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经义工坊 2021-03-02

周公是中国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努力继承自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重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注释】
甚:太、很,表示程度的副词。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太厉害了,很久没有梦到过周公了。”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建立周朝。武王去世以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待成王长大以后,国家政权已经稳定,周公便把政权重新交回给成王。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制度治国理政,为周代乃至中华文化奠定了基调,深深影响了孔子和儒学,被后世尊为儒家“元圣”,唐宋之前多以“周孔”并称。

孔子“信而好古”,对周公最为仰慕、倾心崇拜。朱熹《论语集注》曰:“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就以周公为榜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都是孔子的盛年。孔子在盛年时,面对东周末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道纷乱的局势,欲行周公之道,日日夜夜挂念着恢复周公开创的礼乐文明,所以常常梦见周公。

自立定“复礼”的伟大志向之后,孔子始终以推行周公之道为己任,一生颠沛造次,周游列国十四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却是无功而返,归来已是暮年,理想几近破灭,于是发出“甚矣吾衰也”的感叹。

这看似无可奈何的悲叹之声,却表明了孔子内心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更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孔子回到鲁国时已是六十八岁,但并没有因“道”之不行而变得颓废,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依然保持盛时的壮志。他退居于洙泗之滨,依然勤学不辍,整理六经,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虽“述而不作”,但全是集先贤大成,以其等身著作为后世留下丰厚的文化典籍;同时,将希望寄于后世,继续开班教学,传承古圣先贤之道,直到五年后离开人世,至死方休,一生教导门徒三千,其中贤人七十有二,不少成为当时各国治国理政的栋梁。

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楷模,尽心行“仁”,唯求义尽,死而后已,终成仁德。虽然孔子生前有“圣与仁,则吾岂敢”的谦卑之辞,不敢以“仁”自居,但用一生的责任担当成就了“仁”,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