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卷三河水条湳水、圁水、诸次之水等流域新考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摘要:本文采用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空间维度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earth等工具着重从空间维度进行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实地调研及相关考古依据等进行细探。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时空维度交叉综合考析推断相关历史地理信息的正确与否。本文着重对《水经注》卷三河水(黄河)中游流域及所涉湳水、圁水等诸支流所涉史地疑问如:美稷县、富昌县、吕梁洪、诸次之水、诸次之山、上郡白土县、鸿门县、龟兹县等进行系统探究。此外笔者在探究史地疑难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流域内所涉的一些重要人文地理元素如:诸次水(佳芦河)流域系革命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地、秃尾河畔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峁古城等以飨读者。

河水又右,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东观记》曰:郭伋,字细侯,为并州牧。前在州,素有恩德,老小相携逢迎道路,行部到西河,美稷数百小儿,各骑竹马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曰:闻使君到,喜,故迎。伋谢而发去。诸儿复送郭外,问使君何日还,伋计日告之。及还,先期一日。念小儿,即止野亭,须期至乃往。

湳水即今纳林川(陕西境内称黄甫川)。

美稷城,汉西河郡所属美稷县;东汉时曾为南匈奴单于庭所在地;该城在汉匈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80年,史念海先生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一文中初步判定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纳林村古城为汉代美稷故城:“现在古城附近的形势,恰与《河水注》所说的相合。现在的正川河由准格尔旗的五庙梁东南流,直达古城,又绕古城之西,再由古城之南东流。正川河和黄甫川的流向是由西北趋向东南,而流经古城城南之后,接着还是向东流去,再折向东南流。这一点和《河水注》所说的若合符节,似非偶然的雷同。如果这一点不至于乖误,则纳林镇北的古城废墟,似可定为美稷县的遗址[1]。”此后,诸多学者承袭此说,《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等亦多持此论。

但近年有学者认为汉美稷故城并非纳林古城,而是今榆树壕古城。王兴峰在《汉代西河美稷故城新考》一文中认为位于纳林古城以西约28公里的暖水乡北部的榆树壕古城…….可判定为汉代美稷故城[2]

笔者在对王氏一文进行仔细梳理后发现有几处关键点值得商榷:

其一为王氏文中所认为的“在榆树壕古城西方、东胜区布日都梁乡补洞沟村发现的9座西汉末至东汉前期的匈奴墓葬可能是东汉前期南匈奴单于庭附近的南匈奴墓地。”但这个位于东胜区布日都梁乡补洞沟村的匈奴墓葬群直线距离榆树壕古城竟达35公里之遥。

其二,经Google earth测量榆树壕古城直线距离纳林古城约38公里而非文中所述的28公里。

其三、即便榆树壕古城勉强符合注文“水出西河郡美稷县”的描述,但却无法满足“东南流”的流向描述,因为湳水(今纳林川)出榆树壕古城后的流向先是东北而非东南。

故此按注文结合相关考古依据(美稷故城位于纳林川流域附近无疑,而纳林川流域及其附近的秦汉城址主要有4座,分别是:城壕古城、城圪梁古城、榆树壕古城以及纳林古城。除纳林古城外,城壕、城圪梁二城面积亦过小[3])综合考量。美稷故城地望本文仍从史念海先生所论,即今纳林村古城。

图表 1榆树壕古城(中)以及纳林古城(右)补洞沟匈奴墓(左)距离示意图

其水又东南流,羌人因水以氏之。汉冲帝时,羌湳狐奴归化,盖其渠帅也。其水俗亦谓之为遄波水,东南流入长城东。碱水出长城西碱谷,东入湳水。

碱水出小西沟村,沿今准格尔旗李家塔、梁家塔村一线东流入湳水。

又东南,浑波水出西北穷谷,东南流注于湳水。

湳水又东,迳西河富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富成也。湳水又东流,入于河。

浑波水出今准格尔旗狮子沟门村沿今程毛塔、榆树塔、桥儿塔村一线注入湳水。

富昌县,冯文勇认为即今位于府谷县古城乡古城村的古城址[4];但鉴于此城规模略逊于附近的前城古城且被考古工作者判定为战国--西汉城址,因此从时间维度按注文“王莽之富成”考量,本文以为被判定为汉遗的前城古城更符合些;《汉书·地理志》载,西河郡下“富昌,有盐官。莽日富成”颇疑府谷县古城乡古城村城址为富昌之盐官治所;当然仍待微观层面的进一步细致甄别。


图表 2纳林古城与湳水方位图,从Google earth 鸟瞰,上述河道及故城遗迹基本与注载相符。

河水左合一水,出善无县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其岩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璧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昔吕梁未辟,河出孟门之上。盖大禹所辟以通河也。司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西。今于县西历山寻河,并无遏岨,至是乃为河之巨崄,即吕梁矣。在离石北以东,可二百有余里也。

吕梁洪,初步考量疑与今县川河有关。(备注:河曲县旧县乡有禹迹村疑与注文“大禹所辟”有渊源。)

孟门,即《水经注》河水条“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之孟门,原系河床上的一处裂点。郦道元时期的壶口瀑布就出现在这里。积年累月的水流冲蚀下导致裂点不断上移扩展,往昔的孟门深潭逐渐演变成今日之“十里龙槽”.而现今的孟门山便是当年瀑布上移后残留的小岩体岛。

又南过西河圁阳县东。
  西河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王莽改曰归新。圁水出上郡白土县圁谷,东迳其县南。《地理志》曰:圁水出西,东入河,王莽更曰黄土也。东至长城,与神衔水合。水出县南神衔山,出峡,东至长城,入于圁。

上郡白土县,今神木瑶镇村瑶镇遗址处[5]

圁水,从注中“白土县、神衔山、神衔水、秦长城及桑谷水”等地望多重校验推析应为今秃尾河。

神衔山,今榆林市东北古庙梁山,此处亦符合“水出县南神衔山”之描述。

神衔水,出今古庙梁村沿清水河、前阴湾、河北村一线注入圁水(今秃尾河),亦符合“东至长城”之描述(此长城应为秦昭王长城遗址[6])。

图表 3黄河壶口瀑布,杨年生摄于2016年9月1日

圁水又东,迳鸿门县,县故鸿门亭。《地理风俗记》曰:圁阴县西五十里有鸿门亭、天封苑、火井庙,火从地中出

鸿门县,疑即今神木县大保当乡任家伙场村老米圪台遗址[7]。此处有颇具规模之汉遗(面积约50万平米)且距离火井庙遗迹不远。

圁水又东,梁水注之,水出西北梁谷,东南流,注圁水。又东,迳圁阴县北,汉惠帝五年立,王莽改曰方阴矣。又东,桑谷水注之,水出西北桑溪,东南流入于圁。圁水又东,迳圁阳县南,东流注于河。

梁水,沿今大河塔、蔡小沟、毛庄则村一线注入圁水。

圁阴县,故址应在神木县大河塔乡秃尾河南岸一带,具体位置不详。

圁阳县,疑今神木县万镇界牌村[8]一带,具体不详。

【备注:秃尾河流域的神木高家堡古镇因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高家堡古镇为“原西县”的取景地)的热播而一度声名鹊起。当然在史地学者眼里更重要的则是其西侧的石峁古城,该遗址为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大史前城址之一(约425万平米)系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图表 4圁水上源(今已成为著名的堰塞湖--红碱淖)

图表 5石峁古城,杨谊摄于2015年6月8日上午

图表 6高家堡古镇,杨敏摄于2015年6月8日上午

河水又东,端水入焉。水西出号山。《山海经》曰:其木多漆椶,其草多芎穷,是多汵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号山,约今佳县西北贺家仓村一带之山岭。

端水,即今沿寨渠村、泥河沟村一线注入黄河之水。

河水又南,诸次之水入焉。水出上郡诸次山。《山海经》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是山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其水东迳榆林塞,世又谓之榆林山,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薮矣。缘历沙陵,届龟兹县西北,故谓广长榆也。王恢云:树榆为塞,谓此矣。苏林以为榆中在上郡,非也。案《始皇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然榆中在金城东五十许里,阴山在朔方东,以此推之,不得在上郡。《汉书音义》苏林为失,是也。其水东入长城,小榆水合焉。历涧西北,穷谷其源也。又东合首积水,水西出首积溪,东注诸次水,又东入于河。《山海经》曰:诸次之水,东流注于河,即此水也。

诸次之水,按Google earth 结合圁水为秃尾河等综合考量即今佳芦河。熊会贞亦持此次论(会贞按:《元和志》真乡县茄芦水,源出县理西北。《水道提纲》谓之沙河,即诸次水也。)值得一提的是响彻寰宇的《东方红》即源于此河畔。(始作者李有源出生在佳芦河畔佳芦镇张家庄村)

上郡诸次山,按诸次之水(佳芦河)溯源应为今榆林市区东北一带之山岭。(按注疏本孙星衍曰:山当在榆林府北套外。)

首积水,即沿今菜地村、河川村一线注入佳芦河之水。

沙陵,此处沙陵非卷三前文之云中郡沙陵县(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村东北之古城[9]);抑或为颇具规模之沙丘(约位于榆林市西北方向)具体待考。

龟兹县故城,陕西师大艾冲教授等认为两汉时期,上郡龟兹县具有重要的军政地位。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治城位于今天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榆林市榆阳区古城滩古城、榆阳区镇川镇上盐湾附近、乌审旗嘎鲁图镇(原名达布察克镇)附近。依据《水经注》关于"帝原水"、"黑水"、"交兰水"、"诸次水"及《后汉书》"龟兹盐池"的相关记载,参照文物考古、野外考察的资料,判定乌审旗嘎鲁图镇北部敖柏淖尔古城即汉代龟兹县故城所在[10]。”但此文中他们引述王北辰先生的结论将“诸次之水”判定为秃尾河而非佳芦河则值得商榷。(备注:谭其驤《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认为圁水即秃尾河)

故龟兹故城究竟何处姑且存疑。

河水又南,汤水注之。《山海经》曰:水出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也。

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水出陵川北溪,南迳其川,西转入河。

汤水,应为今之楼底河。(按注疏本“孙星衍曰:有水出米脂县桃花茆,东流迳葭州南入河,即汤水也。”)

陵水,即湫水河,在碛口古镇附近注入河水。

又南过离石县西。

图表 7谭其驤《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认为圁水即秃尾河)

图表 8诸次之山附近卫星鸟瞰图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北山,南流迳离石县故城西。《史记》云:秦惠王伐赵取离石者也。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绾为侯国,后汉西河郡治也。其水又南出西转,迳隰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忠为侯国,王莽之慈平亭也。胡俗语讹,尚有十城之称。其水西流,注于河也。

离石水即今三川河。

离石,治在今吕梁市离石区(因城址已不存,笔者推析当在今离石区马茂庄汉墓群附近[11].)。

隰城县故城,即今山西柳林穆村古城址[12]。(2006,山西省文物局) 


[1]史念海:《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471页。

[2]王兴峰:《汉代西河美稷故城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

[3]王兴峰:《汉代西河美稷故城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

[4]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第120页

[5]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下),西安地图出版社,第638页,1998年12月

[6]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下),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12月,第638页

[7]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下),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12月,第638页,

[8]陕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下),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12月,第638页

[9]内蒙古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卷》(下)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26页。

[10]艾冲陈娇:《两汉上郡龟兹县治城位置新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第5-11页 

[11]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下),山西省文物局,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184页,

[12]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下),山西省文物局,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241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