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卷二于阗、扜弥、精绝、楼兰等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水经注》卷二于阗、扜弥、精绝、楼兰等考略

△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迳于阗国西;治西城,山多玉石。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东去阳关五千余里。

于阗河:今名和田(和阗)河,在新疆西南部。西源曰哈刺会河,东源曰玉陇哈什河。二源合于和阗县之北,注于塔里木河,此水产玉,有于阗玉(和田玉)之美名,显系于阗南山“山多玉石”之故。

 于阗,“于阗”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弥、于阗。” 本文按“山多玉石”之故,姑且从 “玉邑”说。(最初倡此说者,是俄国的布锡尔博士,不过,他的论据很单薄。后来日本的白鸟库吉博士在其说地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地论证。他的解释是,于阗一词为吐蕃语。西藏语言中玉石一词作gyuyu),古音“于”为khugu,所以“于”有玉石之意。又西藏语中城邑,村落称为tong,与tan相对应。因此,于阗或和阗的含义是玉城,玉邑的意思,和田地区自古盛产美玉,此说似乎也顺理成章[1]。)

仇摩置,按饶宗颐所考“仇摩置”大抵可直译为“牛头山”。(饶宗颐认为:仇摩置亦作瞿摩帝,梵名Gomati。又于阗梵名Gosatana ( 瞿窿旦那 ) ………...考证牛头山于阗文拼法是Cuttaus-nagoco都是牛, “说明最早的一批居民对牛的重视和崇拜, 或许透露迁徙而来的塞人对牲畜的重视,其实对牛的崇拜原为印度的习俗, 印度造字的圣人号Govinda (瞿频陀) ,意义是Obtainer of go () , GoStana训牛图,这完全是印度化的结果[2]

而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金石部》中援引后晋平居诲 《于阗国行程记》称:“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仑)山,西流1300, 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引后晋《平居诲行程记》)则进一步佐证了仇摩置即牛头山。

于阗国都西城,李吟屏在《古代于阗国都再研究》一文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证,他认为:于阗国都故址在阿拉勒巴格,约特干虽不是国都本身,但至少是其附属部分[3]

释法显自乌夷西南行,路中无人民,沙行艰难,所迳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乘学,威仪齐整,器钵无声。城南一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法显所不传,疑非佛迹也。

乌夷,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在所译《高僧法显传》中考证“乌夷国”就是焉耆。

鞾( xuē)同

上述注文“(于阗)城南 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鞯,石上有足迹,彼俗言辟支佛迹大抵是关于新疆岩画的最早记载。新疆也是我国岩画最丰富、最复杂的省区之一,大约在50个县发现有岩画,发现岩画点数百处[4]

又西北流注于河。即《经》所谓北注葱岭河也。

南河又东,迳于阗国北。释氏《西域记》曰:河水东流三千里,至于阗,屈东北流者也。《汉书.西域传》曰:于阗已东,水皆东流。

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治扜弥城,西去于阗三百九十里。

扜弥是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绿洲国家之一。关于其国都地望,学界聚讼不已。近年来陈晓露通过对甘肃悬泉出土简牍的解读和对新疆圆沙、喀拉墩两处遗址出土考古材料的认真分析比对后认为:传世文献所载扜弥改名拘弥之事发生在西汉宣帝年间,其直接原因是国都从扜弥城迁至宁弥城;圆沙古城即原国都抒弥城,形制为西域土著圆城,并受到中亚城制的影响.......至迟在公元3世纪,扜弥国己不复存在。灭国后,喀拉墩城在于阒的治下继续使用到公元5世纪,之后被彻底放弃[5].

南河又东迳精绝国北,西去扜弥四百六十里。南河又东迳且末国北,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其水北流,迳且末南山,又北,迳且末城西,国治且末城,西通精绝二千里,东去鄯善七百二十里。种五谷,其俗略与汉同。又曰且末河东北流,迳且末北,又流而左会南河。会流东逝,通为注滨河。注滨河又东,迳鄯善国北,治伊循城,故楼兰之地也。

精绝,汉代国名,今民丰县尼雅河流域尾闾。“精绝”与“鄯善”为同名异意。国都精绝城即今尼雅古城遗址,在民丰县尼雅河尾闾已断流的沙漠中。但有学者认为把精绝国及其王城放在尼雅遗址,目前比较有力的证据是佉卢文书中有城的记载,而非考古找到了确实的城址[6]

楼兰王不恭于汉。元凤四年,霍光遣平乐监传介子刺杀之,更立后王。汉又立其前王质子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百官祖道横门。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恐为前王子所害,国有伊循城,土地肥美,愿遣将屯田积粟,令得依威重。遂置田以镇抚之。

楼兰一名,佉卢文称Kroraina、粟特文作Kr’wr’n,于阗文作raurana。这里曾是鄯善人祖先的居住地。因此,该国最初被称为“楼兰国”。 西汉元凤四年(公元7)楼兰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车尔臣河流域。季羡林等学者认为车尔臣吐蕃木牍称为cercen, 似汉文史料所谓鄯善[7]

楼兰人迁居鄯善之后,其国易名“鄯善”。楼兰仅作为鄯善国治下一个州(raya)的名称继续使用。公元3世纪至4世纪佉卢文书提到的楼兰均为鄯善下属州的名称,专指楼兰海周围,特别是西岸地区,任何史料都不曾把楼兰海西岸称为伊循;因此林梅村认为位于今天罗布泊西岸的LK遗址只能是“楼兰之屯” [8]

      伊循城,林梅村在《1992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一兼论汉代伊循城》一文中指出:“汉代伊循城也可能同瓦什峡河的弩支城及尼雅河的精绝城一样, 只建有房屋和村落, 没建城墙。至于米兰古城夯土层内是否含西汉筒瓦的关键问题。林氏在该文中称:“1992年秋,, 我们的考察队对此做了进一步核实,中方队员张平在古城东墙夯土层内发现两大块较为完整的汉代灰陶布纹简瓦, 再次以实物证明米兰古城附近确有汉代遗址,这座汉代遗址当即伊循城遗址[9]。”

此外伊循屯田的意义亦不容小觑。李炳泉认为当时伊循屯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鄯善国并进而威慑南道国家…….保证西域南道的畅通,促使了西域都护的建立和巩固,从而在西汉与西域南道诸国及中亚一些国家的政治交往和商贸往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0]

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入,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索劢楼兰屯田究系何时,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楼兰出土文书提供了探讨的新契机。《水经注》谓劢在楼兰大田三年,而(楼61)残纸记有楼兰屯府汇报嘉平四年三月司徒府癸丑书署军(正元)二年正月戊寅间事宜之文件,符合大田三年之时限[11]

李宝通以为《水经注》所见当事人索劢、毛奕两人正史均未载,然劢祷词所引人王尊、王霸、耿恭分属两汉,而楼兰文书中迄未发现确属东汉者,均可佐证索劢非属东汉。东汉中晚期积弱不振,也无可能遣出行贰师将军出屯楼兰。李氏在《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一文中推析索劢很可能为郭淮麾下将领。


[1]杨新才:《“于阗”究竟是什么意思》,《新疆日报》,2006518

[2]饶宗颐:《上古塞种史若干问题——于阗史丛考序(附本书后记)》,《中国文化》第八期,第169

[3]李吟屏:《古代于阗国都再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页40-47

[4]周菁葆:《丝绸之路与新疆古代绘画艺术》,《丝绸之路》 201114

[5]陈晓露:《抒弥国都考》,《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3期,93

[6]肖小勇: 《楼兰鄯善考古研究综述》, 西域研究》2006年第4期。第90

[7]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10330

[8]林梅村:1992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一兼论汉代伊循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第16

[9]林梅村:1992年秋米兰荒漠访古记一兼论汉代伊循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第18

[10]李炳泉:《西汉西域伊循屯田考论》,《 西域研究》 2003年第2期,第1

[11]李宝通:《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敦煌研究》,200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