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油用牡丹需结合本土化特色产业发展,切勿盲目跟风、吹嘘

 牡丹芍药新动态 2021-03-04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看热闹”,无疑是对贵州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最合适不过的描述了。 很多人认为政策多,前景好,应该很好很容易去发展。却不知自己仅仅认识到油用牡丹产业前景广阔,认为它是一个好产业,但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定位、建立的关系、是否形成一定体系、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后继发展并没有太多的考虑。

前景总是美好的

现实却很骨感

很多公司一味地吹嘘油用牡丹蓝海、蓝图,甚至上升到了战略国策,但是这些给我们没有直接关系,吹嘘的越厉害,泡沫越严重,2014年我参加上海展销会,玛卡和油用牡丹一样的火热,但是现在的玛卡呢?

所以说:2017很快就要过去了,总结贵州省这两年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明年如何规划、盈利是我们每个贵州牡丹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起回顾下油用牡丹有哪些坑?

一、某牡丹公司近期发布的微信文章里提到

牡丹籽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至少20元(政府制定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每亩收益最少也能达到5000元。

事实】:2017年个别油厂收购价;16元/公斤,市场80%收购5元/公斤且少量需求,90%的牡丹籽还在手里卖不出去。

【总结】贵州大部分牡丹种植基地2017年没有结籽,很多人看不清、看不透市场动态,还在自以为是的埋头苦干,却不知前方已经出现了岔路口,明年贵州省将面临大面积的结籽,何去何从,不得而知。

二、某些二专家吹嘘的油用牡丹产量1000斤/亩

事实】:五年生油用牡丹【肥沃良田】种植亩产量500-700斤,林下、荒山荒坡贫瘠地种植亩产300-400公斤。

前提是:每亩地平原地区栽种3000棵左右。

【总结】以1000棵为例:也就是说良田种植五年丰产期可得200斤左右,曾某些专家说贵州很适合种植油用牡丹,却忘了贵州土壤实际情况,大部分土地贫瘠,黄黏土、盐碱土、烤烟地居多。

贵州很多基地种植每亩地1000—1500棵,可想而知产量如何了。

牡丹是耐旱、耐贫瘠,是可以成活,但是你有没与考虑到:成活和产量是两码事,没有营养的土,如何能结出丰厚的果实呢?

而很多种植户不懂技术,而供苗商照本宣科的老谈,没有贵州省实际种植经验,导致了很多基地都种在了黄黏土,烤烟地里,至于长势情况就不用多说了,体弱多病,再加上贵州雨水大,大多根腐病连做死掉。

黄黏土:黏土不疏松、不透气、容易引起根系腐烂死亡。施肥后肥效释放慢,作物生根难,人们常称这种土壤“发老苗不发小苗”。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土壤,PH值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不易促苗。

三、那些所谓的政策补贴

举一个例子:贵州多少牡丹企业是与下面类似的情况?

产业不对路项目难生根

——对富县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调查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延安讯(记者张太东)2013年,富县为一私营企业量身定制的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在栽植了5000亩油用牡丹后,就没有了下文,国家投资600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就此搁浅。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产业不对路 苗死草长

2013年,省发改委以陕发改农经(2013)1814号文件,批准富县实施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国家投资退耕还林专项资金600万元,计划建设油用牡丹精品园2000亩,示范园13000亩,以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4年秋,市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及专家从山东购置油用牡丹苗木,然后分发给当地各县乡镇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

然而,油用牡丹属肉质根系,耐旱不喜水。

由于连续的降雨,导致排水不利,河滩地水位较高,所种植的牡丹基地起垄参考北方所定,因此,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不尽如人意,加之雨水大杂草繁殖茂盛,企业又缺乏后期管理,草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小小的牡丹苗,很快就淹没在了蒿草丛中。

第二年的夏季,大面积的牡丹苗相继死掉,种植企业不断地反馈信息给当地政府,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只能眼看着辛苦一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9月6日,记者来到地方比较偏僻的富县华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这里原是省槐树庄劳改农场所在地,大部分土地属于河滩地。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3年前,公司从省槐树庄农场租用了这里的土地,主要从事粮食种植。2014年公司从政府领取了大量油用牡丹苗木进行栽植,由于对该品种缺乏了解,因此,栽植后成活率较差。同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除草手段,退耕还林补贴直接发到老百姓手里,想在给老百姓沟通补助问题很困难,企业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反而落的两手空空,而且在得不到补助的情况下,靠人工除草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支撑。

当地一位老百姓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投资那么大在这里栽植油用牡丹,这是在瞎胡搞。油用牡丹耐旱、耐寒,不喜水,当地雨水量较大,根本就不适宜发展油用牡丹,栽下去,根就烂了。而且种下去后回收还没有保障,企业负责人只能自己联系渠道回收,再加上持续的雨水导致的草如果控制不住,很快苗死草长。如今,栽植的牡丹被半人高的蒿草覆盖了,长期下去,会全烂在了地里。

企业积极 政府热心 农民不接受

国家投资如此之大,项目之初立项、科研是如何做的?

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富县华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是政府的强制实施。

该负责人说,该项目是市县政府采购,让林业局协调申报的。项目前期的科研报告、作业设计、评审全是由政府做的,种植户没有参与。

同时说,项目设计15000亩,企业只栽植了5000亩,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地。加之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企业无法负担,因此,项目实施到现在难以生根落地。

为推进项目的实施,政府曾动员当地本土企业、合作社栽植油用牡丹,但当地企业不接受,主要是周期太长,又没有协议回收,因此,其余的一万亩就没有实施。该负责人说,目前国家投资的600万元项目资金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这样,在政府热心、企业跟随、老百姓不情愿的状态下,申请了国家投资项目,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由于产业的不对路,企业难以承受后期管理支出,国家投资600万元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就这样搁浅着,骑虎难下。

当地一位人大代表认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是国家用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民今后生产生活生计的惠民工程,该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其目的不知是为了谁?项目到目前无法推进,谁该为国家的损失买单?谁又该为企业亏损所负责?


【全国油用牡丹看菏泽 — 中国牡丹之都】

      目前,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其中,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59个,千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村”61个,万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乡镇”3个,全市牡丹生产企业达到120家,其中牡丹出口企业11家,2016年牡丹产业实现出口销售收入1650万美元。2016年牡丹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30%。

牡丹科研机构有19个,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菏泽牡丹由过去单一的观赏、药用,逐步向医药、食品、化妆品、畜牧养殖、观光旅游等多个领域延伸,其中,牡丹籽油深加工企业20多家,是2013年的10倍。

未来,菏泽将依托骨干企业,着力实施牡丹产品深层次研发,努力推进牡丹产品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食用菌、新材料应用、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九大领域延伸,逐步把菏泽牡丹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特色支柱产业。

种牡丹,围绕实施动态

提高油用牡丹的认识

一件新鲜的事物走进人们的视野有很多种方式,然而油用牡丹猝不及防地蔓延开来。是近几年出现的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新型农业,人们开始着眼油用牡丹,可以想到油用牡丹的效益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由于油用牡丹特殊的生长习性决定了收益的滞后,在当年乃至前三年都见不到油用牡丹的收益,这一条件将一部分人阻挡在了油用牡丹的门口,但是恰好正是这种特性,在油用牡丹的生长期间可以套种其他的经济作物,收益与油用牡丹管护并排走。

发展油用牡丹并不是见风使舵,盲目发展。油用牡丹很难被投资者认可,这并不是产业不好,而是缺乏其知识的补充,政策信息的阅读,种植户需要做的就是围绕农业时事动态,拓宽油用牡丹的认识和了解,阅读最新的油用牡丹政策以及消息实时跟进进度,不要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抛远。

     种牡丹,做好抉择    

拒绝摸着石头过河

油用牡丹不同于其他传统农作物,经历多年的反复种植,种植技术早已烂于心。油用牡丹种植又是一种技术活,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来适当改变种植方式。好多种植户在市场上购买牡丹苗子,拿回去栽植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下手,这里有必要提醒的是,苗木选择一定要选择有技术保障的企业来合作种植,好的公司会派出技术员给予现场栽植指导,从而确保牡丹苗木的成活率。

选择有技术保障的企业就是得到油用牡丹发展阶段的技术支持。这对于搞农业的人来说就是基础,种牡丹,不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有正确的选择。

     埋头苦干种牡丹    

只会越来越穷

还在埋头苦干的你,请停一停,抬起头,回顾一下过去的这10年:

在这10年里,曾有身价几十亿的人自信满满砸钱做农业,但上亿元砸进去连个水花也没溅起来;

在这10年里,打工十几年的人将自己的积蓄都拿来做农业,但撞得头破血流只能背上行囊从头开始;

在这10年里,更有无数的人,钱也投了,也努力了,转了很大一个圈走了个大弯路,又走回原点,用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验证一条别人已经验证过的弯路。

这些失败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行吗?

不是!

农业圈子里从来不缺在其他行业赚到大钱的人,他们有头脑,有能力;

农业圈子里从来不缺能吃苦能拼搏的人,他们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农业中;

这些失败案例,根源都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对农业不了解。太多的人把农业做成了想象中的农业,从根上就错了,即使砸再多钱,再努力,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油用牡丹+旅游扶贫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把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为加速推进旅游扶贫,贵州省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全域山地旅游,优先对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和2760个深度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根据方案,旅游扶贫的重点任务有9项,包括: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等。

各种名目的花卉

已成为各地旅游推介的一大看点

例如牡丹园、薰衣园、百合园、玫瑰园、

油菜花、蒲公英花、菊花等等。

这些都能成为一个公园或者景区的‘明星’

贵州省已有油用牡丹种植15—20万亩左右,

已经有优先的观光基础,

下面如何以油用牡丹为基础,

结合贵州省旅游扶贫产业规划,

打造特色旅游生态观光园,

这是每个牡丹企业所要考虑的事情。

牡丹作为国花,花色艳丽,婀娜多姿,

同时也是我国花卉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

以牡丹花观赏为主

结合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的景区

已成为当下都市年轻人旅游的选择!

牡丹花开时期

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

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为此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因此,推动牡丹多元化发展 ,

有利于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化

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牡丹是花中之王,素有富贵花之美誉。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不仅是“一招鲜”的产业,更能带动旅游观光、科技创新、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大城市近郊,或者是周边有旅游资源的地块。要方便引来人、留住人,还得有消费项目:游览、婚纱摄影、娱乐、采摘、垂钓、餐饮、五谷杂粮等等,重点考虑亲子项目。

需要做景观规划,结合园林种植,功能区划等。种植要结合观赏牡丹、芍药,其他花卉,要做到三季有花。

油用牡丹+本土化产品深加工

随着贵州省几万、十几万亩的油用种植进入结籽后,再运送到外地加工后也会增加成本的投入,贵州本身原生态的空气质量,气候环境会让牡丹结的籽更加纯质,贴有贵州原生态品牌的优质牡丹籽油和牡丹其他产品,自然要更加让客户喜爱。但是一定在加工产品前小规模试用,确定好稳定的销售渠道。

1、牡丹籽油加工

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生产方法,也可采取各种不同的牡丹籽油灌装和包装方式。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采用压榨法即物理方法的压榨油较有优势。它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正,但以压榨法生产出油率低下。

2、延伸加工

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丰富,功能全面,可以向高端精制食用油、化妆品、保健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

3、循环加工

利用牡丹籽榨油后的废弃料,比如:可从废弃的果荚中提取芍药苷;种皮里含有5%的牡丹精油;压榨后产生的饼粕,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种子胶饼粕提取种子胶后,,可以生产含优质蛋白质的营养饲料或营养食品等。

营养饲料又可养殖无公害猪、鸡、鱼等畜禽渔产品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产、生活能源利用

沼液代替农药用于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治

沼渣制成绿色有机肥料返回用于牡丹等种植基地。

 4、综合加工

牡丹花瓣和牡丹花蕊可加工成牡丹茶、牡丹生物医药的原料;牡丹花的萃取物可加工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干花可做茶和工艺品;牡丹叶含细胞纤维、没食子酸。叶片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叶片同其它中药混合可做茶,防辐射、降血压、降血脂等。牡丹籽除了榨油外,还可提取药用成分。抽调根皮后的木质部分还可做活性炭。

目前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有: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瓣茶、牡丹面膜、牡丹化妆品、牡丹系列饮品、牡丹营养粉,胶囊、牡丹牙膏、牡丹香水、牡丹精油、牡丹护手霜等。

分析:从2017年开始,有远比贩卖苗木种子大千万倍的红利期拉开序幕,那就是牡丹油进入市场。中国一年消耗食用油在2250万吨,在这2250万吨背后有些可怕数字,500万吨变质油、300万吨地沟油、200万吨潲水油、10万吨有毒棉籽油,还有进口630万吨转基因大豆油料。这就是牡丹人迎来的第二波巨大无比的红利。把牡丹种好、把牡丹油生产出来我们做到了,但牡丹油推向消费市场让国人吃得上牡丹油我们还做的不够,所以牡丹人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市场和种植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以目前来看,牡丹油卖出去还得依靠自身力量,种好牡丹躺着等人来买油可能你要损失很多,或就此终结牡丹事业。农业基本靠天吃饭,涉农个人或公司资金只够农业方面流转,农业发展周期长,资金流转率低,资本市场大都不愿意介入,导致农业发展很难。

让国人吃的上牡丹油,在宣传、销售网络等方面费用是个巨大的数字,没有独角兽能担当的起,牡丹人的牡丹梦是个伟大的梦,但实现起来有点难,同时也就是因为难,所以伟大。

就目前情况,如何把牡丹油销出去,我给出几种方案,大家看自己能力对号入座,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卖牡丹油,钱肯定是能赚到的。

一、大企业抱团联盟走资本市场之路

三到五家的牡丹公司,较有实力一点,联合起来,把产品匹配到市场上,商业模式确定下来,进行一轮融资打造样板市场,二轮、三轮融资进行市场复制,第四步上市圈钱规避风险。

二、中个小企业走个性化定制之路

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定制开发,产品不要太多,2-3款足以,方向是细分领域,例如月子牡丹油、儿童牡丹油、牡丹油礼品、西餐专用油、牛排专用油等和市场细分领域结合,移花接木转化市场已有需求,发育成长。

三、个人种植户为牡丹油代言走微商零售之路

从事牡丹行业的人有30万人,大家都拿起手机为自己种的牡丹油宣传、零售牡丹油,不但可以再调高牡丹的收益,还可以大大推动牡丹梦的进程,个人依可以树立小微品牌,利用“自家牡丹”优势,给小群体供应牡丹油,发展牡丹农家模式,不仅脱贫,还要富起来,更要国色天香、富贵吉祥。

集中资源,选择条件优、基础好的油用牡丹核心产区,从种植、采收、运输到加工、销售,以产业链思维建设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基地。逐渐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种植户、企业、经销商建立产业集群。争取在油用牡丹主产区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种植户为种植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稳定的从种植到加工的油用牡丹产业链


农业不再是传统的生产农业,而转变为以运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农业的利润,绝不存在于单纯的种植、养殖,而是以中高端客户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推广,种出好东西不是本事,能卖得出去,且卖出好价格才是王道。

1、市场化转型必须走在官员和政府市场化转型前面。否则,总是后知后觉甚至无知无觉的话,市场不相信眼泪,没有人替你买单。不知道规律在哪里怎么办?多学习,多思考,多观察。总想着套取政府政策,不学习而能够不上当,甚至赚得盆溢钵满,这样天上掉陷饼的美事,我是没见过。 

2、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为什么总是失败?

 我以为有一个基本手段的误区,就是错误地采用了有为而治。而正确的做法,则是无为而治。

所谓的有为而治,主要是采取看得见的手,政府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动用行政手段,安排人力物力去抓,政府成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直接指挥者、操控者。

而所谓的无为而治,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让企业和民间,称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主导者,政府则居于其后,做辅助和服务工作,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土壤。

我们全国各地政府遍地开花,到处兴办高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孵化器,结果,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而只是制造了一群又一群的靠补贴混日子的平庸企业甚至骗子企业。

4、中国农业在这几年里,特别在互联网之后,不知为何,突然成为了投资热点,从上到下,都在过度的吹嘘,本来一个小小的无人问津的石头,瞬间变成了膨胀的大气球,不管是谁都希望过来吹上一口。

然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过度的吹嘘只会偏离行业的本质,进入一个盲目、无序、混乱的局面,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伤亡惨重。就象当前农业面临的滞销、迷惘、亏损一样,广大的农业从业者已经身心疲累,信心受损。

现在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希望农业到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解决这一轮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然而经此这一轮农业过渡吹嘘时期的广大朋友们来说,要想转型、变革、重新起步,就不得不面对疯狂发展、盲目扩张留下的一地鸡毛。然而,机会总是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中,优胜劣汰纵然残忍,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我们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大环境下砥砺前行,胜利迟早会眷顾这些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的人的。

4、如果我们追究事情的细节,就会发现,在这看似千差万别的情况中,有几个非常近似的共同特点:

只要是政府刻意扶持,动用优惠的资金资源政策,就等于制造了一个区别于市场的非自然的温室。在市场自然环境中冻得战战兢兢的企业,当然莫不希望进入政府构建的优惠温室,享受政策的阳光雨露。由此就必然引起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甄别哪个企业是有资质真心想搞创新的,哪个不是?

办法无非有两个:一个是主观的办法,一个是客观的办法。

不幸的是,两个都行不通。

动用主观的办法,最大的问题是寻租和腐败。给相关的主管官员权力,让他自由决定谁该享受优惠政策,谁不该享受,不需要有特定的选拔标准。那他自然很可能假公济私,贿赂公行。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最大的腐败地方就在金融街,就在证监会。

如果采用客观的办法,看似公平,对公众好交差,也便于上级实行监管,但其实也不可行。比如高科技工业园,高科技项目千差万别,而且全都是新生事物,怎么可能有客观的、拿得出手的标准。于是浙江政府在对创新性企业发放扶持性贷款时,只好选定“大企业”来代表“创新性企业”;深圳创业板只好认定有连续三年盈利的“成熟企业”作为“创新型企业”。这就差得远了。

第二,一旦一个企业进入了政府人为设定的温室,即使是一个本来有创新精神的好企业,也会被引导成平庸的,甚至变成坏企业。这就和一个家庭里面宠着男孩子,以为他会成为家族的希望一样,最后往往男孩子被宠成坏孩子。他会对真正的市场失去敏感,而只会对与政府搞关系敏感。

所以,这就造成,政府的有为而治,扶持产业升级,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往 期 精 选

【必看】贵州油用牡丹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如何实现抱团发展?

【深度分析】贵州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

油用牡丹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指南

贵州牡丹园:旅游+扶贫 ,唱响旅游扶贫新旋律

【干货】贵州省如何打造以‘牡丹+芍药’为主的休闲旅游观光园持续盈利

牡丹种植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

【牡丹籽油】可以直接喝的纯牡丹健康食用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