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线建设者口述:大河机床厂,那些悲怆与欣慰的往事(上)

 口述宁夏 2021-03-04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本文由朱志忠口述,朱鹏云整理

我于1925年10月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区一个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活着。

1947年,我到沈阳市一家工厂工作。1948年10月沈阳解放后,该厂更名为:沈阳市第五机械厂。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管理局管辖。后又更名为:中捷人民友谊厂。我曾从事几年调度工作,后改为技术工人。

我的家庭生活,虽说经济条件一般,但妻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们和陆续出生、长大的六个儿女一起在沈阳大东区厂家属宿舍居住,过得其乐融融。这种平静的日子被1965年工厂搬迁的消息打破了。

赴宁前朱志忠全家留念

01

厂里派人赴宁选址

我从大家的议论中得知工厂要搬迁。而且将当时工厂三种主要产品中的一种,即立钻进行搬迁。我在立钻车间工作,就更加关注搬迁的事。没过多久,大约是1965年12月,由厂领导带队赴宁夏选址,最后被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当时为中卫县)。厂名为:中卫大河机床厂。

厂址选好后,就开始建厂。待到第一批职工到达中卫时,厂房、职工宿舍、食堂等设施已建好。

02

组织学习进行动员

1966年元月底,传闻得到证实。一天召开大会,简要传达了上级搬迁的决定和选址情况,并进行了动员。

2月底,单位就停止生产组织学习。召开了立钻车间全体人员会议,有300多人(厂里有3000多人)参加,由一名副厂长进行动员。

副厂长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说:三线一天建设不好,毛主席就一天睡不好觉。他从反修防修的高度,着重讲支援三线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学习老三篇(指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等三篇文章),对照自己,提高认识。

大家听了动员,开始时都不发言。因为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说,包头风沙大,能把鸡蛋大的石头刮跑。多数人不知道宁夏,找来地图一看,唉,宁夏比包头还远。

天天组织学习,要求对照自己。我就想,白求恩是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自己是中国人,到宁夏还没有一万里路,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想是想通了,但一想到西北的风沙又犹豫了。

党团员带头发言,表态愿意搬迁,大家跟着表态。其中有一部分职工的家属是农村户口,厂里答应到宁夏后安排农场工作,这也是这部分人态度积极的一个原因。还有每个人的工资增加13%。我当时拿92元,到宁夏后是104元。领导还对大家说,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

还有一些人没表态,但我不想观望了,表了态,也提了要求:我去宁夏,把家属当时居住的平房调成楼房;借我300元购置铺盖等物品。我同意搬迁后,就不参加学习了。一个星期内,我的两条要求都解决了。我就开始准备。

到后来,全车间300多人陆续表态志愿搬迁,但有7、8个人一直不表态。组织提出停发工资,最后都同意搬迁了。

03

离开沈阳奔赴宁夏

我于3月26日离开沈阳。同行十几人,是第二批。工长带队,全部是男职工。当天晚上七点多钟,我们到厂里集合,把行李放在卡车上。车间支书等人到火车站送行,话别后我们都上了火车。

按规定,大家可乘硬卧。但十几个人都坐的硬座,硬卧五十多元,而硬座只有二十多元,差价归已。

到北京火车站后,厂里的接站人员安顿我们住下。然后陪大家到故宫、颐和园、动物园等景点游览。

在北京,我遇到了在京出差的尹宝纯副厂长(他与我年轻时一起做过工)。他把我领到他住的京西宾馆,给我10斤全国粮票。我买了10斤鸡蛋挂面带到宁夏,加上后买的红枣托人带回沈阳。

大家本想去十三陵看看,但考虑到宁夏的时间最好在31日之前,这样就可得到半个月工资13%的补差。当时经济条件差,几元钱都看的很重。我们于3月31日午后到达中卫。

04

与中卫见面

大河厂派大卡车和有关人员敲锣打鼓到中卫车站迎接。气氛热烈,使我暂时忘记了内蒙古到宁夏这一路的荒凉。

一下火车,就是土路。卡车行驶在路上,尘土飞扬。到厂后,安排住处。有楼房有窑洞,都说窑洞冬暖夏凉,我选择窑洞,住有火炕的窑洞对我的腿疼肯定有好处。还有,窑洞的炕是大炕,可睡四个人,按规定三人一间,住炕就会比睡床宽敞点。但窑洞的厕所在外面,而独身楼的厕所在楼内,年轻人多不爱住窑洞。

厂里放假三天。第一天,我们约了几人逛大街。刚刚到了街上,狂风四起,风沙很大但没走石。最稀奇的是看到骆驼拉车和大轱辘牛车。

我们走到鼓楼,天气晴朗起来。仔细看了这座古建筑,一问才知道始建于明朝,感到有点镇地之宝的味道。

在当时还是国营的鼓楼饭馆,我们买了羊肉臊子面,一碗不到四毛钱,羊肉很好吃,就是汤面有点辣不太习惯。

午饭后,我们继续转街。阳光普照的天空突然变得天昏地暗,连空气都有沙土的味道。我的心情也随之暗淡下来,非常想念故乡沈阳,想念那里的亲人。转身就往回走,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随后的两天,我们到中卫的高庙、文昌阁、中卫中学等处游览。当时中卫是县城,虽说街道笔直,但主要是靠几个平房商店支撑。西街中间有黄门商店,西头有蓝门商店,北街有北门商店,东街有商店但不太起眼。坐北朝南的黄门商店,我们去的最多。店里卖的毛线质量好,比沈阳便宜,而且店员的服务态度也好。一些职工纷纷去买毛线,如果钱没带够,她们也让把线拿走,第二天再把差的钱送来。拿走毛线的人也不辜负信任,会如数送去。大家知道价钱了,就都带够钱去买。

4月4日上班。车间开大会,支书介绍了工厂情况和当地情况。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好工作。并要求大家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注意人身安全,夜晚上街要结伴而行等等。当时治安不是太好,窑洞外边有一道铁丝网当围墙用,与外界隔开。

搬迁前,我们这些人在老厂是一个车间的,到中卫变成了一个厂,即大河机床厂。厂子主要生产立钻、摇钻和衍磨机。我被分配到厂装配车间做车工,车间有3个组,有四五十人。我的车工级别已是7级半。后又被调整到车间标准件库房做库管员。

吃饭在食堂。伙食办的还不错。两个大师傅,一个是东北带来的,一个是从鼓楼饭馆请来的。既有东北风味,又有宁夏菜饭。当时厂里有7个车间,装配车间是2号车间,还有一些职能科室。

05

举家迁徙

大约当年7月底吧,厂里确定第一批职工回沈阳接家属来中卫,领导说先安排家属生活能力弱的,大家争先恐后,我在车间没排上号。考虑家属领着六个孩子太不容易。便找到厂领导特批了。我给家里寄信,告知做搬迁准备。妻子娘家祖祖辈辈都在沈阳繁华地段生活,一开始不想来,但实在弄不了从幼儿园都能找机会跑出来玩的老二老三, 也就勉强同意了。

8月初返沈后,抓紧办好户口、粮证、商品证,孩子转学等手续。同时准备托运物品。厂里按家庭人口数发放木板钉包装箱。我家钉了7个箱子。每个箱子大约2米长,0.8米宽,1.5米高。家具、被褥等先装,锅碗瓢盆最后装,装好一个钉上一个,把箱子编号并记清单。

我买了些肥皂。当时上海肥皂一块1角8分钱,宁夏卖的要贵几分钱。带了一塑料桶豆油,担心家人吃不惯胡麻油。后来吃胡麻油吃香了,反倒吃不惯豆油了。

8月中旬的一天,7个箱子已于头一天被卡车拉走了。我们全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东区辽阳四里中栋这曾经的家,到亲戚家去吃晚饭。吃的是过了水的炸酱面,喝的是八王寺汽水。妻子说多喝点吧,到那边就喝不到了。此话一出,大家不免有些伤感。晚饭后到厂里集合,乘卡车去车站。

岳母、小姨子、小舅子等直接到车站。岳母哭着说,你们把大儿子留在沈阳,一定会回来看孩子,捎带把我也看了。我说别哭了,到那边安顿好就回来看你们。

上了车,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坐的硬座,只有病重的老人才坐硬卧,大家都想省点钱。

随着火车的徐徐开动,我们一家7口人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支援三线建设的征途。我家带了几块小木板,晚上搭在椅子上,小孩可躺下睡觉。带了煮的鸡蛋和面食,火车上供应开水,吃饭都是自己解决。我家还带了在沈阳家中养的一大瓶热带鱼,有孔雀、黑玛丽和红箭鱼,大小几十条。这些鱼到了中卫,还繁衍了不少后代呢。

第二天,我们到了北京。住在前门宾馆二楼,房间又闷又热。住了3天,到故宫、颐和园、动物园等处游玩,孩子们高兴极了。游颐和园时,一外国人看见小女儿长的好看,给照了一张相。她说冲洗出来可以给一张。我们拉上孩子就跑,不敢与外国人接触。

在北京,到全聚德买了半只烤鸭(12元一只),还有薄饼和辅料,全家人吃的很高兴。

3天后,我们坐上了西行的列车。大家都在一个车厢。刚开始有说有笑,讲着北京的见闻和趣事。可是火车过了大同,窗外满目黄土地,大家就不说话了。妻子对我说:这真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看来把老大留在东北留对了!当火车驶入内蒙古后,看到窗外没树没草,全是沙丘,一片荒凉。一个妇女忍不住哭了起来,引得一些妇女跟着哭了起来,有的小孩看妈妈哭也随着哭,妻子默默地流泪。但男人都没哭,只是有的人长吁短叹。

最早赴中卫建设大河厂的年轻人在北京合影

(未完待续)

31.5元抢购

免费补牙

免费洗牙

活动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