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中之--- 龙头南庙

 木香草堂 2021-02-28
【紊乱不堪的积木】
--- 龙头南庙 ---
   最早看到龙头南庙纯属偶然,2009年8月和弟弟一起去张壁古堡。当时第一次到介休的这个方向来,一点方位感和地名感都没有。所以当我从行驶的汽车中远远扫过这个庙的时候,只是一种普通的感觉。在晋中行走,偶尔碰见一座庙太司空见惯了。不过事后也有了这个印象:去张壁古堡的路旁有个庙,但很快也就忘了这事。直到两年后的2011年6月,我独自一个人又去张壁古堡途径这段路时,又远远看到了这个庙,所以就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印象,因此在返回来时,我就在这里叫停了公交车走进这个庙里。又过了三年的2014年8月,我第二次来到这个庙里时,刚刚修缮完毕,看到了她的新面孔。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正面全景】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修复前的正殿】
    由于这个庙距离村庄较远,第一次参访后出来,我只能留个心,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看看她属于哪个村庄,很快就有距离该庙最近的“龙头村”村牌进入视线。但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我却没法咨询老乡庙的名字。而当时,在我能见到的任何纸质资料和网上信息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个庙,即使今天能见到的任何资料上,也没有出现过有关这个庙的相关信息。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甚至都不知道庙是不是属于龙头村。因为距离龙头村最近,又在村南,按惯例就叫龙头南庙。据庙内的壁画内容推测,龙头南庙可能是座龙王庙,至少是道教或民俗庙宇。
   龙头南庙,位于介休市龙凤镇龙头村正南约500米处的田野中,现存庙院座北向南为二进院落,30米见方;庙院内残存正殿一座,东、北、西三面均有窑洞式厢房围绕;正殿前面(南面)原有紧密相连的献殿,已剩遗址;可能庙前还有戏台,或许还是山门倒座戏台,但已经改为新式戏台了。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龙头南庙·元·正殿前檐侧视】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正殿前檐铺作】
    龙头南庙正殿,三开间,四椽进深。从上面的两幅图中可以看出,这座正殿外观的第一特征就是,檐柱侧脚和角柱生起极其明显,甚至有些许夸张。从晋中本地域性风格来判断,该殿即已具有强烈的早期特征。
    前檐下的柱头补间各置四铺作枓栱一朵,形式相同;单跳卷头刻作琴面假枊;明间补间出斜栱;栌枓内先出实拍栱,华栱上装异型栱;令栱抹斜,耍头为把头绞项造的如意头;衬方头外露为蚂蚱头,这是晋中区域内元代及以后的典型特征之一,多出现在平遥以南的晋中地域内,比如平遥利应侯庙及普明寺。
    阑额和普柏枋在角柱头伸出自然,未加砍斫,普柏枋稍显厚实。后檐铺作简洁,栌枓内伸出蚂蚱耍头及衬方头,但泥道栱上使用替木,也是这一带元明时期的特征。
    很有趣的是,前檐角柱和明柱柱头不同,角柱柱头砍斫为六边形,而明柱柱头只原木卷杀。这个奇特的形制并非绝无仅有,平遥利应侯庙的四根前檐柱也不同--- 角柱头砍斫为圆角方形。如果这两者的檐柱都是后期更换所为,这也太巧合了。事实上,包括铺作形制在内,龙头南庙与平遥利应侯庙的前檐非常相似,只不过利应侯庙不出枊。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前檐明间补间】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后檐角柱】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正殿内景】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梁架正面】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左、右两栿侧观】
    更好玩的是,正殿内的梁架,简直“一塌糊涂”:除脊槫下的捧节令栱显得规矩齐整些以外,构架中的其他构件多是大大咧咧,歪歪扭扭,十分滑稽。但我们常常“为古人讳”,把这种“不讲究”叫做粗犷豪放,并且还基本认为,这就是元代风格。
    最不可思议的是,两条大梁弯曲别扭、罗锅驼背也就算了,居然还长短不同:右侧的大梁是四椽栿(通搭前后檐),而左侧是三椽栿(接前剳牵用三柱)。结果就是导致殿内只有一根前槽内柱,为了对称,只好在那条倒霉的四椽栿下设一根临时立柱。
    平梁也弯曲不直,两头砍成了竖向矩形,梁身还是原木,这个也算平常。但平梁结点下的铺作很好玩,就在大枓下随便支几块木头,根本不用什么驼峰或者柁墩,这些木头连基本外形都没有,不知道是什么形状。
    左侧大梁短了一截,只好接剳牵,那你就弄根整的吧。大概是实在没木头了,随手在梁头上下各装了一根“镐把”。下面的剳牵按照常规,应该刻作压跳撑在大梁下,以便分担梁头和柱身之间的剪力,他没有。而是另外设了一根压跳,同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大概就随便塞了根木头,为了好插入,砍成了楔子一样。
    另外,它的明间顺脊串下,也有两条从左右梁栿上挑起来的“斜撑”,和我上一篇博文中说的榆次文殊寺的形制基本一样,只是这里的斜撑上装了一条长长的替木。
    就这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信手胡乱搭起来的,还是彻上露明造的房子,不知道神仙看着别扭不。反正除了住帐篷的蒙古鞑子看不出来,恐怕连小孩都交代不了:就这么滴吧,反正那些家伙也不懂。可能木匠就这意思。“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其实,上述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它不像上海楼盘,还没建完就倒了,这一大堆“凌乱的积木”已经至少在这里站了六、七百年!不好看不要紧,耐用也行。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脊槫下构造】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平梁下构造】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龙头南庙·元·前槽内柱】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龙头南庙·元·壁画(清)】
    龙头南庙宽绰的正殿里,有清代或者更晚时候添加的神龛和间墙,把整座大殿内部分割成了三间,但神龛早已毁损,就剩下了大框架。
    不过墙上的清代壁画还在,而且色泽艳丽,画面清新,颇有些艺术价值,但是被泼甩上了斑斑白灰。正墙上可能没有壁画,而左右两侧山墙上的壁画,从画风上看,明显要早于间墙上的壁画。可见正殿内部是后来改造过的,可能也是清代。
    除大幅漂亮的壁画以外,庙院内还残留着一些石刻,神坛残件、造像底座、赑屃碑座和半截石碑,石碑上只剩有铭“规范千载”,没有其他文字内容,可能和这庙没什么关系,或许是什么“村规民约”之类的记事碑。从这些石刻残件的风格上看,大约都是清代遗物。
    值得一提的是献殿的石刻柱础,四对柱础还保留在原位上,两边上的角柱础是宝装莲花,虽然形制古朴,但雕凿粗糙,可能时代不早;而中间的两对明柱柱础是细致磨光的素覆盆,堪比晋东南的那些宋代素覆盆,看样子要早得多。
    两边和中间的这四对柱础是两两一致。同一座建筑物的柱础不同,从现存实例来说是很多,不算什么。
    不过,从中间四个精致的素覆盆的位置来看,让人一下就会想起来“献亭”。在地里上晋中区域内,这种四柱亭子的元代实例好几个,比如太原窦大夫祠、灵石晋祠、灵石后土庙等等,就都在附近。据此是否能猜测,这个献殿也是后来改的,当初可能只是个“献亭”。再联系这柱础的早期风格,也算龙头南庙是个早期木结构的一点旁证。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献殿遗址及柱础】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石刻残件】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现代戏台】
“发现晋中”之--- <wbr>龙头南庙【龙头南庙·元·修缮后的正殿】
【龙头南庙·元·外景】
    龙头南庙的山门已毁,其形制已不可知。大约在原山门的位置上,建起了一座新式的戏台,从戏台的破损来看,显然也很长时间没有演出了,从新戏台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看出,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保留下来的话,也可以体现一定的价值。
    如果按照现存的遗址轮廓,把龙头南庙复原的话,可能其布局有点特殊--- 方形的院子,四面围着窑洞式厢房,院子的中间建着一座正殿,整个院落呈“回”字形?当然也可能是“冋”字形。总之,龙头南庙是个个性鲜明的独特房子,从种种明显的同地域特征判断,它是个元代木结构。介休境内现存的早期木结构房子不多,龙头南庙和它的附属物均值得珍惜。现在已经修葺完备,我们盼望着能在不久之后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看见它的名字。“正常”来说,这是毫无疑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