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可以托六尺之孤(8-6)

 经义工坊 2021-03-02

曾子认为,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应该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寄托国家命运,而且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正是孔子重要教育思想的完美继承和弘扬。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托六尺之孤:六尺指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年幼小孩,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孤指父亲已去世的小孩。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古代小诸侯国封地的大小。命,诸侯国的命脉。寄托一个国家的命脉。
临大节而不可夺:节,节操。大节,考验节操的重大时刻、重大事件,指代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夺,放弃、丧失。

【译文】
曾子说:“可以将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脉托付给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会丧失志节。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可以托六尺之孤”,托指委托、托付,六尺指身高。古代的尺寸比现代要短,据考证周朝时的六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尺,差不多是十岁以下的孩子。据邢昺《注疏》引郑康成的批注,认为十五岁以下的都统称“六尺之孤”。君主在临终之际,如果自己的儿子幼小,往往会托付给老成持重的可靠之人来养育、辅佐自己的遗孤,以求顺利继承君位,这便是托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寄是寄托、托付。周朝时诸侯受封的土地大概是一百平方里,托孤的同时也要寄命,受托之人既要承担确保遗孤健康成长的责任,又要担负辅佐幼君治国理政的使命。周朝初年,武王去世时,儿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担负起辅佐侄子即成王的重任。当时周朝刚刚建立,内忧外患,周公既要护佑成王长大成人,又要领兵平定叛乱,还要忍受他人的猜忌。周公摄政期间,就有谣言说周公有想当天子的野心,成王也知道周公相当能干,声誉、才能远超自己,加上周公又是自己的叔叔,想夺天子之位易如反掌,所以成王也心生猜疑、听信谣言,周公则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信守承诺、不改志向,谣言不攻自破,最终赢得成王的信任。

又如后世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建立帝业。刘备去世前在白帝城托孤,托付诸葛亮辅佐幼子刘禅继承帝业。诸葛亮信守承诺,不遗余力辅佐刘禅、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见,但凡能担负起托孤重任的人,都是“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圣人,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危难之际,绝对坚守诺言而不改初心、忠诚而不变操守、坚贞而不可夺志,自始至终忍辱负重甚至舍身取义,真的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朱子集注》认为“与”是疑辞即疑问,“也”是决辞即决断,先提起设问,说能够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志的人是君子吗?接着回答“是君子”,通过自问答,以充分肯定的语气表示一种必然。在曾子眼中,这种可以托孤、可以寄命之人就是真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