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才女叶小鸾

 苏迷 2021-02-28
《姑苏晚报》2021年02月22日 B07版

  何笛

  一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一字瑶期,出身于曾经海内咸传、满门风雅的叶氏午梦堂,是叶绍袁与沈宜修夫妇的三女。

  叶小鸾出生时,母亲奶水不足,才六个月就被送往舅舅家代为照料。舅母张倩倩也是一名才女,其诗作清丽脱俗。张倩倩把叶小鸾当作亲生孩子一般看待,还教小鸾读书识字、课读诗文。小鸾寄养的第二年春天,张倩倩对沈宜修说: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昭)蔡(文姬),姿容也非寻常人可比。四岁时就能背诵《离骚》及万首唐人绝句,终卷不遗一字,还能略知其含义。舅母教其识字,过了几天考她时,故意写了错别字来让她识,小鸾也能辨别出来。

  由于生活贫困,为求生计,丈夫沈自征决计仗剑北游,留下张倩倩独守空房,使敏感的女诗人空怀愁绪,终于忧郁成病,不治而亡,年仅34岁。

  张倩倩亡故时,叶小鸾已回到父母家中,听到张倩倩的死讯,叶小鸾哭得死去活来,悲痛之极,写下《己巳春哭沈六舅母墓所》一诗:“十载恩难报,重泉哭不闻。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

  1625年,父亲叶绍袁考中进士。十一月,叶小鸾正式离开舅家,回到了离别十年之久的父母身边。

  回家那天,为了纪念在舅家生活的那一段日子,不忘舅父舅母养育的恩德,叶小鸾亲手在疏香阁前的院子中种下了一株蜡梅。这株蜡梅,历四百年风侵雨袭,依然老树虬枝,在寒风中吐蕊开放,成为午梦堂仅存的遗物,现仍在午梦堂遗址处。

  品性高洁的梅花,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叶家人对梅花喜爱尤甚,沈宜修有百首梅花绝句传世,其子女也都有许多吟咏梅花的诗作。叶小鸾对梅花特别钟爱,其闺房也因此名疏香阁,阁前种有多株梅花。叶小鸾有十首梅花诗,意韵深远,今举其二。

  其一:堪笑西园桃李花,强将脂粉媚春华。疏香独对枝梢月,深院朦胧瘦影斜。此诗以桃李同梅花相比照,一褒一贬,刻画了梅花不慕繁华的情致,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其二:傲骨欺霜映碧绮,数竿修竹伴清幽。年年燕子无消息,春信谁将寄陇头。这就不仅仅是在咏梅了,同时也是在怀念远在塞外杳无音信的舅舅沈自征。

  深得舅母张倩倩才情真传的叶小鸾,少小即已才情初露。一日傍晚在堂前坐看月色,清冷的月光照着院中的疏枝密叶,风竹萧萧,景色如画,母亲沈宜修触动心思,随口吟出“桂寒清露湿”,尚未想到下句,一旁的小鸾即接口道:“枫冷乱红凋”,沈宜修大喜过望,对小鸾如此敏捷的才思,赞为有柳絮因风之思,但又觉得有凄凉之调。

  十二岁那年,叶绍袁任职南京武学教授,叶小鸾随同父母一起来到古都南京。

  南京气势雄伟,历代诗人笔下的南京城,那些已然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都使小鸾怦然心动。

  在南京的这段日子,览长干桃叶、阅黄沙白草之际,小鸾作了不少诗。少年能作诗已属难得,少女作诗更加少见,在叶绍袁处见到小鸾诗歌的文人士大夫都啧啧称奇,纷纷把诗作录下来带回去,可惜,这些在南京学写的诗作,后来无一存留,沈宜修作了这样的推测:“想是小时语未工,儿自弃去邪。”试举十二岁时作的《春日晓妆》:“揽镜晓风清,双娥岂画成。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早上起来正在梳妆的少女,听到屋外黄莺的鸣叫,连梳妆都没有心思了,活泼泼地写出了少女的心态,清新的少女形象如画。叶绍袁赞道:“初学遂有此等句,真是夙慧,岂在垂拱四杰之下。”

  小鸾的舅舅沈自征后来回忆,北游时,小鸾曾有词及诗寄给他,凡见到其诗词的无不称赞,争相抄录,还有人用小鸾的诗教导家中的女孩。

  十三岁时,小鸾曾随母亲和祖母到杭州,过西湖,当时夕阳在山,暝烟笼树,小鸾感而赋《游西湖》五绝一首:“堤边飞絮起,一望暮山青。画楫笙歌去,悠然水色冷。”人们到杭州、到西湖,总要感叹西湖的繁华,小鸾却不羡西湖的浓抹,只爱西湖的淡妆。她欣赏的是堤边的飞絮,注意到的是冷冷的水色,令父亲叶绍袁惊奇不已:“十三岁女子,不喜繁华,而喜笙歌去后之水色,清冷凄凉之况,超凡出尘之骨,已兆此矣。”

  二

  叶小鸾的文学才情,固是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也与其家庭有着密切关系。家庭中洋溢的自由平等气氛和翰墨馨香,兄弟姐妹之间,甚至与父母之间也常常诗文酬唱,每有佳句妙词,总能得到赞赏。

  自古以来,对于女性的美丽,诗人们用诗来描述的并不多见,偶尔有些,也只描写了局部,或神态、或服装,难以给人形象的直观。

  叶小鸾在读书时,读到古人刘孝绰有艳体联珠的诗,描述人身体的不同组成,心气极高的小鸾遂仿效其体裁,戏作艳体联珠诗八首,分别吟咏妇女的发、眉、目、唇、手、腰、足及全身。诗写成后,请母亲指教,母亲阅后大喜,也欣然提笔按小鸾所写的各部分作成一组联珠诗稿,自以为不及女儿写得好,在《拟联珠》的小序中说:“然女实仙才,余拙不及也。”连父亲叶绍袁在读过母女二人的作品后,也情不自禁作了和诗,以为“无琼章之清丽与内子之流雅,手簏腕硬不足传也”。八首联珠诗,写作手法灵活,或用五言,或用长短句,描摹了女性的美丽,形象生动,读之,如见其人,如见其形。如一首题为《目》的诗:盖闻含娇起艳,乍微略而遗光。流视扬清,若将澜而拒滴。故李称绝世,一顾倾城。扬若回波,六宫无色。是以泳曼睩于楚臣,赋美眄于卫国。

  晚明文苑,小品文写作渐成风气,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小品文作品,其中,叶小鸾的《分湖石记》堪为女性作者的代表作。

  《分湖石记》作于1632年,是年夏天,江南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连野阔的分湖(今汾湖)也因此一眼望得见底,有人在分湖中看见水底有层层叠叠数不清的太湖石,这个消息很快传至四乡八邻,引得许许多多人前去分湖看石。叶小鸾与她的父亲、兄弟等也去看,听一些住在湖边的人说,老一辈的人就传说许久以前,有某某人家早先在石头的位置筑园、置假山,究竟是多久以前的事已搞不清楚了。

  叶绍袁花钱雇人把这些太湖石打捞上来,用船载回家中,并用这些太湖石在院子里叠石垒山,装点家园。至今,在午梦堂遗址中叶小鸾手植蜡梅旁的太湖石,就是那时从分湖中打捞上来的。

  石头装回家后,叶小鸾和她的兄弟们在观赏这些形态各异、有着神秘传说的太湖石时,种种奇思妙想涌上心头,使他们纷纷拿起笔来,以此为题,作成《分湖石记》,文章作成后,叶绍袁喜不自禁,认为都有《滕王阁序》的雅致。

  叶小鸾以石之沉没与显露二端提挈全篇,展开想象的翅膀,翻出许多波澜,奇想丽句,层出不穷。开篇写道:“当夫流波冲击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细荇带,朵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间也,其殆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

  接着描写石出水面,罗植于庭的幸遇:“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迭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灿,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颠,飞花点缀于其碧。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昭遐景而生清风。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

  最后总揽前文,“则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之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不固亦有时也哉!”

  此文一虚一实,一抑一扬,一废一兴,一悲一喜,构思巧妙,情景相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父亲叶绍袁评道:“何必韩、柳大家,初学古文辞,辄能为此,真是千秋灵慧。若使天假之年,当在班、蔡以上。”叶小鸾的文章极少,仅存三篇,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在这个欢乐平等的家庭里,小鸾的大部分时间多花在读书与吟咏中,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母亲夸奖她说:“你不是我的女儿,是我的小友。”乖巧的小鸾也颇能懂父母的心思,常常想着法子来化解父母心中的忧愁。

  1630年,尚在京为官的叶绍袁,萌生辞官归隐之意,在寄回分湖老家的诗中,表达了这种意思。小鸾也同母亲及姐姐一起写诗劝慰父亲,诗作如下:“别离岁久各咨嗟,萧瑟西风道里赊。乡信几传遥涕泪,归期屡约黯年华。羌夷笛里寒梅落,阊阖宫前御柳斜。胡马于今应出塞,暂思宽慰莫思家。”这首诗对愁绪满怀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安慰啊,以至小鸾夭折后,叶绍袁翻捡出此诗,在诗后注道:“尚欲宽慰父怀,其如一死使父肝肠寸寸碎也,诗墨犹在,新人往哉,伤哉痛哉。”

  1632年,小鸾行将出嫁,叶绍袁为了将婚礼办得气派一点,给女儿能多添置一些嫁妆,四处向人借钱。小鸾看在眼里,心中非常不安,劝父亲说:“古时贤女出嫁,鹿车布裳也不觉得寒碜。父本贫士,何必讲究排场?”

  叶家三姐妹(纨纨、小纨与小鸾)年岁相仿,姐妹情深。

  年纪最小的小鸾在生活上得到两个姐姐的关心和照顾,在读书和文学创作中又有姐姐们的帮助和扶持,这种天伦之乐在两个姐姐出嫁之后,在她的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种情感在小鸾的诗作中多有反映。

  在小鸾的诗作中,有单独写给大姐与二姐的,也有总忆两位姐姐的,这里试举三首。

  《昭齐姐约归阻风不至》:“寒炉拔尽烬微红,漠漠江云敞碧空。离别遂如千里月,归期偏怅一帆风。愁边花发三春日,梦里年惊两鬓中。雨雪满窗消未得,定应握手几时同。”大姐昭齐约好回娘家,却因大风阻挡(那时多乘船)不能归,虽相去不远却觉如千里之遥,但却相信相聚一定能实现,诗作满含愁味但仍很乐观。

  《秋夜不寐忆蕙绸姐》:“夜色正萧萧,轻风响竹梢。槛桐催叶落,岸柳泣丝飘。砌冷虫喧息,灯残火尽消。弹棋曾叙别,风雨又连宵。”因睡不着而想念二姐蕙绸,想到的是相聚时的欢乐,如下棋等,可如今除了思念也别无他法。

  《秋暮独坐忆两姐》:“萧条暝色起寒烟,独听哀鸿倍怆然。木叶尽从风里落,云山都向雨中连。自怜华发盈双鬓,无奈浮生促百年。何日与君寻大道,草堂相对共谈玄。”此诗是小鸾病中所作,可能对自己的病情有所感,诗作对姐妹相聚时的欢乐无限流连,感慨生命短暂,不能常相聚首,读之令人唏嘘。

  三

  1632年,叶小鸾长到十六岁,其才貌已显现出熠熠光彩,却在婚前五日突然夭折。

  叶小鸾夭折后,叶绍袁整理女儿的遗作,并将亲朋好友的悼亡诗文,合成一集,取名《返生香》,关于集名,叶绍袁在序言中说:《十洲记》曰,“西海中洲有大树,芳华香数百里,名为返魂,亦名返生香。笔墨精灵,庶几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

  《返生香》收录小鸾的诗作一百多首,散文三篇。小鸾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吟花咏草,四时歌赋,又有唱和酬答,抒情述怀,且体裁多样,五言、七言、词等,也足见小鸾在诗歌创作上的才情。

  在小鸾的诗作中,吟咏春天的诗作,多的是伤春、惜春之作,这和小鸾家境的贫困及经历过生离死别是有关系的,“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早熟和夙慧,人生的一些难题、生命的种种苦恼提前闯入小鸾思考的范围。

  也就有了《鹧鸪天》一词:“西去曾游王母池,琼苏酒泛九霞卮。满天星斗如堪摘,遍体云烟似作衣。骑白鹿,驾春螭。群仙齐和步虚词,临行更有双成赠,赠我金茎五色芝。”想象中,小鸾飞上瑶池,骑白鹿,驾青龙,在白云缭绕、满天星斗的长空,自由自在。仙人们献上了甜蜜的酒浆,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曲。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还赠送一株五色芝草,作永久的纪念。这是多么自由、欢畅的神游,平日的愁绪一扫而空。对于小鸾内心世界的这种憧憬,一般人很难理解,连小鸾的父亲也感到“殊不可解”,以为“其仙风道骨,岂尘世可以久留得耶”,只能用小鸾本是仙人来安慰自己。

 2020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