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莫被现代科技发展冲昏了头脑,而忽视了古人的智慧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人类制造出空调,使得人们在夏天感受不到酷暑,冬季感受不到寒冷,人类制造出汽车飞机,可以日行千里,发明了通讯,实现了瞬间交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人类过高地估计了科技的力量。

科技已经充斥了人类的生活,人类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蛋壳,将人类与自然隔离。而实际上,这种隔离是表面的和有限的。以目前科技发展的程度,人类还是难以抵御地震、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

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占有的比重也比我们所感受的要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由理性和感性构成,如果说理性部分的支撑已经被现代科技替代,那么感性的部分则依然不受理性的影响。比如喜欢某个音乐就很难用科技来解释和影响。

科技发展让人类过快地否定了自己的感性基础。

目前的状况是,人类近200年科技的飞速发展展现出来的巨大改变,放大了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估计,这种错觉使得人类过快地否定了人类在幼年阶段总结出来的规律和表述。

参照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幼年或者童年对于世界的认识并非都是错的,正相反,很多对于世界完整的感受恰恰来自于还未被污染的心灵,而很多人的人生的大部分是在生存之余,追寻着最初的感受,因为童年对世界的感受更为完整和真实。

充满批判的青年往往伤害了自己。

当前的人类社会正处于少年迈向青年的阶段。青少年是叛逆的年龄,这个阶段虽然能力有所提高,但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知并不充分。这个阶段的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开始目空一切,否定曾经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经验和理论。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人生于天地之间,就要受到天地运行的影响。人是天地的一部分,幼年的人类能力弱,以顺应自然为原则。这个阶段的人类和自然贴近,虽然要遭受自然带来的危害,但可以直接吸收自然的精华。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以趋利避害。

实际上,从古代走向现代,日升日落没有改变,地球自转没有改变,人的内部构成没有改变,改变明显的是人的生活环境。其实是这些改变也是小环境的改变,大环境的山川河流并没有改变,以及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框架也没有改变。人的性情看起来变化最大,但实际上人的喜怒哀乐并没有改变,引起喜怒哀乐的事物虽然在形式上变化了,但内容没有变,趋利避害的核心更没有改变。

古人最为重视的天文历法中用天干地支四时变化描述自然规律,这些规律不会被科技构建的薄薄的蛋壳阻隔,仍然将毫无保留地作用于人类。

现代科技需要认真对待古人的智慧。

早在去年,王永炎院士就利用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推断出去年冬至开始直至今年春季将要发生一次瘟疫,目前看来这个理论得到了应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一例外地说明了被科技全盘否定的理论中,还存在有效的部分。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科技的强大,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科技确实还存在盲区。

目前应该认真理清哪些是现代科技有效的,哪个领域是传统文化擅长的,以此为各自的圆点,本着互相促进的动机,进入对方的领地,共同发展,为人类的进步起到各自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