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涧水注》考略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3-01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尚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东者是也。

新安县,新安故治在渑池县塔泥和义马市千秋镇石河村一带。[1]

白石山(广阳山),白石山,《民国廿八年新安县志》认为渑池广阳山,亦名白石山,在渑池东北二十三里但与位于新安县南的白石山却非同一地望,不可混淆。

函谷东坂(八特坂),在今河南新安县东。《水经·涧水注》:《地理志》曰:涧水在新安县东南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晋书·载记·刘曜》:曜前军刘黑大败季龙将石聪于八特坂。即此。[2]

挚仲治,即挚虞,西晋文学理论家。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晋泰始中举贤良,累官至太常卿。后遇洛阳荒乱,饿死。其才学通博,著述不倦。撰有《三辅决录注》等。[3]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4]

△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迳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详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与谷水乱流,南入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使水,疑其是即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

     渑池山,即白石山。又名广阳山。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二十里。《寰宇记》5渑池县: 广阳山亦名渑池山[5]

涧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尚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尚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上游各家解释不一: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一说即离山水,源出今新安县东北,下游入于今涧河。[6]

至于《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认为涧水上游各家解释不一的缘由,估计与上述郦注“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的影响密不可分。

按王祥河即孝水(俞随之水)非涧水[7];故王祥河不大可能是涧水上游。源出今新安县东北的离山水,因与注文“涧水出新安县(渑池县塔泥村一带)东南”的方位描述不大符,故亦基本排除。比对之下,本文姑从第二说即涧水上游约今渑池县涧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