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癃闭诊治精粹

 循天园 2021-03-02

癃闭乃是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以小便不通,点滴而量少,病势较缓者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篇》:“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癃闭包括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尿潴留及无尿症。诸如膀胱括约肌痉挛,神经性尿闭,尿路肿瘤,尿路结石,尿路损伤,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变所出现的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所致之少尿、无尿症等。

【病因病机】

1.湿热蕴结 过食辛辣,酿湿生热,下注膀胱,或湿热素盛,湿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气化不通而成癃闭。

2.肺热气壅 热壅于肺,肺失肃降,水道通调不利,肺热壅盛;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为热气所闭而成癃闭。

3.肝郁气滞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三焦水液运行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而成癃闭。

4.尿路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致小便难排而癃闭。

5.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久病体衰,均可导致脾气不升,浊阴不降,小便不利而癃闭。

6.肾元亏虚 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小便不利而癃闭。

癃闭之病位,在于膀胱,但与肺、脾、肝、肾、三焦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三焦水液运行不利,水道通调受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小便不利,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闭塞不通。

(2)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术后者。

(3)癃闭包括尿潴留或少尿无尿者。尿潴留:少腹胀满,小便欲解不出,少腹部(耻骨联合上)可触及充盈之膀胱。少尿或无尿:小便量少,或尿路不通,无尿意,膀胱不充盈。

(4)详询并追溯病史,了解发病经过,伴随症状,有助于诊断。

2.鉴别诊断

(1)淋证:有小便困难,量少,类于癃闭,但淋证每日尿量正常,且伴有尿频、尿痛。癃闭:排尿困难,尿少甚则无尿,无刺痛,涩痛。

(2)关格:亦有小便不通,但并见有呕逆,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呕逆。癃闭则无呕逆之症。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虚证,多发病缓慢,常由脾气不升,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化不及所致,症见面色㿠白,小便排出无力,神疲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脉细弱。实证多发病急骤,多为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肺热气壅,症见少腹胀痛,小便灼热短赤;苔黄腻,脉数。

(2)细审主因:若见尿热赤短涩,舌红,苔黄脉数,多因热致病。若口渴欲饮,咽干气促者为热壅于肺。若口渴不欲饮,少腹胀满者为热积膀胱。若时欲小便而不得出,神疲气乏者多因虚致病。若小便不利,少腹坠胀,肛门下坠者,乃脾虚,中气不足。若年迈,排尿无力,腰膝酸冷,乃肾虚,命门火衰。

治疗要点 癃闭之治疗宜循“腑以通为用”之原则,着眼于通。但通之法,又有虚实之异,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以达气化水行则小便自通之目的;实证宜清湿热,散郁结,利气机而通调水道。

(一)膀胱湿热

1.临床表现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灼热短赤,少腹胀满;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3.代表方剂 八正散。

4.加减应用

(1)舌苔厚腻者,可加黄柏、苍术各10克,以增强其清化湿热之功。

(2)若兼心烦,口舌生疮者,可合用导赤散。

(3)若湿热久羁,灼伤肾阴而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尖红者,可用滋肾阴、清湿热之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各10克,肉桂5克(后下),酌加怀牛膝20克,生地10克。

(4)若因湿热久蕴,三焦气化不利,尿极少或无尿,面暗,舌暗红,胸闷呕恶者,可予以和胃降浊、清热化湿之黄连温胆汤: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黄连各10克,大枣5枚,酌加丹参、白茅根各20克,泽兰10克等。

(二)肺热壅盛

1.临床表现 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息促、咳嗽;苔薄黄,脉数。

2.治疗原则 清肺泻热,通利水道。

3.代表方剂 清肺饮:车前子、茯苓各20克,黄芩、桑白皮、麦冬、木通、栀子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见心烦、口舌生疮、舌尖红者,乃心火旺之象,可酌加黄连、竹叶各10克,以清心火。

(2)若见舌红少津、肺阴不足者,可加沙参、百合各20克,以滋养肺阴。

(3)若有鼻塞、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可酌加桔梗、薄荷各10克,以宣肺解表。

(4)若大便秘结不通,可加杏仁、桔梗、生大黄各10克,以宣肺通便。

(三)肝郁气滞

1.临床表现 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可因情志抑郁症状加重;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眩。

2.治疗原则 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3.代表方剂 沉香散:滑石20克,当归、石苇、瞿麦、赤芍、冬葵子、王不留行、生白术、炙甘草各10克,沉香5克(后下)。

4.加减应用

(1)若肝郁气滞较重,可合六磨汤加减。

(2)若因气郁化火,而见舌红,苔薄黄者,可加栀子、丹皮各10克,龙胆草9克,以清肝泻火。

(四)尿道阻塞

1.临床表现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满痛;有泌尿系结石、肿瘤或手术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治疗原则 行瘀散结,通利小便。

3.代表方剂 代抵当丸:当归尾、生地、芒硝冲服、穿山甲片、生大黄(后下)、桃仁各10克,肉桂5克(后下)。

4.加减应用

(1)若瘀血较重,酌加牛膝20克,虎杖10克,红花9克,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2)若病久,血虚气虚,面色无华者,可加黄芪、制首乌、黄精各20克,当归10克,以养气血。

(3)若小便一时性不通,胀闭难忍者,可酌加麝香0.1克冲服。

(4)若因尿道结石而致尿道阻塞,小便不通,可加金钱草20克,冬葵子、瞿麦、菖蒲、海金沙(包煎)、鸡内金各10克,以通淋排石。

(五)脾气不升

1.临床表现 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少腹坠胀;食欲不振,精神疲惫,气短语微;舌质淡,脉弱。

2.治疗原则 升清降浊,化气利水。

3.代表方剂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春泽汤:猪苓、茯苓各20克,白术、人参、泽泻各10克,桂枝6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加车前子、通草各10克,肉桂5克(后下),以温化利尿。

(2)若脾虚及肾,而见肾虚证候者,可加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3)若气虚及阴,脾阴不足,清气不升,症见舌红,可加怀山药、白莲子、白扁豆各20克,以补阴益气。

(六)肾阳衰惫

1.临床表现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㿠白,神气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2.治疗原则 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3.代表方剂 济生肾气丸。

4.加减应用

(1)若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乃系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治以补养精血,助阳通窍之香茸丸(麝香0.3克,鹿茸1克,苁蓉、五味子、熟地各10克,沉香5克,龙骨、茯苓各20克)。

(2)若因肾阳衰惫,命门火衰,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阻而见小便量少,甚则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温脾汤(制附子、人参、生大黄、生甘草、干姜各10克);合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以和胃降逆,温补脾肾。

(3)若兼肾阴亏损者,加枸杞子、龟板各20克,以滋阴补肾。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选泻白丸合六一散、茯苓导水丸,适用于肺热壅盛证;选尿塞通片、前列通片等,适用于尿道阻塞证;选柴胡疏肝丸、逍遥丸等,适用于肝郁气滞证;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适用于肾阳衰惫证。

2.单方验方

(1)滑石、川牛膝各20克,黄柏、苍术、生大黄、甘草各10克,煎水服,每日1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2)车前子20克水煎,泡沉香3克,每日1~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3)人参、泽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2次,适用于脾气不升证。

3.饮食疗法

(1)黄芪120克,老母鸡1只(去内脏),文火熬烂,分2~3天,喝汤吃肉,适用于脾气不升证。

(2)玉米须50克,生苡仁30克,水煎去渣,入粳米50克,煮粥食,每日1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3)冬虫夏草10克,肉桂3克,蛤蚧2克,瘦猪肉50克,炖服,每周2次,适用于肾阳衰惫证。

4.取嚏或探吐法 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简便有效,此为宣通肺气通利小便的“提壶揭盖法”。

5.外敷法

(1)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

(2)葱白1斤捣烂,加入麝香少许,分2包,1包脐部热熨15分钟,另1包冷熨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6.针灸法 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强刺激手法,体虚者可选关元、气海。

7.导尿法 若经过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无效,尿胀难忍者,应立即采取导尿法。

【预防调摄】

1.保持身心愉快,忌忧思郁怒。

2.保持会阴部卫生,勿忍尿、纵欲。

3.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酒及过食肥腻。

4.及时、正确治疗淋证、水肿等疾病。(钟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