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术与数学

 临观山水 2021-03-03

数学史上,一般将以算术、代数与直观几何为基本内容之算法体系,称为东方式数学,可称为数术;而将希腊式、以论证为主的逻辑演绎体系之数学,称为西方式数学,后世数学基于此而形成。西方式数学由于经常脱离实际,因此得以放纵思维,极尽抽象之能事,从而构造出博大精深之数学体系。其应用之广泛、结构之严谨,思维之抽象,令人叹为观止之余,也使包括专业人士在内之人头痛万分。而中国传统数学之实用性以及早期领导者以民为本之思想,决定了东方式数学之主要目的只是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计算技术。

在东西方数学发展之进程里,最基本却也最深刻、最具体却也最深奥之研究对象,不约而同地,当属“数”无疑。数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数之集合,而不同之集合,构成不同之数域。关于数域之发展,很能体现东西方数学之区别。

数域之扩张过程以自然数为基础。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L.Kronecker,1823-1891年)曾说:“上帝只创造了整数,其它尽皆人为。”很多学者认为零与自然数之产生源于人类在生存活动中的原始冲动,而人有十指与十进制之广泛使用当然也关系密切。自然数的使用是初等而易被接受的,原始社会时人利用刻石或结绳等方式来记录数量也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自然数加自然数还是自然数,则称自然数集合对于加法是封闭的。同一数之加法次数一多起来,便产生了乘法。自然数集合对于乘法也是封闭的,即两个自然数相乘仍旧是自然数。比较产生了减法,并导致了负数概念之产生:“负数”是使得它与该数之和等于0的数。自然数对于减法是不封闭的,如2-3=-1就不是自然数。看来,数域有必要再被扩张。零、负整数与自然数合称为整数,其对于加、减与乘法都是封闭的,但对于除法不封闭,如10除以7就不等于整数。看来,数域还需要继续扩张。由于某些物品之可分割性,人类想到了切块均分之法,如此便产生了分数。分数与整数合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是封闭的。可见,有理数之产生是劳动人民计数或测量所导致的。意料之中的是最早出现之无理数也与计数、测量有关。乘法之重复进行产生了乘方,23就是三个2相乘,然而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由此,无理数开始困扰整个西方数学界。

虽然无理数是如此长久而持续地困扰着数学家,但其实在应用方面,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它到底如何地不循环,只要精度足够就好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Euler,1707-1783年)等人利用连分数来对无理数作有理逼近。如可写成,将之记为一个迭代过程,一直迭代下去,则可得

依次取近似值,分别为:;若用小数来表示,依次约等于1、1.5、1.4、……、1.41421362、1.41421355……:与真实值比较可见,连分数逼近之近似程度非常高。

有理数与无理数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实数,中国古人对于数域之研究与开拓到此为止,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并未对数域分门别类。然而西方数学家在17世纪以后,将数学大量引进哲学领域,从而开拓出一大批科学分支,从而更加勇猛精进,并引入虚数,将其与实数结合,扩充为复数。

实数相对比较好理解,而虚数到底是什么呢?西方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为此困惑了数百年,直到搞明白虚数之物理意义(或者说几何性质),才开始承认这种虚拟之数是有用的。比如说坐标旋转,可以采用变换公式

表示坐标点逆时针旋转α弧度后变成。若α=π/2,则为逆时针旋转90o,此时

这其实相当于

即向量逆时针旋转90o其实就相当于其对应坐标乘以虚数单位,而向量顺时针旋转90o就相当于用其对应坐标乘以-。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一些几何问题或物理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等学者对于虚数之应用一直采取较保守之态度,直到弄明白±i其实和±1一样,既然±1可表示直角坐标系中两个水平方向之相反的长度单位,±也就可以用来表示该坐标系中两个竖直方向之反向长度单位,如图1.4所示。此后,虚数之几何意义渐渐明朗,在物理学之应用亦越来越多,而数学家也开始释怀。

虚数单位与实数单位

 1843,爱尔兰数学家哈密顿(W.Hamilton,1805-1865年)提出形如

之四元数,其满足运算法则

四元数虽然抽象,但其与时空非常协调,因为一个物理点刚好需要四个维度(一维时间T和三维空间R3)才能描述。犹太裔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年)的相对论已经证明:空间与时间相互关联、彼此不能分离而存在。这种统一的四维宇宙可用四元数很好地表示出来。

四元数引发了人们去寻找新的超复数系,如1844年德国数学家、语言学家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年)创立了n个单元之超复数;1845年英国数学家凯莱(A.Cayley,1821-1895年)创立了8个分量之超复数。此前,高斯曾猜测:“保持复数基本性质之数系不能再扩张。”该结论后为德国数学家魏尔施特拉斯(K.Weierstrass,1815-1897年)与戴德金(R.Dedekind,1831-1916年)所证明。而后德国数学家费罗贝尼乌斯(F.G.Frobenius,1849-1917年)给出了更强的结论:具有有限个单元的、有乘法的、服从结合率的实系数线性结合代数系统只有实数、复数与四元数。

西方数学家在开拓数域时,虽小心翼翼且跌跌撞撞,但成就非凡。而翻翻中国古人留下之数学著作,绝大多数似乎是在玩代数游戏,其虽思想深刻、技巧高超,但就难度而言,比之西方数学相差甚远。虽其中不乏刘徽(约公元250-295年,魏晋时人)、祖冲之(429-500年,南朝人)、秦九韶(1208-1261年,南宋人)等远超同时代西方数学家之杰出人物,但就整体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数学之思想是无法与西方相比的。那么中国古代之数学家们,到底做什么去了呢?

因为《易经》之影响,造成了“象数”观念之流行,并推动了数的处理与组合等系统理论之发展。象数即物数统一,讲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最深刻之思想,即相当于今日高等代数之对偶空间理论。而关于数之处理与组合理论,古中国之数学家们并未全力去构造今日所谓之组合数学或矩阵论,而是将其应用于医、卜、星、象与奇、门、遁、甲,甚至相术与堪舆等。

(南宋)秦九韶在其《数术九章》之序中曰:

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

可见,秦九韶认为,中国数学之起源可以追溯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即将数学之起源归于《易经》。可见,在中国古代,数术学之地位比之数学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在序言中道:

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

即刘徽认为,数学是伏羲氏为了“合六爻之变”而发明的。六爻,即六十四卦中每个卦象皆由六个爻象组成,其变化原理深合数学之道。据传此术后来经由华夏始祖黄帝进一步发展,以发挥《周易》“两仪四象”之功效。

(元)朱世杰(1249-1314年)在其《四元玉鉴》一书之“前序”中道:

数一而已。一者万物之所从始,故易一太极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生生不穷者,岂非自然而然之数耶?河图洛书泄其秘,《黄帝九章》著之书,其章有九,而其术则二百四十有六,始方田,终勾股,包括三才,旁通万有。

显然,朱世杰也认为中国数学最早源于河图洛书。作如此想的还有很多数学家,如(明)程大位(1533-1606年)在其《算法统宗》“总说”篇中道:

数何肇?其肇自图、书乎!伏羲得之以画卦,大禹得之以序畴,列圣得之以开物成务。凡天官、地员、律历、兵赋以及纤悉杪忽,莫不有数,则莫不本于《易》、《范》。故今推明直指算法,辄揭河图、洛书于首,见数有原本云。

程大位还在“书《直指算法统宗》后”一篇中道:

数居六艺之一,其来尚矣,盖自宓戏宰世,龙马负图,而数肇端。轩后纪历,隶首作算,而法始衍。故圣人继天立极,所以齐度量而立民信者,不外黄钟九寸之管。

不难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把数学之起源归于《周易》与河图洛书,不仅仅是为了从数学发展史之角度确定数学之来源,更在于说明《周易》之原理与数学研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一趋势,将古代中国之数学家牢牢地束缚在了数术之上。也就是说,古中国之数学家在探究算术之同时,也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究哲学、神学、天文、历法、七政、星象、医学、格致、阵法、物候、博物、方术、相术、命理、八字、风水、堪舆、择吉、占卜、太乙、风角、奇门、遁甲、律吕、博弈等一大批杂学。

纵观西方历史,从未有哪本著作能对后世几乎所有数学家产生如此深远之影响。这恰恰使得西方数学家们能自由发挥才能,从而创造出今日复杂而绚丽之数学帝国。西方人今日之灿烂科学成就,正得益于其整体高精度之治学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