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事都爱问“为什么”:孩子,你到底怎么了?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作者/南希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带孩子去医院体检,需要抽血检测微量元素。在抽血室里看到一幕,突然有些感慨。

一个小男孩需要末梢采血,他仰头问妈妈:“我要扎哪个手呢?”

 “扎左手!”说着,这位妈妈准备拉孩子的手。

男孩的手往回缩了一下,突然又发问:“为什么扎左手?”

“右手写字啊,快伸出来!”也许是看到后面排队的人,妈妈的话里有些急了。

可男孩继续在发问:“为什么要用右手写字?”

妈妈停顿了一下,显然有些不耐烦了:“没有为什么!听话,好好采血!”

说完,又训斥了一下孩子:“废那么多话干什么?妈妈说啥就是啥!”

孩子显得无比委屈,医生又突然一针扎了下去,“哇”一声,孩子竟哭得稀里哗啦,也不知是手疼,还是心疼。

这一幕,看得我有些心酸: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多问几个为什么本是天性,可明明应该作为孩子引路人的父母,却偏偏没有耐心。

但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为什么”背后的真相,也许会痛惜:你的漫不经心,正在悄悄伤害孩子。

01


黄磊老师曾经在中国年度娱乐中提到多多小时候,也是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真的是打破砂锅一路问到底。

“爸爸,你去干什么?”

“爸爸去摘菜。”

“为什么要摘菜?”

“为什么……”

一系列为什么,有时候还真被问住了,黄磊老哭笑不得的时候,就会回复多多一句:对呀,你说是为什么呀?

多多这才刹住了追问,总算把“为什么”的苗头对准了自己。

孩子的脑洞大开,各种问题都可以从嘴里蹦出来,其实这是孩子好奇心敏感期的表现,因为他认识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儿童行为心理学中解释:3到4岁的孩子之所以爱问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开始有了觉察,觉察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有好多神奇的事情。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求知欲,他们不能满足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而是想挖掘更深层的内容。

可是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不能解答疑惑,因此他们才会不停地发问,他想要弄清楚周边的一切事物,以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敏感期是孩子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对知识的一种渴望,是一个成长的体现。

英国心理学家洛克把儿童的好奇心看作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是自然界赋予他们去除无知的工具。

好奇心是儿童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处在好奇心敏感期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02


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有一集《十万个为什么》, 图图问妈妈:

“那为什么白云不到人类家里玩?”

“这个,大概,因为,白云不喜欢。”

“图图就喜欢上别人家玩,为什么妈妈骗人?”

“据我所知,天上不光有白云,还有……”

“有星星!”

妈妈听到图图的回答,立马暗笑地说:“转移成功。”

原来妈妈在试图转移图图的话题。

对于孩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一开始,图图妈妈还思考着回答图图的问题。后来因为图图就妈妈的回答又延伸了很多问题,妈妈就开始转移图图的问题。

可是,转移话题的后果是孩子问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就像动画片里,图图妈妈以为转移话题成功,没想到图图接着新话题问得越来越多。

听到各种问什么,妈妈产生怒火,对着图图大声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再问为什么,就迟到了!”

图图看到妈妈震怒反应,一脸疑惑地停止了提问。

很多父母都像图图妈妈这样,一开始还敷衍地回答问题,可当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会转移孩子的话题,甚至会用怒气喝住孩子提问。

不管是转移孩子的问题,还是厉声阻止孩子发问,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不给孩子提问,就像把他的脑子封锁起来,不能思考,会让他变得越来越笨。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不会思考?有一个回答让我深受启发。

网友说,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为什么,可是总被妈妈责骂,后来自己就不敢问了。慢慢遇见好奇的事情,也不会去多想,也不愿去探究,最终越来越不会思考问题了,没有一点点创新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问题被父母骂停了,孩子只是因为惧怕而停止了提问,但是不好的感受仍然在内心深处,这是多么糟糕的感受。

转移孩子的问题,用怒气阻止孩子的提问 ,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伤害了亲子感情。

因此,身为父母要正确回应孩子的问题。

03

那么当孩子陷入无穷无尽为什么循环的时候,家长怎么应对才能既解了困境,又不减孩子的好奇心。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探索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是的,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能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求知识,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泰国有一个教育短片,讲述了小女孩阿珠和妈妈一起种豆芽的故事。

一开始,阿珠很好奇别人家的豆芽为什么卖得那么好,于是向妈妈提问,我们能否也可以种豆芽来卖。

妈妈欣慰地回到她说;“嗯,我们可以试试。”

在种豆芽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接二连三的失败,家中积蓄几乎耗尽,可是妈妈依然用行动鼓励孩子一次又一次尝试,最终母女俩研究了出了种植豆芽的好办法。

后来,这个小女孩最终获得了Sarnrak奖学金,同时取得了生物博士学位。

阿珠的好奇心得到启发,这跟她后来的成就有很大关系。

正是母亲守护她的好奇心,让她的好奇之根茁壮成长,给她无限的探索能力,才成就了优秀的她。

父母要知道,好奇心就像孩子手里的一把钥匙,他想用此打开未知的世界。

因此当孩子有了好奇心,身为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探索能力。

2.引导孩子正确思考问题,不能让别人为自己思考事情。

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也许会比较烦,但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解释之后,孩子还会延伸出更多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是给不出答案的时候,可以把问题的转向孩子,反问他:“对呀,为什么会这样?”“你觉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时候孩子会不断重复一个问题,不是因为父母解释不好,也不是他们记忆力不好,而是他们喜欢大人重复他心里想要的答案。孩子喜欢这样的满足感。

给孩子机会去回答问题,父母也一样要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才能在同一个问题上做到有效的沟通,增加亲子关系。

3.如果孩子问的问题,父母暂时回答不了,那就跟孩子一起学习,寻找答案,一定要回应孩子的问题。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所不知的。面对孩子的疑问,有的父母则习惯不懂装懂,含糊其辞回答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拥有正确的思考能力,反而让父母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

在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时,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懂,我们一起试试”或者“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之前看到演员孙俪的一则微博:面对孩子的“鸡蛋会不会孵出鸡蛋”的疑问,孙俪在无法确定答案的情况下是用行动去寻找答案。后来,真的孵出了鸡蛋。正当孙俪担心这些鸡宝宝无处安放时,孩子们机智地给了答案。

这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启发了孩子进一步思考解决另一个问题。

因此,当被孩子的问题问住的时候,父母要真实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懂为什么。然后表示希望和孩子一起寻求答案。

孩子的问题只有被回应之后才能有效的拓宽孩子的思维,内心驱动力才能不断驱使孩子不断学习。

0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当孩子爱提问,他的求知欲开始萌芽,他意识到事物联系越多,问的问题越多,提问就是一个思考的开始,思考能让孩子培养清晰的逻辑能力,提高认知能力。

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天性,这是很普遍的事情。

如果父母能正确面对,重视孩子的每一次提问,引导他去思考问题,那么他就会扩宽思维,增长见识。

相反,如果父母回避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求知欲就被扼杀了,那么他就不会思考,然而一个会思考的人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因此,如果,家有爱提问的孩子,父母们要多耐心一些,认真回应孩子的问题,因为一次提问,就是一次思考的开始,一个增长知识的开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