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女团经济的困境和僵局

 文娱价值官 2021-03-05

文娱价值官解读:

中国首档女团竞演生存秀《创造101》将于4月21日正式播出,作为先导纪录片,由腾讯视频出品的中国首部女团全景生存实录——《女团》12日也正式上线,纪录片以观察者张绍刚的视角,以及偶像团体出身的知名艺人黄子韬与Ella陈嘉桦的现身说法,从多个维度向观众揭秘中国女团野蛮生长的行业现状。相比男团的火爆,中国女团偶像市场已经冷清太久了。

撰文丨秋葵

编辑丨沈多

S.H.E之后,中国几乎再无成功的女团偶像。

在纪录片《女团》中,Ella上演回忆杀,追忆S.H.E出道时的点点滴滴,戳中国内女团的现状和痛点。十几年来,中国内陆女团一直青黄不接、不温不火,鲜有具备大众影响力的新人组合,频频陷入“一直在出道”的困局。

为什么前浪死在沙滩上,依然有人前赴后继?还在赛道中的养成系女团该如何发展?养成系存在哪些困局,她们日后的出路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横在女团面前的一座座大山。由于国内偶像机制的不成熟、市场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国内女子偶像组合一直存在数量众多但爆款难求的局面,和日韩的差距越来越大。

女团现状:一直在出道,鲜有成功者

十几年前,港台诞生了Twins、S.H.E、蜜雪薇琪等一大批女团,此后随着电视草根选秀节目的兴起,这一类节目往往凸显个人特色,对团体的打造较少,女团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后继无人。

在此期间,天娱曾打造了ime组合,由三位参加过快乐女声的选手、一位韩国明星以及一位泰国明星组成。因为特色不够凸显、合约问题,ime组合很快解散。随后,中国女团就陷入了多年断层的僵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造星模式出现。SNH48的诞生给国内女团带来新鲜血液,随之1931组合、蜜蜂少女队等女团应运而生,却总是昙花一现。

SNH48

作为国内比较成功女子偶像团体,1931终究还是没能撑到2018年,去年平安夜,团体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宣布解散,为一直空缺的女团市场再次浇了一盆冷水。成员马剑越甚至自己寻求机会登上《奇葩大会》,她在节目上说那是她当年唯一的通告。《女团》纪录片中,前1931成员陈怡凡回到广州公司原址,费尽周折进入原办公大楼,却发现那里早已满地垃圾,剧场被拆除改造,面目全非。陈怡凡回忆过往公演盛况,痛哭流泪。

1931的遭遇只是国内女团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来,国内的偶像市场孵化出超过400支女团,但一直没有出现真正的王者。多数女团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一直在出道却鲜有爆款诞生。即便是看似活得最好的SNH48,除了一直被诟病的“出村”艰难,与中国偶像男团的领跑者TFboys相比,也显然差距很大。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7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国内两百余家女团折损过半。曾经被资本追逐的行业新贵,热潮已经褪去。节目中,中樱桃女团成员训练结束围坐聊天,聊起公司运营状况不佳,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时都很无奈,成员们除了在团里演出的同时,很多要靠当家教、护士、民宿老板等工作养活自己。

AKB48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

近十年来,中国的女团能真正活下来并在市场中立住脚的,掰着指头算也不过一个SNH48,即使如此,SNH48的水准和成绩也远远不如原版的日本AKB48。

2017年,1931组合解散

通过数据分析、女团生存现状调查以及中日对比,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观察了整个女团产业发展的各个节点,发现制约中国女团经济发展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1:盈利模式不清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中国女团偶像的困境有着复杂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投入和风险太大,但成功率又比较低。目前偶像女团行业,不算SNH48系,单团的平均投入约6000万元,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打造团队,但目前的平均预期年收入不足千万元。这也意味着,大部分偶像女团,还处于非常烧钱的阶段,盈利非常困难,很多公司在烧钱阶段就撑不住了。

和S.H.E等前辈相比,现在的女团缺乏特质和辨识度,过去几年,尽管市场上涌现了多家偶像女团,主打养成、古风、二次元各种概念,但同质化严重,很多女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格,多数都陷入脸盲的尴尬。在商业模式和市场运营上,多数团队也没有真正跳出由日本48系演化而来的SNH48“面对面偶像”的框架。

反观女团经济比较成功的日本,日本48系女团的运营轴心是 “粉丝经济”。小剧场、演唱会以及唱片、周边贩售像一台永动的印钞机,背后更是依赖日本严谨健全的音乐版权市场,和民间浓厚的御宅文化。反观中国市场,目前市场还不存在这样的肥沃土壤。

日本女团小剧场爆满

除了比较成功的SNH48,国内大部分偶像女团成员的薪酬构成都是包住宿,发固定工资,每个月不过在2000元到4000元的区间,几乎没有商演分成,小部分会自己通过直播赚一些外快。一旦资本对偶像女团丧失信心,这些成员靠自己完全养不活自己,女团的解散潮注定要来临。

原因2:养成体系和粉丝圈层都不健全

在记录片《女团》中,黄子韬直言不讳:“现在的市场因为老板跟经纪人不懂,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是失败的,他们一直在模仿韩国日本,或者是美国。”中国女团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自然也难以成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培养体系上,目前国产女团热衷于在外形打扮、歌舞编排上模仿日韩形式,却没有清晰和长期的养成体系。在这种肤浅的模仿中,国内女团的出道依然急功近利,丢掉了日韩女团模式的精髓,只留下了看似迷人的幻象。

其实,传统明星艺人总是或多或少与普通大众保持距离,而偶像的精髓则在于和粉丝“共同成长”。彼此命运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养成关系尤其刻骨铭心。如果不能处理好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养成关系,中国女团就很难有出头之日。

有着“中国组合之父”之称的著名音乐制作人、经纪人司捷说,由于缺乏严密的偶像养成体系,中国女团目前都生存在自己的小范围自娱自乐,互联网公司花上千万,甚至上亿去做一个女团,这个女团更多的却是在服务于他产品的客户群体,没有真正的走向市场,“类似SNH48这种女团,她们有什么传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吗?可能一首你都不知道,有什么舞蹈曾经是病毒式的舞蹈吗?没有。”

《女团》中有一个镜头让记者印象非常深刻,在日本AKB演唱会现场,粉丝年龄从十几岁到七八十岁都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面对张绍刚兴奋地拿出千辛万苦收集来的AKB的纪念品,如数家珍。粉丝圈层高度发达正是日韩女团成功的一个坚实基础,而目前中国女团粉丝圈层过窄,还刚刚起步。《女团》中有一段hellogirls女团商演现场的镜头,女孩子们在卖力表演时台下的观众没有任何反应,和日本现场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冷场正是中国女团粉丝市场的一个生动写照。

AKB粉丝中不乏上了年岁的老人

原因3:女团内部斗争暗流涌动

作为新兴产业,国内女团发展需要直面起步晚、市场配置不健全等诸多外部制约。然而纵观整个行业内部,女团成员本身也存在着整体素质不达标、内部斗争暗流涌动的复杂问题。

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中樱桃女团日常训练前,成员讨论舞蹈站位,大家都想站C位,最后为确保公平以抽签方式决定。结果公布后,有成员明显不高兴,拒绝配合排练,场面一度非常尴尬。黄子韬在接受采访时说,想要C位,用你的能力去争取,而不是光在那站着说我想要C位。如果在一个团队一味的想要去争C位,那这个团队一定是一个失败的团队。

女团成员因为舞蹈站队问题产生分歧

面对混乱的市场、狭窄的盈利空间,中国女团练习生们的生存压力很大,女团的成员大多只有18到22岁,独自一人漂泊在外,为了舞台梦想用尽全力在陌生的城市拼搏,绝大多数却从来没在大众心中留下任何印记。几十人一起训练最终能出道或者出名的机会非常小,残酷的现实让大家会争抢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内部斗争和资源消耗其实也在阻碍中国女团真正走向成熟和强大。

结语:

纵观中国女团市场,多少青春的芳华在这里永驻,多少欢笑与泪水在这里纠葛,多少豪赌,多少成败,人来人往,从不寂寞。而跳出圈外,女团集体失声,直至今日,都尚未真正走进主流消费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女团偶像当下的生存危机或许也正预示着转机的到来。与此同时,巨大的中国市场其实也潜藏着的庞大潜在受众群体,大家等待的都只是被激活的契机。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今年是一个偶像元年的大爆发期,未来两到三年这个产业链就会成熟。

偶像产业是一片蓝海,但是,偶像却不容易创造。想要将这张牌打好,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只有盈利模式被看清,能让这些男团女团变现,才会有更多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整个市场才能良性循环。

【原创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