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的学年里:先要厘清边界,才能握好戒尺

 焦际空间 2021-03-02

          昨天,神兽终于归笼了,我放了一半的心,今早上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

          最近,我有种被气得要归西的感觉。和闺蜜们聊过才知道,原来都是一样的悲催!哈哈哈!!!

          这是我今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条好友消息,是一个学生家长发给我的。

          昨天,是3月份的第一天,也是中小学开学的“黄道吉日”。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某好友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肯上学,还有某幼儿园老师说“欢迎神兽们归笼”的“风凉话儿”,还有某家长“终于能轻松几天了”的“嚣张”劲儿……

          虽然我只是个围观群众,但还是很不厚道地点了个赞,立马被某好友给训了半天,然后又一起窃笑了半天……

         因为这个寒假比较长,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很多家庭已经从“母慈子孝”变成了“鸡飞狗跳”,在各位家长的期盼下,终于迎来了开学季。

         放纵了整个寒假的小神兽们终于被圈进了笼子里,家长们的朋友圈里反倒洋溢着或是小欢喜,或是大开心……

         而在各个中小学的门前,有的家长和学生相拥,纪念这有意义的开学日;有的家长看着孩子进入校门,转身后却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也有家长表示,孩子们入学,家长也要跟着进入新一轮周期,好像钟摆要按时运行,不停地摆动;还有家长说,接下来的每天晚上都得给熊孩子辅导作业,想想内心都抓狂……

          除了这些,昨天还有一件与教育有关的大事儿发生:3月1日起,中小学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

          不少教师都为之兴奋不已,老师终于敢管学生了。

          在孩子就读的过程中,对于孩子被老师惩戒一直都是议论纷纷,老师们纷纷吐槽现在的孩子不敢管,稍微严厉点就会被家长投诉。

          可如果老师们妥协的话,孩子们倒是放飞自我了,可校领导和家长们又会指责老师没有尽职尽责……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探索保障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但基层教师们认为,从建章立制走向真正落地,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白纸黑字与现实操作之间,尚有几道坎需要跨越。

           第一道坎,是“发育不全”的家校联动

           有家长表示,目前教育惩戒权落地情况不容乐观,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有些家长不接受孩子被惩罚,只要有一个家长去学校、教育局闹过一次,就会让整个学校的老师不敢再行使惩戒权。

           一些家长的“玻璃心”和“过激维权”,成为横亘在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天堑”。

          近年来,一些教师滥用惩戒权的负面事件频频出现,过度惩戒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让一些家长至今忧心忡忡。

         家长与老师之间由此引发的不互信,导致不少地区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没有形成。

          第二道坎,是“模糊不清”的界限细则

          目前惩戒的形式、范围、程序等都缺乏明晰的法规界定,导致教师行使惩戒权出现“法出无源”的困境。

          尽管已有保障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倡议和指导性文件出台,但细则的缺乏导致一些构想的操作性并不充分。

          要让老师用好“戒尺”,关键在于有明确的法规细则为教师壮胆撑腰,只有细化、明确化,才有可操作性。不妨拟出清单式管理条例,既明确原则性的红线底线,又明确可以实施的惩戒方式内容。

        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但如何避免走入“惩戒有风险,教育需谨慎”的误区,导致教育惩戒形同虚设?

          这不仅需要每位老师都认真学好惩戒规则,家长也应陪同孩子,共同学习,清楚地了解今后哪些可做、哪些不该做,能够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育惩戒的实施。

          对于切实可行的惩戒规则,只有三方达成共识,家校协作,才能形成合力

         总之一句话,就是“先要厘清边界,才能握好戒尺。”

        教育惩戒政策文件的出台,操作性要源自人性,并接地气,否则广大教师将会无所适从,唯恐避之不及,最后依然是束之高阁。

         我也希望,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芒的老师,能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2021.3.2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