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盛水红的随笔《牛背上的孩子在犇向远方》

 黄石新东西 2021-03-03

牛背上的孩子在犇向远方  

那里的家很老,叫故乡。故乡的天很蓝,叫青天。故乡的水很清,叫碧水。故乡的山很高,叫高山。故乡的树很红,叫红枫。我的故乡在罗田县白庙河镇高山村。白庙河镇与九资河镇(天堂寨)相邻。我的老家在高山之顶,白云深处……  
白云深处有黄牛,黄牛背上有孩子。父亲说黄牛是他幼时最爱的动物,不仅黄牛能帮忙干很多重要的农活,更重要的是黄牛还是他的好玩伴。想走出家门,需要理由,但放牛是不需要借口的。  
父亲说:十几岁时,他坐在牛背上,第一次看见了拖拉机。开始,他以为是哪个地方着了火在冒烟,结果发现浓烟能跑。他坐在牛背上,拍着打着牛,好奇地追了好一阵。风吹烟散,无影无踪。很多年后,他才知道那是拖拉机在跑动,屁股在冒烟。  
农村里,那些在牛背的孩子,一个个成了父亲,家中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母牛也生一个又一个的小牛。孩子见证了小牛茁壮,小牛也陪伴着孩子成长。  
少年时,我放过几回牛。山岗上,有孩子坐在牛背上,看远方的青山,看青山的云端,找山中的炊烟。河水边,有孩子坐在牛背山,看歌唱的河流,找碧水中的小船。红枫下,有孩子坐在牛背上,摘红枫上的枫叶当书签,找树上跳跃的小松鼠。房前屋后,有孩子坐在牛背上划拳,石头剪刀布,谁输谁牵牛去喝水。牛背上这样的快乐,属于高山的我们。  
虽然我很想站得高看得远,但从不敢像男子们爬上牛背。然而我还是趴过牛背。因为那次意外。我上学途中必经一条石板河,连续几天的大雨,河水湍急。瘦小的我被河水冲走。幸好小伙伴扯开嗓门呼救,我才被好心人救起,但处于昏迷。农村土法:将落水者放在牛背上,一人扶着孩子,一人在后面赶牛,另一人在前面拉着牛,围着稻场跑几圈,一摇一抖中,呛的水都吐出来了。我就这样被救醒,但还是无精打采了一周。现在想起,觉得应该是吓着了。就这样,牛成了我的“救命恩人”。只要我暑假在家,就会一日三餐后,拉牛去池塘边喝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救命之恩呢!  
但落水事件,也成就了一个“半仙”。算命先生说我命中要防水,注定有此一劫,挨过去便顺了。老娘说左防右防,防了十余年,还担心了这么多年。我历劫成功,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包括我自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十岁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是新生的。走的每一天,都是通向幸福的路。这种向内生长的力量,让我披荆斩棘,为幸福铺路。  
在初中,语文老师讲解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老黄牛的精神,也认识到了一些具有黄牛精神的人。“春天的故事”中在南海画了一个圈的邓小平,身边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和教书育人的师长,他们都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黄牛精神。这成了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在我的生命中开出了鲜花朵朵。  
白云深处的父老乡亲都老了,儿女都在外成家了,牛也没再养了。唯独,承包村部农场的堂嫂养了牛羊,不过农场在山下,放牛可不太方便。  
山下村部及镇上都在改建,开山修路,挖山建高楼。这样,天然草场少之又少。农场上,堂嫂家养了十几头黄牛。她只得开荒,专门种草种菜喂牛羊,但不够吃。山上的小路,走的人少了,都被丛林杂草覆盖着。放牛进山,都无法顺利找回来。于是,堂嫂和大伯,一年四季,就季节性选择,拿着镰刀到处割草,特意喂牛羊。  
去年,我被堂嫂发的朋友圈震惊了。堂嫂乘兴而去,开车去另一个镇上割草,满载而归。在她那白色小轿车的后备箱里,塞满了一捆又一捆的绿草。那车上装的不是牛草,是希望,简直就是我六岁小侄子的新书包和课外书。我当时鼻子一酸,泪流两行。真是有人开车自驾游,堂嫂开车割草去喂牛。  
草饲牛肉肉质精瘦细嫩,脂肪含量低,味道浓郁。草饲牛肉肉质更加鲜美、肌肉纤维丰富,口感更具韧性和嚼劲。要想牛多长肉长好肉,那得投其所好,必须牛吃饱吃好。年底宰牛卖牛肉了,堂嫂用车子拖着牛肉,起早贪黑送货上门。那可是一家人交保险的指望,更是交县城房贷的依靠。每次宰牛,我会跨县回乡买牛肉。我带回婆家的不仅有牛肉,更有堂嫂的心意。牛尾巴、牛骨头、牛皮,一包又一包。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垄垄油菜花,黄了父老乡亲的脸颊。一行行泥脚印,拓了父老乡亲的皱纹。一朵朵梧桐花,白了父老乡亲的头发。一条条羊肠道,弯了父老乡亲的脊梁。一捆捆早稻秧,醉了父老乡亲的梦乡。一声声公鸡鸣,甜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看!牛背上的孩子一直在犇向远方。牛背上的孩子成了爷爷,换成了少年;少年成了爸爸,换成了孩子。牛背上的孩子,不仅被黄牛托起,而且被爷子辈举高高,还被父子辈举高高。万万千千像黄牛一样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用双手举起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盛水红,80后,教培专职教师。以书为伴,以笔为友,喜欢走出家门看河山。即使生活一地狗毛,仍热爱生活,坚强向善,一路高歌向前。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