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DNA可预测I - III期结直肠癌术后疾病复发风险

 医伴旅 2021-03-05
一项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对切除后的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连续检测来确定I - III期结直肠癌且疾病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ctDNA比癌胚抗原(CEA)监测或标准放射成像更可靠
 
在放射检测疾病之前,在ctDNA上发现的分子复发中位数为8个月,并且用ctDNA进行的纵向检测在预测方面也大大优于CEA。


 
ctDNA手段是一种“定制的、肿瘤相关信息的”基于血液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可追踪每个患者专有的16种最常见的肿瘤特异性单核苷酸变体。
 
研究细节:
 
260例患者包括166例III期患者,90例II期患者,4例I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肿瘤切除术,165例同时接受了辅助治疗。48例复发。在不同时间点(30天、3个月、术后每3个月采集一次,共3年)采集血浆样本(n = 1503),中位时间为29.9个月。
 
ctDNA的存在或缺失在多个时间点确定了两种不同的预后组。手术后,80%的患者可检测到疾病复发,而检测不到的患者只有13%,这意味着复发风险增加了11倍。
 
同样,在完成辅助化疗后,83%的患者可检测到 ctDNA复发,仅有12%的患者检测不到。这意味着患病风险增加了12倍。
 


ctDNA检测的最佳应用是纵向的,显示出最强的整体预后能力。任何时候都能检测到ctDNA的患者复发率达到89%,相比之下,始终检测不到的患者复发率仅为3%。这意味着,在近30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任何检测都能检测到ctDNA的患者复发的风险要高51倍。
 
CT或CEA更好的预测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检测到ctDNA的时间比影像学证据(CT)提前了8.1个月。此外,作为疾病复发的生物标志物,ctDNA优于CEA。在多变量分析中,纵向CEA评估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纵向ctDNA评估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独立指标。
 
ctDNA可以帮助识别10%至15%的I期和低风险II期患者的治疗不足之处,以及大约60%的II期患者治疗过度的地方。对所有患者来说,可以及早发现风险并开始干预,或延迟治疗,直到患者出现ctDNA阴性的证据为止。成像技术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对于ctDNA阳性患者,可以加强影像学检查,对于ctDNA阴性患者,可以消除影像学检查,而采用连续的ctDNA检测。
 
研究人员总结道:与CEA相比,术后ctDNA阳性状态与无复发生存期显著降低相关。该研究还表明,有效的治疗可以治愈部分MRD阳性患者。在纵向研究中,ctDNA分析可以预测复发风险,是监测治疗反应更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资料:
ASCO官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