图》卷,构图布景与《溪山秋爽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卷绘于宋笺纸上,山石为马远典型的斧劈皴,乔松远树,皆用拖枝法,柳林含风,千笔万笔,笔笔不乱。画幅中间,数株红树,点缀溪山丛莽间,有画龙点睛之妙。而纸寿千年,其完好程度与绢本不可同日而语。此卷创作年代当稍晚于绢本,水法两卷亦有不同,此卷水的画法更接近马远水图。

南宋时期马远《雪滩双鹭图》赏析

  马远 雪滩双鹭图 绢本浅设色 60x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雪滩双鹭图》画的是冬日山野小景。梅枝斜出崖上,梅取折枝,是典型的马远风貌。画中近景的山石以浓墨大斧劈勾皴点染,远的山、水以淡墨勾染,约略朦胧间自然拉开了空间远近的透视关系。桃树枝干虬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面, 水边的几只鹭,实际上是作为点缀物。画面境界幽远开阔。

南宋时期马远《梅花书屋》赏析

  

《梅花书屋》 南宋 马远(款) 立轴 设色绢本 尺寸:167×75cm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景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南宋时期马远《举杯玩月图》赏析

  马远《举杯玩月图》立轴,绢本水墨,纵205.6厘米,横10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

南宋时期马远《松寿图》赏析

  马远 松寿图,绢本,纵122厘米,横5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

本图设色绘山崖一角,苍松斜伸。一文人闲坐石台之上,仰目远眺,旁侧一童子持杖侍立。临溪疏竹丛生,远山寥寥而成。山石用斧劈皴,松树用笔奇崛。右下角行书“马远”单款,画幅上端有宋宁宗赵扩行书七言诗,落款“赐王都提举为寿”。

南宋时期马远《洞山渡水图》赏析

  马远 洞山渡水图横33厘米纵76.3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

马远为南宋中期代表性的画院画家,长于山水人物画。本图描绘的是曹洞宗祖师洞山良价在云游途中,涉水之时见到自己水中之影而恍然大悟的一刹那,是为数不多的马远的真迹之一。图上有南宋皇帝宋理宗的皇后杨妹子之题字。本与天龙寺所藏的云门大师图、清凉法眼禅师图同为描绘禅宗五祖的画作之一。

洞山良价大师,唐代越州会稽人。幼时依止五泄山灵默禅师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遍参南泉普愿、沩山灵佑等名宿大德,最后归心云岩昙晟,并见道开悟;经多方游历,终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场,倡「五位君臣」之说,其弟子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为日后的佛门龙象。而亲承法脉的本寂,因住曹山,与洞山良价合称为曹洞宗,和沩仰宗及临济宗成为当时法门最隆盛的宗派。 咸通十年示寂,敕谥「悟本禅师」,着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

南宋时期马远《王羲之玩鹅图》赏析

  

南宋时期马远《王羲之玩鹅图》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15.9厘米,横52.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性爱鹅,观鹅舞颈而妙悟书法之道,曾以写经与山阴道士换鹅。

南宋时期马远《寒岩积雪图》赏析

  南宋时期马远《寒岩积雪图》他的画被当时评为:边角之景。明 钟礼 寒岩积雪图 旧传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钟礼《寒岩积雪图》,轴,绢本浅设色,纵:156.7厘米,横:82.4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画风判断,此画可能出自明代宫廷画家钟礼之手,虽然左下角有马远的款记,但疑为后人为了提高画作价值所添加的伪款。在海外还有一组春、冬山水作品留存,或许可推测本幅也是某套四季山水的其中一张。这类结合季节时令与高士图像于同套画作的方式,在明代中期的浙派与宫廷十分盛行,成为文人或贵族阶层雅好的艺术形式。

南宋时期马远《孔丘像》赏析

  宋代 马远《孔子像》纵27,7厘米,横2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衣纹笔法用笔为钉头鼠尾法,线长而劲力,全图用秃笔写衣纹,简练概括,线条劲拔设色浅淡。

南宋时期马远《高士观瀑图页》赏析

  《高士观瀑图》,南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5.1厘米,横26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马远以简练的笔法和精致的诗画意境表现了山间景色,笔法劲爽,意境深邃。作品构图精巧,位置经营独到而臻极致。树木、人物集中绘于画幅左侧,以淡墨皴染的山径瀑布渐次虚淡,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

南宋时期马远《松荫玩月图》赏析

  南宋 马远(传)《松荫玩月图》册页,绢本设色,25.4×25.4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崖石间老松和杂树相助相长,粗干细枝,树法细劲而多折;用斧劈皴表现山石质感,符合于马远的“马一角”。画面表现出高士清雅脱俗,而又孤高寂寞之情调。此图与马远的画风基本一致,当是马远同一时期作品,或为马远所作。

南宋时期马远《邀月就梅图》赏析

  马远《邀月就梅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马远喜欢画有关月亮的画,这里就有《对月图》、《玩月图》,还有这幅《邀月就梅图》。他善于画平视和远视的构图,多取特写镜头式的近景。其远景简略轻淡,近景凝重精整,从而使主题更为突出和集中。

马远的山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倒气势。对于树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势,是马远个人的创造。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一书中评论马远画山的风格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