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我是你妈妈呀?”“呜……我要找奶奶”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1

有朋友心酸地跟我抱怨我:出差一个月,对孩子日想夜想,总算回家了,马不停蹄去抱孩子,可娃竟然不认她!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找奶奶,让她这当妈的心里无比难受: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我的孩子竟然会这么对待我?

其实,不是妈妈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母子长时间分离,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不认亲娘。

前段时间,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成员之一、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科护士长马茹,在出征和接受隔离的第69天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

出差两个多月以来,马茹心里一直牵挂着家里一岁半的小儿子。

当她终于回到家中看见心心念念的儿子时,她马上摘下了口罩,张开双手准备拥抱孩子,并且高兴地看着孩子的脸问:“我是谁?我是谁呀?”。

然而,相比于妈妈的热情,儿子的反应却令人倍感心酸。

面对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妈妈,孩子脸上竟没有丝毫喜悦感。相反,他露出的是与马茹期待中完全不一样的无措的神情。

孩子没有对着马茹喊“妈妈”,仿佛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个人。

看到孩子这样的反应,马茹赶紧伸手把孩子从亲人手里抱过来,她的脸紧紧地靠着孩子,红着眼眶又有些着急地继续问:“我是谁呀?我是谁呀?”。

但孩子依然是沉默的。

亲人们开始有些着急地在一旁提醒孩子:“叫妈妈,快叫妈妈!”

孩子脸上迷一般的困惑,他眼神闪躲,甚至扭过头去寻找更熟悉的亲人。

这一刻,马茹难受极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马茹从来没有想过,她日夜牵挂的孩子,在这个归来的日子,会用这样的方式迎接她。

本以为在分开的日子里,孩子也会如同自己想念他那样地想念自己,却不想孩子如今却不认识自己了?

为什么2个月没见面,孩子就不认识妈妈了呢?

2

综艺节目《妈妈咪呀》其中有一期,讲述的是一个身为特技演员的妈妈。为了表演任务,在孩子5个月大的时候,和同样身为特技演员的老公一起离家外出,参加为期四个月的训练。离开的时候,宝宝9个月大。

《妈妈咪呀》节目录制当天,节目组邀请了他们的亲人带着宝宝来到舞台。本以为相聚一刻,母子见面分外亲,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妈妈一见到自己的宝宝,立刻兴奋地飞奔到孩子身边,迫不及待地抱过孩子。可孩子此时已然不认识自己的妈妈了,他哭着转过身推开了妈妈,挣扎着要回到奶奶怀里。

镜头前,这位妈妈早已泪流满面,她渴望着与孩子亲近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孩子身上。

在场的观众和嘉宾们泪崩了……

为什么这些孩子在小的时候,和妈妈分开的时间久了,就不认识妈妈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在3岁之前,他们大脑管理记忆的机制,尚处在发育的阶段。

根据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岁前的宝宝,记忆系统还没有发育完成。

他们在各个成长阶段,记忆的保存时间是不一样的。

1岁以内的宝宝,只能记住几天前看到的事物;

2岁左右时,他们能记住几个星期前看到的事物;

到了3岁,他们的记忆能力逐渐发育起来了,可以记住几个月前看到的事物。

另一方面,3岁前宝宝们对于看过的事物,其实是很容易忘记的。在他们大脑里,记忆存在的形式是呈片段式的,不完整的。

而且对于一件事情的发展,经常会出现情节缺失,没有前后顺序,或人物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随意搭配等情况。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记忆力会慢慢得到提升,能够记住几个月甚至是半年前的事情。

所以孩子才会出现不认识妈妈的情况。

3

妈妈们在面对孩子忘记了自己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失落的情绪,会认为自己愧对孩子,责怪自己没有好好陪伴他。

但当我们了解了宝宝记忆力的发展特征之后,就可以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这个情况,让孩子慢慢记起妈妈来。

1.   保持平稳情绪

当发现宝宝认不出自己时,妈妈们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或者因为太着急而发脾气。

曾有一档《放学后》的亲子类节目,关于“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情绪”做过深度探讨。

面对一位管理不好自己脾气的妈妈,育儿专家给出了意见:

妈妈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处理事情。

如果妈妈是带着负面情绪去接近孩子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反而抗拒和妈妈亲近了。

孩子不认妈妈,这种失落感可以被理解,但是妈妈们,即使再沮丧,也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去面对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慢慢地和妈妈亲近起来。

2.   耐心慢相处

有一位网友妈妈,分享了她和宝宝分开后,重新相处的经验,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这位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亲自照顾孩子,所以,孩子一直都是奶奶在帮忙照顾。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但孩子和她并不亲近,常常哭着要找奶奶。

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位妈妈做出了很多尝试:她会在晚上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唱儿歌哄孩子睡觉,周末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每天,她都投入全情的陪伴,变着花样陪孩子玩,让孩子时刻处在新鲜、新奇的生活氛围里。

就这样,在妈妈耐心的陪伴下,孩子终于慢慢地和她亲密起来。

所以,当孩子和妈妈之间产生了距离感,妈妈们就需要多花时间,耐心地去陪伴他们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有温度的爱,同时也能够增强孩子对妈妈的信赖感以及安全感。

3.   增加互动机会

陪伴孩子玩耍的过程,能更快地和孩子之间建立情感连接。

前段时间,演员吴京为了逗乐孩子,用花被子披在身上,扮大象在地上爬。而最近,他又为了让孩子开心,扮演了恐龙。

他这样用心地陪伴孩子玩耍的场景,真的让人觉得既温馨又好玩。

 和孩子互动时,妈妈们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亲子游戏,例如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敲打会发声的玩具等,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情绪,适当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妈妈的陪伴给他带来的快乐。这些亲子互动,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以及增加对妈妈的依恋。

4

这个世界上,最真最浓的莫过于亲子之间的感情。

虽然因为工作原因,很多妈妈不得不离开孩子一段时间,导致孩子一时记不起自己的妈妈来。但是只要我们能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积极地与孩子互动,孩子自然会记得那个最爱自己的妈妈。

所以,即便有短暂的疏远,也不要着急,毕竟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情感,天生有着特殊的连接;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不会因为短暂的分别而消失。

但是作为妈妈,我们还是要尽量减少与孩子长时间的分离。无数事例证明,从小缺少妈妈陪伴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造成性格方面的缺陷,他们自卑,缺少安全感,不懂得怎么去爱与被爱,很难过好自己的一生。

所以,无论孩子多小,都需要妈妈陪在身边。妈妈们要尽量多地陪伴孩子成长,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

(撰稿:仰羊)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