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如何接纳孩子的“坏情绪”?从《摔跤吧!爸爸》里学一招!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文/诺妈

“我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爱你们的,他是负责的,他在为你们的人生努力。你们不用在14岁的时候,就随便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从此与锅碗瓢盆相伴一生。”一部来自印度,由阿米尔·罕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看哭了荧幕下一拨又一拨的观影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父女之间追逐梦想的历程。这个叫做马哈维亚的父亲,曾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了追求世界冠军的梦想。他本想生个儿子来沿承他的摔跤梦想,命运却开玩笑般地送给他四个女儿。当他失望地摁下这个念头的时候,一个女儿暴揍男孩的突发事件,竟让他惊喜地发现潜藏在女儿身上的摔跤天分。于是,他力排世俗偏见,顶住所有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压力,打算用一年的时间,赌一赌女儿的未来,亲自带着两个女儿开启了摔跤训练之路。


 

从第一场差点被拒门外的摔跤比赛开始,到州际冠军,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冠军。父女之间追逐梦想的道路,有坦途,也有坎坷。这位成就女儿人生与梦想的强权父亲,令人敬佩,也引来各种争议。

观影全程,心情一直被故事情节发展点燃着,这个不爱言语,行动多于说教的父亲身上,让我看到了一个野蛮、强制的父亲所背负的艰辛和隐忍,以及他在亲子关系中呈现的独有温柔,他在与女儿多次矛盾升级中所保持的态度、距离与方法。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有了独立的思维,他们有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有了自己的处事方式,亲子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而来:他不听话,他发脾气,他故意而为之……我们该如何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摔跤吧!爸爸》,这位父亲同样遭遇了两个女儿一次次的“坏情绪”,他用“冷处理”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父女关系的危机。

“明天5点来找我!”孩子的童年从此与悠闲无关,早起、苦练、禁食、禁美、禁社交,两个女儿终于有了第一次“温柔”的反抗——找借口放弃训练。

父亲只是安静地听着女儿的各种托词,不反驳,不争论,最后顺着孩子的思维,为孩子圆谎,剪掉了女儿一头长发,用果断的行动力,表达了执行既定目标的坚决性,不给孩子任何幻想。

父亲的这一冷酷举动激起女儿更强烈的反抗,他们开始故意捣蛋:摁掉父亲的闹铃,假装受伤,时不时来个用尽力气,动不动把训练场上的灯泡给灭了……这些小伎俩,父亲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但他不像我们平时遇到事那样勃然大怒,严加斥责,或加倍严苛。他没有当面戳穿和和指责孩子,更没有暴跳如雷,他依然默默地布置着训练安排。在他的心里,只要女儿是坚持在训练的,他愿意包容女儿偶有的坏情绪。

但,他又是一位极度坚持原则的父亲,在原则面前毫不退让。面对女儿逃避训练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尽情地打闹时,他发怒了,怒气冲冲地赶到婚礼现场,一个巴掌打在了侄子的脸上,却拍痛了女儿的心,但早嫁同学的一番话点醒梦中人:

“我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爱你们的,他是负责的,他在为你们的人生努力。你们不用在14岁的时候,就随便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从此与锅碗瓢盆相伴一生。”两个女儿从此加倍刻苦。

父女同心,离梦想之路越来越近。正当满心欢喜把女儿送进梦寐以求的体育学院之时,父女之间却遭受了最大的信任危机。传统训练方式与现代训练方式的冲突,父女之间爆发了最大的矛盾,一场父女摔跤博弈之后,女儿愤然离去,父亲站在屋顶目送的身影,令人唏嘘。

叛逆的孩子,似乎忘了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尽管愤懑、压抑、父亲用自己的隐忍与回避,换女儿一个自省空间。连连在国际赛场上失利的女儿,终于猛然醒悟,“知子莫如父”,她一路的荣耀是父亲呵护而来。女儿最需要之时,父亲不计前嫌,一如既往陪伴女儿身边,历经艰难,终于圆了父女俩共同的“世界冠军梦”!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就在父女一路的成长里,静静看,细细体味,在阿米尔·汗扮演的这个父亲角色里,我看到了自己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地方。

影片或是放在印度的大社会背景里,为人生不懈追求梦想值得举国敬仰,那么假如放在中国,放在我们自己身上呢?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代孩子设计一个未来?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坚毅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在如今提倡自由教育,提倡个性发展,提倡家庭民主的环境中,我们在学习做父母的角色里如履薄冰,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现实需要我们做太多的取舍。

但无论怎样,无论顺境、逆境,我们一样需要给孩子注入一个梦想,并坚定不移地督促他为梦想而努力。有梦想的孩子才有追求,才有努力,才有付出,才有所得,才有回首人生的自我价值。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孩子的不理解,会有矛盾,会有放弃,这个时候,想一想《摔跤吧!爸爸》在原则之内包容孩子的坏情绪,给孩子一个自我消化的时间与体验,陪伴他成长,也教会他独立,这才是成长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