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木香草堂 2021-03-04
  7月26日趁着闲暇和家人一起参观了环山路上的三座古寺。大圆寺、福慧寺、石门寺。
大圆寺↓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大圆寺地处西安鄠邑区终南山紫阁峪口,大圆寺依山而建,环境清幽。是一处修行静养的好去处。公元前206年,此地曾是张良辞相隐居之地。汉明帝夜梦张良,受意建寺,名鱼盘寺,时公元71年。至今,此寺经历了近2000年来的波澜壮阔,汉朝僧俗近万人恭迎佛经的盛况、后秦国家译经场的一角、唐宋明高僧大德的辈出、清同治期间的焚毁、民国时的寥寥,先后曾名为鱼盘寺、大寺、大乘寺、大圆寺。
  建国以后,有尼师二人住寺,使佛教活动不缀。后遇文革,寺中六朝佛像、碑文等被毁。上续下觉师父,承续祖师遗风,三十余年来,领众在荒滩乱石间,坚忍不拔的修复、改建寺院。
  2010年夏,大圆寺的主要建筑均基本落成,初具规模 僧众们依佛制进行三个月结夏安居。期间,除早晚课不间断外,诵经、学戒、闻法、佛前大供等功课密集。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福慧寺↓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福慧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庞光镇化羊村南烧柴峪沟口。原名福慧庵,建于1949年。由仁惠法师兴建。仁惠法师山西晋经人。民国二十七年来陕,先住南五台及净业寺,后在圭峰山建造茅庵,虔心诵经修禅,曾两度住持金峰寺。
  1949年在烧柴峪口垦荒以自养,绿化环境,辛苦经营,兴建佛堂,名曰福慧庵,弘法办道、广度众生。
仁惠法师初创福慧庵时最早为草棚4间,于1978年7月23日圆寂。
  福慧寺背靠南山,周边农田围绕,环境非常优雅。时值春季盛开的油菜花绕寺开放。 东西各是5间三层楼房,一层有佛堂和客堂,而二三层就是僧人寮房。据师父介绍,福慧寺常住尼众7-8人。院子正中是大雄宝殿,上悬牌匾《佛光普照》,大殿内正中供奉世尊释迦牟尼佛, 一块通体白玉雕刻而成的卧佛,这尊卧佛通体严净,雕工细腻,非常殊胜,大殿右侧供奉观音菩萨玉佛像,左侧供奉地藏王菩萨玉佛佛像,大殿两侧各有一座5层千灯庄严的佛塔,这在西安的众多寺院中是罕见的。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石门寺↓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石门寺位于鄠邑区烧柴峪,原名为“紫竹林”。“紫竹林”原有前后建筑分三进:即天王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大雄宝殿及左右僧房二十多间。“紫竹林”始建于唐代,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现有文物石碑鉴证。紫竹林地理钟灵,环境优美,松柏罩顶,紫竹丰茂。南依秦岭万重山,北望渭水莽原。西傍将军山,东临牛首山,与化羊庙首位呼应,相互映辉。衔鹤鹳对唱于松柏之间,苍鹭翱翔于白云蓝天。
  “紫竹林”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已一千多年。各朝各代都有高僧住寺修行。尤其是在清代,一蔡姓文人因涉嫌“-”案逃遁此处出家修行,涅槃于前山石洞之中。由此得名“蔡仙洞”,简称“蔡洞”。民国时有释彦海修行于此,于1966年往生。由于“紫竹林”年久失修及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自此成了瓦砾废墟。
  二十世纪末,在国家佛教管委会委员、大德法师的倡导主持下,高僧释传开的管理下及十方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利用“紫竹林”一切尽可能用的旧材料重新恢复修建了大雄宝殿于“石门谷”口,由此得名石门寺。
  此后石门寺有释广哲主持增建了东西廊房,由化中村居士捐资修建了山口牌楼等建筑。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周末参观鄠邑区三座古寺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