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变成“墙头草”or“牛皮糖”,那是因为你,给他两块“手表”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文/诺妈

“宝贝,你再不抓紧吃晚饭,一会闹铃响了,可就没时间看动画片啦!”

看着吃饭磨蹭的儿子,妈妈忍不住又一遍提醒。很不幸,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善意的提醒而加快吃饭的速度,紧接着,随着设置的闹铃声响起,动画片时间宣告取消。

然而,听到闹铃后,孩子突然有了意识,加快吃饭速度,只三下五除二,不消几分钟吃完了剩下的饭,然后冲到卫生间洗完手过来汇报:“妈妈,我能看动画片了吗?”

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小家伙的眼睛瞬间红了,很是委屈地向爸爸求补过机会。爸爸看着不忍,于是向妈妈求情:“算啦算啦,给孩子一个机会,今天让他看一集,下不为例!”

孩子破涕为笑,对爸爸重申的规矩拼命点头,然后欢欢喜喜跟着爸爸去看动画片了。至于下一次,当然,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宽容而改进吃饭速度。

这样的生活实例,几乎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曾发生过。我也如此,不忍孩子的眼泪,又苦恼孩子的拖沓,规矩立了又破,破了又立,毫无进展。

这个现象,好比手表定律中揭示的规律:只有一块手表,可以明确地知道时间;而拥有两块甚至更多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人失去对时间的准确判断。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一个标准,妈妈一个标准,又或者是上阶段这个标准,现阶段又一个标准,孩子往往陷入混沌之中,无法如期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要么像墙头草,看那一方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达成,就倒向哪一方;又或者像牛皮糖一样,父母紧一紧,孩子听一听,父母松一松,孩子又放纵了,无法真正让立下的规矩生效。

爸爸妈妈努力达成一致的教育意见,即便意见不合,也不在孩子面前争执。这个观念被越来越多重视家教的父母们接纳并执行。这是一种看得见的“统一”,但是隐藏在父母个人身上的“不一致”,却更需要我们为人父母警醒。

“隐形的不一致”,主要是父母个人身上“言传”与“身教”的不一致,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却真真实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行为、意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一幕,或许很多妈妈们也曾有过吧。

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曾经想尽办法想让孩子参与到家务过程中来。在表扬、激励中,儿子似乎对家务有了一些概念,他的确愉快地参加进来,但很快没过几天,他就失去了兴趣。我曾把原因归为孩子的三分钟热度,直到那天叠衣服时,儿子表示出强烈的抗议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我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的暗示!

那天,我照例叠着一堆收进来的衣服,并招呼孩子:“诺诺,你把自己的衣服叠好哦!”孩子跑进屋之后,爽爽快快地帮着一起叠衣服。我一边叠着,一边顺势夸奖他几句:“嗯,不错,挺有样子的!”孩子听了似乎也很受用,然后把自己叠的衣服递给我。

我接过后,想也没想又把孩子叠好的衣服重新展开,按着自己的标准开始叠起来。

“妈妈,我已经叠好了,你为什么要捣蛋?”儿子有些不满。

“你叠的不够方,妈妈再重新叠一下。”我什么也没想,回答孩子。

“不是的,我叠的是对的!”没想到的是,孩子竟然愤愤抢过了我手里的衣服,愤愤不平地重新按着他自己的标准来叠他自己的衣服。

就是在他愤怒的小脸蛋上,我突然读到了自己的“愚蠢”,刚刚还在夸孩子衣服叠的好,一边却又重新帮他叠,那不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叠的是不对的,还得妈妈重新叠,多麻烦哪!”

这衣服到底怎么叠,才是个好?

家长言行与举止的不一致,最终导致的就是让孩子无所适从,直至失去兴趣。

我们渴望孩子成功,在家庭教育中,除了夫妻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教育观,更应该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只给孩子一个手表,让孩子明确一个“准点时间”去遵守,才能培养出一个有决断,有进步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