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知之为知之(2—17)

 经义工坊 2021-03-02

      孔子强调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该采取极其诚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忌不懂装懂。做学问如此,为政更应该如此。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九岁,孔子得意的学生之一,长期追随孔子。

      诲,教诲,传授。

      女,同汝,你。

      知,明白,懂得,知道。“是知也”中的知则指聪明、智慧。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道理,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诲女,知之乎”一句,也有人认为应该是“诲女知之乎”,并译为“教给你求知的道理”。此种解释也未尝不可。无论作何种断句,但孔子所强调的深刻道理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个人无论掌握的知识多么丰富,拥有的本领多么强大,总会有不懂的问题、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抱着虚心学习、刻苦学习的态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子贡问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子贡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道:“你是谁啊?”子贡回答:“我是孔子的弟子!”客人说:“那我请教你一个关于时的问题吧”子贡说:“可以啊!”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子贡笑着回答:“春、夏、秋、冬四季。”客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于是两人便争论起来,直到过了中午都还没停。孔子闻声从屋里走出,子贡上前问道:“先生,一年有几季啊?”孔子仔细地看了看客人,说:“一年有三季。”客人高兴地告辞离开。子贡又问孔子,孔子说“一年有四季。”子贡顿时觉得莫名其妙。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春天生,秋天死,哪里见过冬天呢?你与他争论,三天都不会休止的。”可见,任何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都有局限,唯有保持一种实事求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才能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认识的升华。为政者当从中获得更深的体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