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时间的暗示》阅读笔记(四)

 无意识研究 2021-03-04

《长时间的暗示》阅读笔记(四)

作者:陈全

说明:1978年,精神分析家弗朗索瓦兹·鲁斯唐在《新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长时间的暗示》一文,他在文中强调了暗示在分析治疗中的作用。因为文章篇幅过长,笔者没有选择翻译全文,而是整理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

事情似乎已经很明显了,但是也可能很快就被翻转过来,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在1890年写的《心灵治疗》(psychische behandlung)一文,他在其中概述了通灵人的工作方式: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情感与身体过程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但是,绝对地讲,它们都是精神状态,即使是那些我们习惯上将其视为思想过程”——在某些情感层面上——也是如此,它们都拥有着身体表达和修改身体过程的能力。即使在表征répresentations)中出现平静思维时,与这些表征内容相对应的刺激也始终指向平滑肌和横纹肌,这些刺激通过适当的增强得以区分,并为许多被认为是超自然的惊人现象提供解释。于是,例如,所谓的思想猜测Gedankenerraten)就可以解释为由介质表现出来的肌肉的不经意细微运动,在通灵人的指引下,只要经过尝试,被隐藏的物体就能被找到。这些现象都能称得上是思想背叛Gedankenverraten)。

在精神分析家阐释的时候,他所做的不就是猜测/占卜deviner,德语erraten)吗?例如,在鼠人个案中,弗洛伊德肯定地说,他需要尽可能地猜测向他显现的事情。还有,在《精神分析中的构建》,他给精神分析家的任务是:通过留下的痕迹,猜测——或者更精确地说是构建——被忘记了的东西。于是,猜测就成为了技术性词语,是分析家应该要完成的任务,以便能够有分寸地说话,但是它也同样——至少在法语中——是占卜者(devin)的任务。

从内容上来说,精神分析和通灵人的相似处是不会令人惊讶的。弗洛伊德说,后者只不过是将咨询者的思想——尤其是私欲——表现出来。但是分析产生的不难道就是同样的效果吗,因为分析也是为了将分析者潜伏的欲望表现出来?在德语中,占卜者被称为诉说真理之人Wahrsager),弗洛伊德也没有想要拒绝这一称号,因为他总是不断地研究病人的历史性和前历史性真相,竭尽全力将这些真相从坍塌的历史废墟中挖掘出来。

在理解猜测过程时,弗洛伊德对于思想迁移的解释完全等价于精神分析中的转移。在谈论这两种现象时,弗洛伊德都使用了Uebertragung,这并不是偶然的,虽然在描述思维迁移时,弗洛伊德经常用复合形式Gedankenübertragung。从1925年起,弗洛伊德就很清楚两者的相似之处了。在一例心灵感应案例的总结处,他说:关于占卜的事情,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只能说,咨询者的强烈欲望——他的情感生活中最强烈的无意识欲望,以及潜在神经症的原动力——呈现在他对于占卜者的直接转移中,占卜者用手法分散了咨询者的注意力,感知到了他的欲望。此处的占卜者完全占据了分析家的位置,后者应该放弃全部的意识注意力,从而使他的无意识成为一个感光接收器。在1925年的同一篇文本中继续说道:这类的转移(此处为复数)尤其发生在表征从无意识中显现的时候;用理论来说,那就是表征从原初过程到次发过程的时候。也就是说,分析者的欲望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过程中,被分析家的无意识所感受(感光)到,后者又将这个感受带到了意识之中。

海伦·多伊奇(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的学生)在评论这一段文本时,指出了心灵感应和精神分析经验的相近之处:

精神分析的状况,还有它的自由联想技术,都完全等同于情感上被凸显的回忆出现在statu nascendi——也就是从原初过程到次发过程”——时的状况。弗洛伊德并没有说第二个人是如何(转移的对象)接收到复杂的情感表征的。通过他公开的言论,我们可以推测出,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一种无意识中的反应。这种反应,只能借由自由联想流露出来,并且只有在分析工作期间,它和引发刺激的人(分析家)的表征之间的内容一致性才得以被认识。在那些尚未清晰的,但是和(精神分析)转移有关的前提条件中,对于转移目标的反应过程明显地进入了意识中,成为了感知的内容。因为,敏感的感知通常出现在这个过程之前,现在却缺失了,所以这个感知才有了神秘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易地假设,情感上被凸显的回忆的转移需要某种无意识的预先设置(disposition)来接收这些回忆,只有达成这个条件,转移的对象才能成为接收装置。这些来自无意识的,被赋予了情感的表征内容,将相同意义的内容移动到了另一人的无意识之中,它们又进入了后者的意识之中,就像是他的内在感知一样。之后,内容的同一性才被认出来,内在感知才得到了外在感知的性质。

在分析之中,关于这些过程的最详尽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为了产生神秘现象,最被认可的前提条件在分析中一直在上演。

心灵感应和精神分析不一样,那是因为后者试图解释思想如何从一个人到了另一个人那里,也是因为后者想要在出现的不同事件中建立一种连续性,然而心灵感应的支持者想要保留一种神秘性,所以放任了中间成分的古怪和不可理解的一面。从这个意义来说,精神分析最终想要站在科学的一边,放弃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说实话,弗洛伊德其实仍然想要建立不间断的事件链,并且填补上某些缺漏,这些缺漏隔开了两个不同的人的相似思想。看看他在《梦与神秘主义》演讲结束时说了什么:连结这两个心理活动的东西很可能是一种物理过程,在心灵感应的一端、一种心理过程转化为物理过程;而在心灵感应的另一端,这种物理过程又还原为相同的心理过程。将这种转化看成是类似于诸如打电话中听与说的转化之类的过程,是不会错的。只要想想,假如某人能了解这种心理动作在物理上的对应,那该多好!我认为,精神分析在物理的和前面称为精神的事件之间插入潜意识,因而似乎为诸如心灵感应之类的转化过程的假设铺平了道路。

在前一页,弗洛伊德援引了海伦·多伊奇的文章。多伊奇试图更深入地探索精神分析和心灵感应的相似之处,她的目的不是理解和她无关的心灵感应,而仅仅是为了理解分析中一些令她惊讶的事实。弗洛伊德从未进入到这一层面的研究中,就像他在这篇文章中再次提出的那样,脆弱的心灵感应永远都不会达到科学的高度,心灵感应只需服务于精神分析,为精神分析打下基础就够了。弗洛伊德不可能像多伊奇那样,把思想迁移当做分析经验的核心来考量。依我所见,后来所有的评论者在这里都落入了圈套。他们要么因为弗洛伊德对于超心理学现象的兴趣感到担忧,要么感到欣喜。他们严肃地想知道弗洛伊德到底是否相信超心理学,就像弗洛伊德自己想要知道超心理学是否是真的一样,但这不过是纯粹的分神手段罢了(把注意力集中在神秘主义之上,而不是精神分析之上)。如果神秘主义、心灵感应和思想迁移构成了固有的领域,那么精神分析就能从此得到解脱,并且继续带着它自称的科学原则————也就是科学的意愿和要求——运作。在演讲结束时,弗洛伊德还援引了多萝西·伯林汉姆的文章,后者在对儿童和母亲的分析中观察到了神秘主义的现象,弗洛伊德简单地总结到,这些观察能结束对思想迁移真实性所保留的怀疑。种种事实都没有让弗洛伊德对于分析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产生过疑惑。他还指出了,这种交流模式展现了一种古老的或者童年的交流模式,而这在精神分析领域中并不奇怪。也就是说,思想的转移和精神分析转移的相似之处绝不会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笔下,这是为了避免思想迁移像炙热的铁块一样进入到精神分析的核心之中。

未完待续。

长时间暗示系列:

《长时间的暗示》阅读笔记(一)

《长时间的暗示》阅读笔记(二)

《长时间的暗示》阅读笔记(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