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的父亲是清末文官,从小就“强迫”他...

 古稀老人赵 2021-03-03
汪曾祺的父亲是清末文官,从小就“强迫”他抽烟喝酒,甚至在他写情书的时候,父亲都会在一旁支招。

这种家庭教育让汪曾祺洒脱随性,而且积极乐观,遇到多大的难事,他都不急不慌。

1939年,汪曾祺因为崇拜沈从文,于是就跑到西南联大读书,除了偶像的课,其余的他都逃课,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学渣”。

刚开始因为身上有点钱,汪曾祺就经常跑去泡茶馆,喝茶看书,与三五好友谈理想和文学,有时还去下馆子,把云南当地的美食尝了一遍。

很快就没钱了,于是汪曾祺只能顿顿米线,但是作为“吃货”,他却能把米线做出不同吃法,不带重样的。

汪曾祺很会享受生活,一旦没课的时候,他就跑到小酒馆,点上一盘猪头肉和几两酒,整个人斜靠在椅子上,欣赏这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是明亮和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沈从文很欣赏他的才华,当时作业满分也就100分,可是却常常给汪曾祺120分,谁也没想到,这个经常逃课的“学渣”,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作家。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汪曾祺都一视同仁,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始终保持一种真诚和洒脱。

1958年,汪曾祺被下放到乡下,每天就是养猪,后来又被派到果园种植,但却他依然没有一点点埋怨,每到晚上,他还是用这双伤痕累累的手,拿起笔作画写诗。

对生活保持热情的人,运气总不会差,汪曾祺很快就调回到了农科所工作,在这里每天总有花不完的时间,如果是别人,很快就会承受不住这份悠闲。

但汪曾祺仍然不会,他把时间用在了画画上,就马铃薯都让他画了几十遍,没一遍都不一样。

那个时候他还笑着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在1980年之前,汪曾祺是默默无闻的,直到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受戒》,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随后,这个花甲老人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写出了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引起了中国文坛的震动,令许多作家惊叹不已。

贾平凹说:“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梁文道说:“他是一碗白粥,熬得更好。”

他还很喜欢做菜,而且常常创新,同一种食材,总能做出不同种味道,连中国作协都曾经安排他去做菜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和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要去尝尝,对文化也要这样。”

所以从他的作品中,总能看得到万物有灵和美,在《人间草木》中,汪曾祺这样写:“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日子了。”

在《生活是很好玩的》中,他又这样写:“生活是很好玩的,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人生苦短,不如怡然自乐,活他一个痛快,就如他自己说:“命是自己的,怎么活也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泡上一杯绿茶,躺在沙发上,在下午洒满阳光的窗边,看着汪曾祺的散文集,感受阳光照在脸颊上的温暖,惬意地享受着午后懒散的时光。

在图片下方横条的“看一看”,让我们用汪曾祺的散文抚慰心灵,感受身边的美好,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