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人应存“戒慎恐惧”之心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03-01

不管任何时候,有事无事,做事不做事,都要保持你的“戒慎恐惧”之心。


作者:陈来

来源:网络

编辑:心灯书坊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龙场就是在今天贵阳市的西北。那个时候它是一个蛮夷之地,只是一个驿站。

驿站是什么?驿站是国家规定设立的传递文书、中途换马的场所。古代政令的上传下达,是通过马的接力,一站一站接应的,走四百里一个驿站再换马,再往下走。

王阳明本来是司法部的一个副处长,他给皇帝上了书以后,皇帝就给他贬到了驿站,就是管几匹马。这里都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没人懂汉话,但他在这儿大彻大悟。

王阳明是反对朱熹的,他怎么反对的呢,我们也不可能详细地讲,他是第一个被脱裤子打屁股的人。

明朝的皇帝是最不好的,宋朝的皇帝是优礼知识分子、不杀知识分子的。宋朝知识分子不想做官,给你一个比较低的工资,你就自己做学问去,这是非常好的制度。

明代这位农民起义出身的明太祖是非常愚笨的,明朝的皇帝有一个专制习惯,就是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提意见就要挨打,叫“廷杖”。就用杖来打,杖四十、杖六十、杖八十。杖八十就得死啊,哪受得了啊!

据余英时先生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得把衣服脱了、裤子脱了,照着肉打,王阳明就是头一个受了这个侮辱和重刑的人,还好没有打死。

在危难的时候,人是可以有所觉悟的,王阳明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悟道了。

关于“慎独”,王阳明就有一个解释。

朱熹的解释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就是讲人独有的内心世界,“独”就是“独知”,“独知”是什么?王阳明认为,“独知”就是“良知”,说“良知便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别的“知”没有,“独知”就是“良知”,“良知”便是“独知”。

王阳明用“良知”来解释“独知”,那么这样解释之后,在修养上跟朱熹有什么区别?有这么一个区别:

朱熹是要把这个经文的解释前后都可以照顾到,他为什么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你自己念头都没有起的时候,没有意识活动的时候,就是“敬畏”的修养。一个是说“慎独”,是念头已经起来了。

为什么说这个?就是《中庸》的首章“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里一个“已发”,一个“未发”,那你怎么落实到这个上面呢,怎么结合起来呢,朱熹把“戒慎恐惧”解释为“未发”,“未发”就是你的意念未发的时候;“慎独”就是“已发”的,这样就把对整个文本的解释都照顾到了。

王阳明就反对了,那学生就问他,“戒慎恐惧”是“己所不知”的时候,说“慎独”是“己所独知”的时候。

王阳明说,无知的时候是“独知”,有事的时候也是“独知”。所以他说,“于此一志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戒惧之念无时可息”,“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是流入恶念”。

这里的意思就是“慎独”跟“戒惧”是一回事儿,不用分开,不分“未发”、“已发”,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这个戒惧之心,“戒惧之心”稍稍不存,“不是昏聩,便是流入恶念”。

因此,王阳明解释的“慎独”就跟朱熹不一样的,他把“独”解释为“良知”,就是你不管任何时候,有事无事,做事不做事,你都要保持你的“戒慎恐惧”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