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5-10)

 经义工坊 2021-03-02

孔子一直强调学习要勤奋,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最痛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同时认为,要观察、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看是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小孔子29岁。
昼寝,白天睡觉。
粪土,腐土、脏土,污秽的泥土。
杇(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诛,责备、批评。
与,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做法。

【译文】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污秽的泥土砌成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到他的言语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到他的言语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开始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宰予是“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之前,为“孔门十三贤”之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利口辩辞”,即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他和其他弟子不同,不仅思想活跃、好学善思,而且敢于质疑老师、善于提问。他曾指出孔子提出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足可取,被孔子背后斥之为“不仁”;还提出“井有仁”的问题和孔子进行辩论。

宰予因为白天睡大觉,孔子对他大加指责。有人就以孔子骂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来推断孔子不喜欢宰予,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从《论语》前后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的观点一直存在质疑。宰予认为在礼乐崩坏的时代,过于强调自己的修养品行,显然已不合时宜,曾受到孔子多次严厉斥责,孔子内心真实的愿望还是希望弟子们都能向“仁”成“仁”。

关于“宰予昼寝”,有人认为不是“昼”()寝而是“画”()寝的笔误,意思是宰予常常在寝室的墙壁上乱“画”(又或是美化房屋)。“昼寝”也好,“画寝”也罢,都是与孔子要求弟子勤奋好学的理念相违背的行为,肯定会受到批评和指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子修养极好、温文尔雅,无时不以谦谦君子的形象示人,弟子赞其“温良恭俭让”,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特别是对学生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基本上不发脾气、不爆粗口。但孔子也是凡人,对于宰予如此浪费光阴深感失望,终于忍不住大动肝火,唯一的一次厉声斥责就给予了宰予。并且还借题发挥、上纲上线,发出了以后识人要改变方法的感慨,提出了一种观察、了解、判断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曾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有才干,就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会有成就;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饱满的精神、勤奋的态度、诚实的品行,即使有思想、有才干,都不会取得成功。
《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并非真正是在看见“宰予昼寝”之后才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很早就有了这样的认识,只是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向弟子们说出了自己新的观点。这正是孔子以此为例警示弟子们要珍惜光阴、发奋学习,不负时光、不负时代的一片苦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