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挑员工变员工挑老板,用工荒倒逼企业科技创新

 京都闻道阁 2021-03-03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崔桂忠

近日,一段广州老板排队等待工人“挑选”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广州海珠区一段3公里的小路上,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他们拿着各种衣服样品,举着牌子等着路过的工人挑选。

节后复工,不少地方采取给红包,包专列等方式来激励员工,继续招工,而这份用工方的诚意背后,也反映出多年来春节过后的用工荒。虽然今年春节“就地过年”政策留下来很多外地员工,但是用工短缺的现象依然还在。

有制衣厂老板甚至调侃道,以前是工厂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老板了,现在90后、00后都不会学这个了。虽是调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当下,用工荒和用工贵日益成为企业的困扰。一项调查监测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成本上升过快”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用工荒,一部分原因是待遇跟不上趟,招到了人也留不住人,用了一段时间就有跑掉的危险,只好不断地招人。但企业也有一定的苦衷,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原本依靠廉价劳动力求生存的民营中小企业本身生存也不太容易,自然很难开出高薪吸引劳动者。

用工荒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用工荒将倒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证明了,谁能首先推动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就能在产业革命中赢得主动和先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首先在英国得到应用,将英国的经济发展推向全球顶峰;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以电力机械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成果在美国产生并率先投入应用,成就了美国的强国地位。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30年高增长,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如今,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来临,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逼迫企业升级换代,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仅用了5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由此带来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转型,先进生产力得以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为实现批量生产,需要大批劳动力。而劳动者的技术形成、心理素质提升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是企业“招工难”的深层次原因。

就业市场已经改变,对于企业的老板们而言,技术创新已经十分迫切。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强化产学研用创新联动,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优化服务链、培育产业链;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一言以蔽之,解决用工荒,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减少用工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问题。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