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学习成绩容易波动的孩子

 泠风思语 2021-03-05

/高英   〔原创作品〕

在生活中,总能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提起这样的孩子——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人都是社会中人,凡事罕有孤例,孩子也不例外,因此这是一类孩子,而非个别孩子。

此类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描述中,往往是这个样子的:一使劲,或者一高兴就认真学习,成绩很快就能升上去;一松劲,或者一不愿意学习,成绩很快就会跌下来。

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自然,成年人会说这样的孩子比较聪明,但是不够踏实,因为成绩能很快上去证明了孩子的智商没有问题,成绩容易掉下来说明了孩子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个分析没有毛病,十分正确。但是仅知道这个判断显然不够,并不能直接帮助这样的孩子改善局面,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经关注到此类学生,并说了大意如此的话。

阿德勒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学校成绩总是变化不大:他们要么最好,要么最差,要么居于平均水平”,认为这些孩子具有心理惰性(成绩最好的当然要除外)。然而,阿德勒同样发现“有些儿童的成绩会不时出现一些相对变化。这一事实很重要:它表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并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变”。阿德勒希望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运用这个道理。

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德勒反对“把智力正常的儿童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特殊的遗传”,不希望家长和教师甚至孩子本人把“能力遗传”当成替罪羊。对于那些家族中出现优秀人才多的情况,阿德勒认为是优良家风的熏陶所致,而非遗传。与此同时,阿德勒也不认为高智商是人生可以取得成就的原因,他看到的事实是有所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智商很高的人。

在阿德勒看来,成绩经常波动的孩子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具启发意义,此类学生的表现意味着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可塑性,既非全是先天遗传,又非一成不变。如今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只要坚持学习,且不过度用脑,的确是脑子越用越灵,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即使是到了老年,一个人仍然会有新生的神经元。

那究竟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成绩容易出现波动甚至变得糟糕呢?阿德勒认为是心理原因所致,当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这需要通过了解并具体分析每一个孩子的早年经历以及家庭情况来对症下药。总体来说,成绩容易波动的孩子在心理上肯定存在某种不安全感,而这不安全感的成因则因人而异。

我非常喜欢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认同他的绝大多数观点,并一再向家长和教师推荐他的《儿童的基本人格》一书,事实上此书本就是阿德勒专门为家长和教师而写,他早就睿智地看到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并在有生之年做出了有效的实践。

本来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成绩起伏波动的现象,以为和自家的孩子无关,直到2020年正处于豆蔻年华的我家女儿的数学成绩会在113分-138分(满分150分)之间起伏不定,这才引起了我的重视。原来自己家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来,做家长不可盲目自信。

八年级上学期,我一直在耐心地等女儿自己克服困难把成绩提上去,毕竟她之前的数学一直不差,现在数学出现问题,只是在几何学的部分内容上不开窍。然而,当女儿的数学成绩上升又下降后,到了八年级的寒假,我痛定思痛,发现不能只为提高成绩而抓学习,要把女儿的数学问题当成一个心理问题来对待。

于是,就连晚上睡觉时我都在半睡半醒之间反思女儿的成长历程,一遍遍回顾所有我能想得起的她的早年经历,找出了多方面的原因:三岁前因把女儿放在老家,她有过一年多的分离焦虑期;上小学时被打掉了数学兴趣;她的爸爸因工作而日常不在身边的成长缺憾;我在突然失去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也就是我的父亲后,近年情绪不够稳定,一直无法避免朝女儿发脾气……

当八年级的寒假结束,2021年三月份女儿步入新的学期,我又重温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时,看到阿德勒举例说如果孩子的数学不好,只抓数学学习效果不佳,而应该找到孩子的心理原因,去除不安全感。只要重新获得安全感,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就能改善。鉴于阿德勒本人曾经有过数学成绩糟糕但后来提高了上去的亲身经历,他的理论显然更有说服力。

读到这些,我不由庆幸自己在寒假里把女儿的学习问题当成了心理问题来对待,也感叹自己以前看过两遍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却对他这方面的阐述像瞎子一样视而不见(主要是以为这方面的内容与自家孩子无关),以至于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掉以轻心,误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有什么童年阴影,万一有的话也随着长大日渐一天天散去。

看了阿德勒所列举的童年阴影内容,我发现女儿在五岁多失去非常喜欢她的姥爷一事当在其中——身边有亲人去世,对孩子必然有所影响,只不过影响大小因人而异。在我跟女儿谈论姥爷去世的情况时,现在进入青春期的女儿对她姥爷的记忆已然淡化,并不觉得自己有过阴影。而在心理学家看来,恰恰是孩子说不出来的那部分内容非常重要,能说出来的恰恰不是真正的原因。以此推断,当时突然没了姥爷,加重了女儿的恐失心理,也就是增添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综合起来看,我女儿在早年心理上具有不安全感是确定无疑的了,在所有导致她产生不安全感的因素中,我作为妈妈的表现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除了三岁前不该为工作而离开她身边之外,假如我像孔屏教授一直强调的那样,能够一直给予孩子温和而坚定的爱,女儿的不安全感就会得以治愈,其他的负面影响都不足虑。而在2021年以前的我,往往温和的时候不坚定,坚定的时候不温和,这无疑只会让女儿感觉分裂,增强不安感。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女儿的情况非常乐观,既然有不止一个童年阴影在对她的成长发挥作用,这孩子还能长成目前这种看着还不错的状态,一方面说明我家女儿内在的自我成长能力很强,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我家女儿所遇到的优秀老师们对她的鼓励和关爱。因此,当女儿看见我专注地在读《儿童的人格教育》而问我是不是她有什么问题时,我笑着回答不是她有问题,是我有问题。

早就不止一次看到育儿界总是强调孩子出现问题根子在家长那里,以前也误以为这种事和自己无关,而当女儿的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时我也本能地排斥这句话,一再指责女儿不够努力。其实,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或者主观不够努力只是显现出来的心理现象,问题根源却在孩子的早年经历以及家长的育儿表现里。

根据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儿童的基本人格》一书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家的亲子教育经历,我对“那些成绩容易波动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一个问题有了一些心得,在此与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

首先,要明白成绩容易波动的孩子智商肯定没问题,甚至有些人还相对聪明,至少比他们的家长聪明,而家长并没有像孩子能抓住家长的弱点一样看清孩子的弱点,导致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落于下风甚至失败——假如家长只是一味训斥孩子而不能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就是一种失败。

其次,认识到孩子的成绩容易波动往往来自于心理上的不稳定,而心理上的不稳定往往来自于缺乏某种安全感,这就需要家长学习心理学并去追根溯源——今后做家长,显然要懂点心理学甚至教育学。找到心理根源后,家长本人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善,无论是亲子心理还是亲子态度,都要有所改变。

还有,要科学地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与其跟孩子讲一大堆道理,不如督促孩子改善学习习惯;与其总是责怪孩子不够努力,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拿我家女儿来说,要想改变她见好就收的学习习惯,除了我能够表现出“温和而坚定的爱”来,还要引导她调整习惯,树立学业以及人生目标。当踏实学习真正成为了一种习惯,孩子的成绩自然就不会再出现明显波动。

顺便提醒一下家里孩子还小的家长,假如发现你的孩子比较聪明,就要提高警惕——无论你的孩子是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还是只比自家父母聪明,都算聪明。既然有资深的老师已经总结出往往“聪明的孩子不踏实,踏实的孩子不聪明”(只是多数情况,并不绝对),那么当你的孩子显得聪明时反而意味着你在孩子未成年之前要多操心,还是尽早培养起孩子踏实勤奋的学习习惯为好,就像从小踏实的孩子的家长要尽快培养起自家孩子的灵活性一样。

切记:凡事都是事在人为。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

现在的中学课程,要深度有深度,要宽度有宽度,仅凭聪明或刻苦都难以保证学业顺利,只有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才能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即使孩子不算聪明,也要勤奋,毕竟勤能补拙,毕竟天道酬勤。无论时代怎么改变,踏实、勤奋一直都是人在学习方面必备的优秀品质。

我的父亲突然离世已经九年了。我父亲堪称我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是他老人家第一个看出我女儿具备某些优秀潜质,父亲对我最后的嘱咐是一定要培养好这个孩子。这个嘱咐,我一直记得,尽管我在教育孩子方面还不够称职,从此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真正走出失去至亲的阴影,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内心状态,陪伴着尚未成年的女儿更好地成长起来。

始终觉得我的女儿是一位天使降临我家来拯救我哒,谢谢我的女儿一直在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自从有了女儿,我的人生境界明显不同,母女互长是我家母女关系的常态。

春天来了,一起加油吧,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好期待,终会如花盛开!

高英写于202135日,正月二十二,周五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