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 | 神“十”就是河图,伏羲八卦和数学起源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3-05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一、“神十”与“河图”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应该是:“有神十,人名日,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个神奇的“十”,就是河图。

河图是十天干日的太阳历法(人名日),女娲制定的日历为一年十个日,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记名,这也是十天干日的起源。

晋人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女娲持规矩制订先古太阳历法(日历),一年为十个日,一日中七十个昼夜变化,一日即为35天,一年十日即为350天。如果一日为七十二变,一日即为36天,一年就是360天,就非常接近现代历法了(一年365天)。

华夏先祖女娲创造了十天干太阳历法,河图“十”也是女娲发明的。这个十也是十进制数学的起源。

中华文明 | 神“十”就是河图,伏羲八卦和数学起源
中华文明 | 神“十”就是河图,伏羲八卦和数学起源

二、彝族十月太阳历

中国云南的彝族仍在使用十月太阳历,彝族是华族的一个分支,它将一年分成十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小月,过完十个月后的五或六天,称为“过年日”。通常的“过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的“过年日”闰作六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为36天,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下来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在古代是非常科学实用的。

彝历十个月划分为五季,每季以土、铜、水、木、火五行要素为名称,再配以公母区分各月,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每季两月,单月为公,双月为母。五季分别代表太阳运行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也是十天干天文日历,不是玄学,是科学和有源的。

据考证,彝文蝌蚪文是比殷商甲骨文还要早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同源。所以十月太阳历的历史要比殷商时期还要早,《管子》中提到黄帝时期也是使用十月太阳历法,一年分成甲丙戊庚壬五季,一季也是七十二天。一直到夏朝变革,才改为一年十二月的夏历。

三、“五”与女娲五色石补天

女娲以“五色石”补天,开创华夏天文数学的起源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补天,实为卜天。河图洛书中的五之数,就是“五色石”。

女娲观测天文,发明了河图,并指导部落成员依天时耕种,粮食丰收养育子孙后代,才得以使部落壮大、文明延续。

地球的北半球是冬短夏长,夏长出的这个数就是“五”,以五(午)之数补夏之长,这大概是女娲以“五色石”补天之数的起源。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以五(土)代表长夏。

另外,女娲补天之数五,也可能是每月36天,10个月一年是360天,一年缺5天之数。这可能也是女娲用五色石补天之数。

女娲以五色石补天应该是女娲以五之数补夏日之长,而制太阳历,女娲是华夏最早的天文数学家。

中华文明 | 神“十”就是河图,伏羲八卦和数学起源

用数字一三七九表示东南西北四极(春夏秋冬四季),太阳的阳气消息过程,用二四六八表示大地的阳气消息过程(立秋立夏立冬立春),而演化成伏羲先天八卦的最早原型。

古老的算盘逢五进一,以及十进制的起源,大概都来自这个神奇的“五色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