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慢性白血病的血常规“长”什么样子?

 科普血液病 2021-02-28

白血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来进行诊断。由于初诊患者的血液学表现不一,在明确疾病过程中如果无法对血液学进行很好的诊断指引,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病情走向。对此,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急性/慢性白血病的血常规“长”什么样子?

图片

白血病患者在血常规上的体现多表现在白细胞上,其他可伴随其他主要血系的异常,比如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上升占63.64%,白细胞计数下降占29.09%,白细胞计数正常占7.27%。血红蛋白上升占1.82%,血红蛋白下降占90.91%,血红蛋白正常占7.72%。血小板上升占1.82%,血小板下降占96.36%,血小板正常占1.82%;

慢性白血病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上升占88.89%,白细胞计数下降占6.67%,白细胞计数正常占4.44%。无血红蛋白上升,血红蛋白下降占91.11%,血红蛋白正常占8.89%。血小板上升占57.78%,血小板下降占22.22%,血小板正常占20.00%。

图片

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能够导致患者血细胞数及成分发生变化,造成血常规检测异常。据上文表示,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多样化,患者的血细胞数呈多样变化。患者的血细胞数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应综合指标进行诊断。

强调——临床应以镜检血涂片检查作为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检查的金标准,在检查中遇到白细胞数正常或者下降、无警示信息出现的血标本,应想到患者可能患有白血病,要及时对散点图和血涂片进行观察,从而减少对白血病初诊患者的漏诊和误诊,提高检查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