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癌术后预测复发:比CEA更敏感的指标是什么?

 AuroMCS0610 2021-06-11

结直肠癌患者即使接受了治愈性手术治疗,但复发率仍在20%-30%左右。早期发现复发可能改善整个患者群体的生存率。目前依靠CEA和影像复查,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复发,因此急需更灵敏的指标早期发现复发。

手术后对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的系列分析可以确定患有高复发风险的I-III期大肠癌(CRC)患者。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ctDNA可以比癌胚抗原监测更好的预测复发,并且比标准影像学证据要早。

研究人员对260例I-III期CRC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肿瘤切除,然后在手术后30天,手术后3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收集血浆样品进行ctDNA分析,总计3年。此外,根据标准的临床因素,有63%的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ctDNA由基于血液的下一代测序完成,该测定法旨在追踪每个患者专有的16种常见的肿瘤特异性单核苷酸变异体。

ctDNA的存在与否使患者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分为两个不同的预后组。手术后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中有80%经历了疾病复发,而ctDNA无法检测到的患者中只有13%复发,这意味着复发风险显著增加了11倍。同样,辅助化疗完成后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中有83%继续经历疾病复发,而ctDNA无法检测到的患者中只有12.5%复发,这意味着复发风险显著增加了12倍。

然而,ctDNA连续监测显示出总体上更强的预后能力。ctDNA可检测的患者在任何时候的复发率均达到89%,而ctDNA始终不可检测的患者的复发率仅为3%。以危险比(HR)计算时,在29.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任何时间均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复发风险高51倍。值得注意的是,ctDNA的检测早于疾病进展的放射影像学证据,中位数为8.1个月。

在另一项关键分析中,ctDNA在疾病复发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大大优于CEA。连续CEA检测评估未能在多变量分析中作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达到统计学意义,而连续ctDNA监测评估则成为非常强的复发独立预测因子(HR 80.55,p <0.0001)。

这些数据增加了手术切除后令人信服的ctDNA的预后能力,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学家Michael J. Overman博士评论说,当然关键是我们应了解如何使用ctDNA指导治疗。下一步研究将利用ctDNA进行随机临床试验的入组,以帮助优化对CRC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


微信号:auromc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